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鷓鴣離愁別緒詩句

關於鷓鴣離愁別緒詩句

1.求10首 描寫離愁別緒的詩

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辛棄疾《木蘭花慢》: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啼酒只依然。目斷秋宵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青玉案》: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余愁,山深聞鷓鴣。 李清照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 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嶺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壹段新愁。 《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贈王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舉出幾例描寫到鷓鴣的古詩詞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句踐破吳歸。

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桂林路中作 李商隱 地暖無秋色,江晴有暮暉。

空余蟬嘒嘒,猶向客依依。村小犬相護,沙平僧獨歸。

欲成西北望,又見鷓鴣飛。喜康將軍見訪 劉禹錫 謫居愁寂似幽棲,百草當門茅舍低。

夜獵將軍忽相訪,鷓鴣驚起繞籬啼。越中 杜牧 石城花暖鷓鴣飛,征客春帆秋不歸。

猶自保郎心似石,綾梭夜夜織寒衣。玉仙館 張籍 長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陰雲盡向西。

楚客天南行漸遠,山山樹裏鷓鴣啼。席上貽歌者 鄭谷 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壹曲倒金壺。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和謝豫章從宋公戲馬臺送孔令 曹鄴 碧樹杳雲暮,朔風自西來。

佳人憶山水,置酒在高臺。不必問流水,坐來日已西。

勸君速歸去,正及鷓鴣啼。浣溪沙 李璟 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

沈郎多病不勝衣。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有鷓鴣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更漏子 李煜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香霧薄,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繡幃垂,夢長君不知。踏歌詞 劉禹錫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

唱盡新詞歡不見,紅窗映樹鷓鴣鳴。菩薩蠻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浣溪沙 蘇軾 風壓輕雲貼水飛。

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湘江曲 張籍 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

菩薩蠻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夢揚州 秦觀 晚雲收。正柳塘、煙雨初休。

燕子未歸,惻惻清寒如秋。小闌外、東風軟,透繡帷、花蜜香稠。

江南遠,人何處,鷓鴣啼破春愁。長記曾陪燕遊。

酬妙舞清歌,麗錦纏頭。殢酒為花,十載因誰淹留。

醉鞭拂面歸來晚,望翠樓、簾卷金鉤。佳會阻,離情正亂,頻夢揚州。

阮郎歸 辛棄疾 山前風雨欲黃昏。山頭來去雪。

鷓鴣聲裏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

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3.鷓鴣 ,在古典詩詞裏有什麽特殊的文化含義或象征

鷓鴣的形象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它的叫聲像“行不的哥哥”,充滿離愁別緒,引發思念,聲音淒清,引發惆悵,多雌雄對鳴,壹唱壹和,借此常喻夫唱婦隨,男歡女愛。

鷓鴣——離愁,傷感,呼喚哥哥,引發思念,聲音淒清,引發惆悵,多雌雄對鳴,壹唱壹和,借此常喻夫唱婦隨,男歡女愛。

在古典詩歌中常有如下文化含義和象征:

壹為離別。佳人執郎之手,淚眼相看,泣聲如咽:哥哥,哥哥,妳別走(行不得也,哥哥)。借以常喻惜惜別情。唐朝張籍《湘江曲》:“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送人發,送人歸,白萍茫茫鷓鴣飛”。借鷓鴣之意象抒悵惘之離愁。

二為悲情。因其聲淒切,常寓艱難之處境,惆悵之心情。清代尤侗《聞鷓鴣》有曰:“鷓鴣聲裏夕陽西,陌上征人首盡低。遍地關山行不得,為誰辛苦盡情啼?”鷓鴣聲裏,陌上行人前路無測,淒苦之絕境可見壹斑。古詩詞中出現的"鷓鴣"這壹意象也經常透出悲涼之意,比如李白的 《越中覽古》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

三為愛情。因喜雌雄對鳴,壹唱壹和,借此常喻夫唱婦隨,男歡女愛。意象如同“燕子”“鴛鴦”。唐代劉禹錫有《踏歌詞》:“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 鴣鳴。”借鷓鴣之和鳴,襯“歡不見”之落寞。諸如溫庭筠、李洵之《菩薩蠻》詞中鷓鴣皆有此意象,“雙雙金鷓鴣”、“雙雙飛鷓鴣”等,不足而論。

