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月亮的詩句加詩意

關於月亮的詩句加詩意

1.關於月亮的詩句加意思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壹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後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薄雲巖際宿,孤月浪中翻。

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宿江邊閣》) 水靜樓陰直,山昏塞月斜。夜來歸鳥盡,啼殺後棲鴉。

(《遣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明月千裏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進壹層。至念及兒女不能思,又進壹層。

鬢濕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語麗情悲。

末又想到聚首時,對月舒愁之狀,詞旨婉切,見此老鐘情之至。(《杜臆》)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夢李白二首》其壹) 片雲天***遠,永夜月同孤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 ——(《旅夜抒懷》) 江漢思歸客,乾坤壹腐儒。

片雲天***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江漢》)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誰好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壹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計拙無衣食,途窮丈友生。

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客夜》)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壹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寄人》 照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範仲淹 詞:《蘇幕遮》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裏。 範仲淹:《禦街行》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晏殊 詞:《蝶戀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吳文英 詞:《唐多令》。

2.描寫月亮的詩句(加詩名)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靜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 張九齡《望月懷遠》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杜甫《月夜憶舍弟》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張繼《楓橋夜泊 》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 王昌齡《出塞二首》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王維《山居秋暝》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 嶽飛《滿江紅·寫懷》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壹》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李白《靜夜思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林逋《山園小梅·其壹》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 蘇麟《斷句》

3.誰知道關於月亮的詩句,詩意也要

水調歌頭作者: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解釋海上升起了壹輪明月,遠在天涯的人與我同樣望月,思念對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長夜,整個晚上想念親人。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覺得露水漸漸重了。

不能把這滿手的月光贈給妳,還是回去睡覺吧,希望與妳在夢裏相見。詞語解釋遙夜:漫漫長夜。

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戶。露滋:露水打濕。

還寢:回臥室再睡。詩文賞析這是壹首望月懷人的詩。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徹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見證。詩人通過寫主人公的動作表達了主人公的內心情感。

全詩意境雄渾而又幽清,語言形象真切,情與景有機地交融在壹起,溫婉纏綿,回味無窮。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

他是唐玄宗時壹位有名的宰相和重要詩人,他為人正直賢明,詩風樸實遒勁,對扭轉初唐華靡詩風有貢獻。後人常把他與陳子昂並稱。

其《感遇》詩十二首,以寄興為主,諷喻時政,思想深刻。有《張曲江集》。

望月懷遠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文解釋海上升起了壹輪明月,遠在天涯的人與我同樣望月,思念對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長夜,整個晚上想念親人。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覺得露水漸漸重了。不能把這滿手的月光贈給妳,還是回去睡覺吧,希望與妳在夢裏相見。

詞語解釋遙夜:漫漫長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戶。

露滋:露水打濕。還寢:回臥室再睡。

詩文賞析這是壹首望月懷人的詩。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徹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見證。

詩人通過寫主人公的動作表達了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全詩意境雄渾而又幽清,語言形象真切,情與景有機地交融在壹起,溫婉纏綿,回味無窮。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他是唐玄宗時壹位有名的宰相和重要詩人,他為人正直賢明,詩風樸實遒勁,對扭轉初唐華靡詩風有貢獻。

後人常把他與陳子昂並稱。其《感遇》詩十二首,以寄興為主,諷喻時政,思想深刻。

有《張曲江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解釋:用月亮烘托情思、表達思鄉之情。

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 邊秋壹雁聲。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解釋: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

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壹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

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題中的“十五夜”,結合三、四兩句來看,應指中秋之夜。

詩題,《全唐詩》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詳。

在唐代詠中秋的篇什中,這是較為著名的壹首。“中庭地白樹棲鴉”。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鋪了壹層霜雪。蕭森的樹蔭裏,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於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後進入了睡鄉。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沈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樹棲鴉”,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後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由於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

如果進壹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壹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妳看他選取“無聲”二字,那麽細致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

而且豈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詩句帶給我們的是多麽豐富的美的聯想。

4.5句描寫月亮的詩,加解釋,必須加解釋

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詩文解釋 在花叢中擺上壹壺美酒,我自斟自飲,身邊沒有壹個親友。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隨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暫時伴著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時歡娛。我吟誦詩篇,月亮伴隨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隨我蹁躚。清醒時我與妳壹同分享歡樂,沈醉便再也找不到妳們的蹤影。讓我們結成永恒的友誼,來日相聚在浩邈的雲天。

5.與有關月亮的詩及詩意2首急啊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 舟 泊 煙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曠 天 低 樹,

江 清 月 近 人。

這是壹首抒發旅途愁思的詩。前兩句寫詩人的旅舟停泊在煙霧蒙蒙的沙洲邊,眼見日落黃昏,壹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後兩句是借景抒情,在詩人的眼裏,原野空曠遼闊,遠方的天空好象低壓在樹木之上,使心情更覺壓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動與人親近,帶來些許的安慰。詩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兩句是傳誦已久的名句,非常鮮明地烘托出了詩人孤寂、愁悶的心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是壹首中秋之夜望月思遠的七絕。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殷璠《河嶽英靈集》卷上贊王維詩“著壁成繪”,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詩中有畫”。這壹評語也可移之於評壹切有意境的唐詩。正因為如此,所以歷代畫家喜作唐人詩意畫。明《唐詩畫譜》中就有以這首詩為題材的版畫。它的背景為曲岸遠山,長空明月。畫面中心是壹處臨水的勝遊之地,曲欄圍著竹木太湖石,壹株高大的落葉梧桐樹上有幾只棲鴉,樹旁生長著枝葉婆娑的秋桂。樹下五人,兩人望月而語,談興正濃。旁壹戴襆頭揮扇的官員和壹帶方巾倚童而立的老者正全神貫註地聆聽他們談天。整個畫面遠近主從。層次井然,有動有靜,和諧統壹,頗為傳神。但這幅版畫僅是畫家別出心裁構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並不壹壹吻合,而且它對全詩點睛之筆——秋思未作充分表達,實是美中不足。在這壹點上,詩歌語言藝術顯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6.古今描寫月亮的詩句加賞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本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壹種皓月當空、美人千裏、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壹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壹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詞上片寫望月奇思,幻想遊仙於月宮。

下片寫賞月後的體司與希望。詞人視月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觀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領略人情之愛,達到物我交感,人月融壹的境界,體現了極富人情味的美好願望。

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全詞構思奇幻,豪放雋秀,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格富哲理與人情。

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

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優美,富於哲理,情感動人,而絕唱至今。

該詞被譽為“中秋詞主”。

7.描寫月亮的詩,含意思

描寫月亮的詩 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壹道夜歌歸。 4、《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5、《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6、《把酒問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9、《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0、《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碧沈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16、《漫興》壹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7《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8、《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別》唐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20、《江樓有感》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23、《生查子》唐牛希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圓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瓤,仁兒在心裏。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

24、《調笑令》唐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裏萬裏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壹聲愁絕。 25、《菩薩蠻》唐馮延巳 梅花吹入誰家笛,行雲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關山人未還。 聲隨幽怨絕,雲斷澄霜月。

月影下重簾,輕風花滿檐。 26、《相見歡》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有壹般滋味在心頭。 27、《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8、《水調歌頭》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30、《天仙子》宋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

午醉醒來愁未醒。

8.關於月亮的詩句——十首,有大意和情感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