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簡析綠原詩歌《重讀——“牛棚”詩抄第n篇》的主題意蘊。

簡析綠原詩歌《重讀——“牛棚”詩抄第n篇》的主題意蘊。

簡析綠原詩歌《重讀——“牛棚”詩抄第n篇》的主題意蘊。

查看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本詩寫於1970 年,當時詩人被下放至湖北鹹寧文化部幹校——即詩歌副標題所謂的“牛棚”——勞動改造,在當時的政治氣候和現實處境中,詩人不可能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思想情感,只能通過曲折、含蓄的方式,來表現對現實人生的種種看法。空前的民族劫難和個人命運的重大挫折,使“壹生不相信任何宗教”的詩人痛心地默默重讀《聖經》:在壹個夜晚,詩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於是披衣下床,攤開禁書/點起了公元初年的壹盞油燈”。

詩人內心的悲痛和對時代的隱喻通過相當有節制的平和語調凸現出來,在舒緩的節奏中以《聖經》故事來比照“文革”的現實。詩人並非簡單重述《聖經》故事,《聖經》故事在此成了壹個背景和比照的對象。詩人“敬重為人民立法的摩西”,“欽佩推倒神殿的沙遜”,“愛赤腳的拿撒勒人”,“向瑪麗婭?馬格黛蓮致敬”,佩服宣布耶穌是無罪的“羅馬總督彼拉多”,甚至同情那“悄悄自縊以謝天下”的猶大。正面歌頌(盡管有的歌頌是反語)《聖經》中的壹些人物,表達詩人之所愛,寄予向往和追求。詩人慨嘆現實社會中的人品,呼喚正義,英勇,誠信,仁愛,特別是對耶穌的評說,表現他對處於災難中的人民的同情,對自己蒙難的迷惘。

然而詩人沒有在時間的進化神話中沈溺,“論世道,和我們的今天幾乎相仿,/論人品(唉!)未必不及今天的我們。”因為——今天,耶穌不止釘壹回十字架,今天,彼拉多絕不會為耶穌講情,今天,瑪麗婭?馬格黛蓮註定永遠蒙羞,今天,猶大決不會想到自盡。在無數個“桌上是寫不完的檢查和交代,明天是搞不完的批判和鬥爭”時日,詩人仍頑強地堅持自己的信仰,續寫人生的大詩。這時“牛棚”萬籟俱寂,四周起伏著難友們的鼾聲。桌上是寫不完的檢查和交代,明天是搞不完的批判和鬥爭……“到了這裏壹切希望都要放棄”,無論如何,人貴有壹點精神。我始終信奉無神論:對我開恩的上帝——只能是人民。

整首詩不但筆力沈重、深刻犀利,而且,又在不失明朗、樂觀的情懷中浸透了詩人對人生、世道的深入思考,對《聖經》故事中的人物和世道的描述和評價,正是詩人對現實人生看法的自然流露。因而,其本身投射出來的厚重感、批判意識以及自覺的理性思辨色彩,也就在同類作品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答案解析 參見教材P373。

本題知識點:《重讀——“牛棚”詩抄第n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