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古代取暖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壹是加衣服。不管在什麽時代,衣服都是最好的禦寒工具,在古代,沒有今天所謂的棉衣棉褲,老百姓們為了禦寒,常常使用動物皮毛、麻葛、絲織品等制成的衣物,保暖效果十分有限。不過,盡管如此,這仍然最常見的禦寒手段。
二是喝酒。中國人有著悠久的酒文化,喝酒能夠暖身子,這也是中國人愛喝酒的壹大原因,歷史上也有不少喜歡喝酒的名人,比如詩仙李白,又如竹林七賢,他們都是出了名的喜歡飲酒。
三是燒火炕。火炕在中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所謂的“火炕”,就是將地基打通,讓各個房間連通在壹起,當在竈膛點火的時候,暖氣便會順著地基流到各個房間,從而使得房間裏變得非常溫暖。事實上,火炕真正流行起來,還是在清朝以後,今天的東北、山西等地的火炕,就是在這個時候傳承下來的。
四是圍爐烤火。在唐朝時期,民間就開始用陶土制造熏爐,供人烤火,宋朝時期也出現過“湯媼”,就像是今天的暖水袋壹樣,供人取暖。
當然除了這幾種取暖過冬的方法,在宮廷中還有比較特殊的方法:
壹是用妙齡少女的身體取暖,將手放在少女的身上取暖。
二是采用“圍妓”的方式,讓壹群少女合圍在壹起,供人取暖。
總而言之,古人對於取暖方式的追求,與今人相比也是不遑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