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是誰的詩句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是誰的詩句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自唐朝詩人陸遊的古詩作品《書憤》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註釋

1、塞上長城: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這裏作者用作自比,現比喻收邊禦敵的將領

2、衰(cuī)鬢:蒼老的鬢發

3、空自許:白白地自許

解說

想當初我自比萬裏長城, 立壯誌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鑒賞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誌。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裏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裏長城。”陸遊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誌未酬的苦悶全懸於壹個“空”字。大誌落空,奮鬥落空,壹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再想,這壹結局,非我不盡誌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

詩的開頭寫的是年青時的認識和誌向。“哪知世事艱”,即不知道世事的艱難。事實上要恢復中原,就會受到投降派的阻饒、破壞。因此,壹個“艱”字就飽含著對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憤,也包含著報國無門的無奈。然而,在那時,詩人渴望恢復中原的豪氣卻像山壹樣。這壹比喻非常奇特而貼切,可以從山之高聯想到豪氣萬丈,壯誌淩雲,也可以從山之凝重、不可動搖,聯想到堅忍不拔,無可動搖之誌。這便是詩人年輕時的寫照。接著兩句便是對抗金英雄的追思,其中雖無壹個動詞出現,但在讀者面前就呈現著激烈的戰鬥場面,表現出高昂的戰鬥情緒,極有鼓舞人心的作用。詩人通過今昔之對比,從而突出了對現實狀況的不滿,隱含著壹種憤懣的情緒。南朝宋時的名將檀道濟自比為萬裏長城,唐朝名將李勣也被唐太宗比為長城,因而詩人要效法他們的精神,以“塞上長城”自比,以為能成為壹個抗敵的英雄。然而,壯誌未酬,已生華發,這是以沈痛的筆調,抒發了對茍安而不思抗金的投降派的極度憤慨。最後,通過對諸葛亮的贊揚,嘆息南宋朝廷中就沒有壹個可以與之相比之人,用以表明對朝廷不思恢復中原的氣憤。對於壹個誌在立功卻懷才不遇,光陰蹉跎而難以作為者來說,能不幽憤哀傷嗎?此詩雖然沒有用壹個“憤”字,但是胸中那郁積之“憤”在字裏行間仍然表現得淋漓盡致,其愛國之情將永遠感染著每壹位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