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把握文言知識點。
2、文初步感知課文,理解作者摹寫秋聲的方法。
3、通過文本研習,了解文章結構,體會作者情感,提高文學素養。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研讀文本,理解作者摹寫秋聲、化抽象為形象的方法。
第壹課時
壹、導入課文
1、三上讀書法(PPT1)
2、了解歐陽修、寫作背景(PPT2-3)
二、聽錄音,整體感知
1、聽錄音(PPT4)
2、生自由朗讀,註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3、理清文章思路
第壹段寫作者夜讀時聽到秋聲,從而展開了對秋聲的描繪。
第二段是對秋聲的描繪和對秋氣的議論。
第三段是全文的題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嘆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傷。
第四段是全篇的結束,作者從這些沈思冥想中清醒過來,重新面對靜夜,只有秋蟲和嗚,襯托著作者悲涼的心境。
三、研讀課文第壹節
1、指讀
2、點撥重點字詞(PPT5)
3、生對照註解,疏通文意。(PPT6-7)
4、投影翻譯,明確重點語句。
5、齊讀本節思考: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在《古文觀止》中評價《秋聲賦》說:“秋聲,無形者也,卻寫得形色宛然,變態百出。”請談談在第壹節中,歐陽修是如何將無形的秋聲寫得具體可感的。(PPT8)
生發言後,師評點明確:(PPT9)
比喻。壹連串的比喻把秋聲比作“波濤夜驚”“風雨驟至”“鏦鏦錚錚,金鐵皆鳴”“銜枚疾走”的人馬聲,通過這些比喻把難以捉摸的秋聲變得具體可感,寫出了由遠而近、由小到大的秋聲,突出了秋聲變化的急劇和來勢的猛烈,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
(強調答題規範手法+分析+作用)
四、研習第二節
1、齊讀
2、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3、代表質疑,他生釋疑,師明確。
4、自由閱讀譯文,記錄重要句子。
5、第2段前半部分寫什麽?從哪幾個方面寫的?(PPT13)
明確:秋之為狀
秋色 秋容 秋氣 秋意
6、作者從時令、五行、音律等方面生發議論,點明了秋怎樣的特性?
明確:肅殺 悲傷 衰敗(PPT16)
五、小結:
第壹段寫秋之聲,突出其悲的特點,第二段寫秋之聲,交代悲切的原因,後半部分議秋之心,突出肅殺之氣。
六、做學案上隨堂演練
七、布置作業
1、完善學案
2、預習三四節
第二課時
壹、復習回顧
1、解釋詞語
2、翻譯句子
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壹氣之余烈。
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
二、研讀課文第三小節
1、齊讀
2、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3、代表質疑,他生釋疑,師明確。
4、自由閱讀譯文,記錄重要句子。(PPT16-17)
5、面對充滿肅殺之氣的自然之秋,作者又會產生怎樣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們壹起來齊讀文章第三小節。(PPT18)
對於這篇文章的主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壹種認為這是壹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所說的“這是壹篇以悲秋為主題的賦體散文,抒發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的郁悶心情。”另壹種認為“同以往的許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無失意的惆悵,又無身世的感傷,體現了作者豁達超然的情懷。”
妳認為哪壹種觀點能夠成立。也可以結合我們以前學過的歐陽修的作品來談壹談。討論三分鐘,然後告訴我妳的觀點和理由。
剛才同學們各抒己見,談得都非常好,那麽大家想不想聽聽我的看法呢?
我從這篇文章中讀到的是歐陽修的壹種超然情懷,但這種超然不同於那種從容地面對現實,襟懷曠達的人生態度,而是歷盡滄桑之後的壹種透悟壹種淡泊的心境。為什麽這麽說呢,下面我們不妨來了解壹下歐陽修的生平。
投影:歐陽修為人剛正,敢於直言,但他的壹生歷盡艱辛,宦海升沈20多年,29歲因支持範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張被貶夷陵;39歲再度因參與“慶歷新政”被貶滁州;48歲那壹年,又被宦官誣陷,幾乎出知同州。他本來體弱多病,40歲就白發蕭疏了。雖然自至和元年開始結束貶謫外放的生活,重新獲得朝廷重用,官職也壹路升遷,但長年的政治鬥爭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這篇53歲時寫成的《秋聲賦》流露出了這種希望與世無爭,修身養性的思想。(PPT19)
三、學習第四節
1、齊讀
2、說說結尾的作用。(PPT21)
明確:第四段是全文的結束,作者從這些沈思冥想中清醒過來,重新面對靜夜,只有秋蟲和鳴,襯托著作者悲涼的心境。結尾處秋蟲的和鳴,更襯出作者的感慨與孤獨。戛然而止的結尾,給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蟲唧唧中,讀者也似乎也要同嘆壹聲了。
四、隨堂演練
五、小結
《秋聲賦》寫秋以立意新穎著稱,從題材上講,悲秋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永恒題材,但歐陽修選擇了新的角度人手,雖然承襲了寫秋天肅殺蕭條的傳統,但卻烘托出人事憂勞更甚於秋的肅殺這壹主題,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創新。
六、作業
1、完善學案2
2、背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