四為相思。情愛所致,離別之苦,悲情油然而生,為以上集大成者。李益《鷓鴣詞》:“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處處湘雲和,郎從何處歸?”閨中女子,思念遠方情郎之愁緒.相思之苦,含蓄而致韻。

4.古詩“鷓鴣”的賞析

簡析

開篇寫鷓鴣的習性、羽色和形貌。鷓鴣“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註》)。“暖戲煙蕪錦翼齊”,開首著壹“暖”字,便把鷓鴣的習性表現出來了。“錦翼”兩字,又點染出鷓鴣斑斕醒目的羽色。在詩人的心目中,鷓鴣的高雅風致甚至可以和美麗的山雞同列。在這裏,詩人並沒有對鷓鴣的形象作工雕細鏤的描繪,而是通過寫其嬉戲活動和與山雞的比較作了畫龍點睛式的勾勒,從而啟迪人們豐富的聯想。

詳細描述

首聯詠其形,以下各聯詠其聲。然而詩人並不簡單地摹其聲,而是著意表現由聲而產生的哀怨淒切的情韻。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從征,溺於湘江,後人遂立祠於水側,是為黃陵廟。這壹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遷客流人到此最易觸發羈旅愁懷。這樣的特殊環境,已足以使人產生幽思遐想,而詩人又蒙上了壹層濃重傷感的氣氛:瀟瀟暮雨、落紅片片。荒江、野廟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壹種淒迷幽遠的意境,渲染出壹種令人魂消腸斷的氛圍。此時此刻,畏霜露、怕風寒的鷓鴣自是不能嬉戲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鳴了。然而“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反復吟詠,似又象遊子征人涉足淒迷荒僻之地,聆聽鷓鴣的聲聲哀鳴而黯然傷神。鷓鴣之聲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壹起了。這二句之妙,在於寫出了鷓鴣的神韻。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並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韻了。對此,沈德潛贊嘆地說:“詠物詩刻露不如神韻,三四語勝於‘鉤辀格磔’也。詩家稱鄭鷓鴣以此”(《唐詩別裁》),正道出這兩句詩的奧秘。

五、六兩句,看來是從鷓鴣轉而寫人,其實句句不離鷓鴣之聲,承接相當巧妙。“遊子乍聞征袖濕”,是承上句“啼”字而來,“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鷓鴣聲而發。佳人唱的,無疑是《山鷓鴣》詞,這是仿鷓鴣之聲而作的淒苦之調。閨中少婦面對落花、暮雨,思念遠行不歸的丈夫,情思難遣,唱壹曲《山鷓鴣》吧,可是才輕抒歌喉,便難以自持了。詩人選擇遊子聞聲而淚下,佳人才唱而蹙眉兩個細節,又用“乍”、“才”兩個虛詞加以強調,有力地烘托出鷓鴣啼聲之哀怨。在詩人筆下,鷓鴣的啼鳴竟成了高樓少婦相思曲、天涯遊子斷腸歌了。在這裏,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最後壹聯:“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詩人筆墨更為渾成。“行不得也哥哥”聲聲在浩瀚的江面上回響,是群群鷓鴣在低回飛鳴呢,抑或是佳人遊子壹“唱”壹“聞”在呼應?這是頗富想象的。“湘江闊”、“日向西”,使鷓鴣之聲越發淒唳,景象也越發幽冷。那些怕冷的鷓鴣忙於在苦竹叢中尋找暖窩,然而在江邊踽踽獨行的遊子,何時才能返回故鄉呢?終篇宕出遠神,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沈重的羈旅鄉思之愁。清代金聖嘆以為末句“深得比興之遺”(《聖嘆選批唐才子詩》),這是很有見地的。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系,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壹體,構思精妙縝密,難怪世人譽之為“警絕”了。

5.表達離愁別緒的詩句

蘇東坡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嶽飛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裏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江淹的《別賦》

春草碧色,春水綠波.

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6.離愁別緒的詩句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不是這個頻,正確的那個我打不出來,應該在加壹個草花頭)洲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峰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何當***剪西窗燭,巴山夜雨漲秋池。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壹處相思,兩處閑愁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試問閑愁都幾許。壹川煙雲,梅子黃時雨。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