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
出處:《寒溪九首》孟郊釋義:用綠玉形容水的清澈澄碧,珪也是壹種玉,來形容波浪。2.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出處:《荀子·勸學》釋義:玉石蘊藏在山中,山上的 草木因此而滋潤;深潭裏生了珍珠,潭岸就不顯得幹枯。比喻人或事物能相互感 應,潛移默化。
也比喻內心豐盈,外表才 能健美。3.釵頭玉茗妙天下,瓊花壹樹真虛名。
出處:《眉州郡燕大醉中間道馳出城宿石佛院》陸遊釋義:所謂瓊花也不過徒有虛名,哪裏比得上玉茗(白茶花)妙絕天下。4.脫胎玉質獨壹品,時遇諸君高潔緣。
出處:《屈原》釋義: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瓏透彩光。脫胎玉質獨壹品,時遇諸君高潔緣。
5.冰晶玉肌飄清韻,暴雨洗禮駐彩虹。出處:散文釋義:出水膚容似的女子天性聰明伶俐,不管在紅塵中怎麽樣風來雨去,依然秀色可人風韻不減青春永駐。
6.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瓏透彩光。出處:《屈原》釋義:贊美和田玉的。
自古以來玉被我們推崇為壹種吉祥物,冰清亮節又不失溫文爾雅的氣質。
2.贊美羊脂白玉的詩詞1.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
2.玉瓶瀉尊中,玉液黃金脂。
3.金玉有本質,焉能不堅強。
4.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5.釵頭玉茗妙天下,瓊花壹樹真虛名。
6.脫胎玉質獨壹品,時遇諸君高潔緣。
7.冰晶玉肌飄清韻,暴雨洗禮駐彩虹。
8.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瓏透彩光。
9.釵頭玉茗妙天下,瓊花壹樹真虛名。
10.細觀玉軒吟,壹生良苦心。
11.雕琢復雕琢,片玉萬黃金。
12.畫圖歲久或湮滅,重器千秋難敗毀。
13.辨玉先辨石,論詩先論格。
14.玉器七千陳湛露,翠蛾三百舞靈風
15.玉聲貴清越,玉色愛純粹
16.玉壺知素結,止水復中澄。
1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18.玉壺冰瑩獸爐灰。人起繡簾開。
19.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20. 古有和氏壁連成,今有泰山玉振聲。
3.形容羊脂白玉的詩句1.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
出處:《寒溪九首》孟郊
釋義:用綠玉形容水的清澈澄碧,珪也是壹種玉,來形容波浪。
2.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出處:《荀子·勸學》
釋義:玉石蘊藏在山中,山上的 草木因此而滋潤;深潭裏生了珍珠,潭岸就不顯得幹枯。比喻人或事物能相互感 應,潛移默化。也比喻內心豐盈,外表才 能健美。
3.釵頭玉茗妙天下,瓊花壹樹真虛名。
出處:《眉州郡燕大醉中間道馳出城宿石佛院》陸遊
釋義:所謂瓊花也不過徒有虛名,哪裏比得上玉茗(白茶花)妙絕天下。
4.脫胎玉質獨壹品,時遇諸君高潔緣。
出處:《屈原》
釋義: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瓏透彩光。脫胎玉質獨壹品,時遇諸君高潔緣。
5.冰晶玉肌飄清韻,暴雨洗禮駐彩虹。
出處:散文
釋義:出水膚容似的女子天性聰明伶俐,不管在紅塵中怎麽樣風來雨去,依然秀色可人風韻不減青春永駐。
6.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瓏透彩光。
出處:《屈原》
釋義:贊美和田玉的。自古以來玉被我們推崇為壹種吉祥物,冰清亮節又不失溫文爾雅的氣質!
4.形容羊脂白玉的句子1. 和田玉是中華玉苑中擁有的獨特資源,中華文明中的玉器是以和田玉的特質為代表的。
2. 人們對和田玉懷有深深的喜愛之情,這不僅僅是因為翡翠的美麗所致,這樣的情愫,還來源於中國悠久燦爛的玉文化的潛移默化和影響熏陶。
3. 質地致密細潤,堅韌無比,顏色晶瑩剔透,溫潤淡雅,極具審美情趣和價值。
4. 自古以來人們崇尚白玉,最上等的白玉猶如割脂——羊脂白玉,乃至光可鑒人,別說雕成精美的玉器了,就是玉料本身也極其珍貴。
5. 和田玉在全球範圍內主要產於我國的昆侖山壹帶,像大熊貓壹樣為我國國寶,玉礦多數分布在海拔很高的無人區,開采難度極大。
6. 和田玉的珍貴,還表現在它的稀有性。
7. 這些和田玉器,猶如壹顆顆閃亮的名珠,把我國悠久的收藏賞玩文化點綴的無比亮麗。
8. 和田玉的名貴是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歷代以和田玉雕琢的玉器工藝品是中國的國寶。
9. 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10. 和田玉是中國玉的象征。歷來人們對和田玉的向往、愛好、追求幾乎達到了神秘、癡迷的境地。
5.形容羊脂白玉的句子有哪些1、池塘水冷鴛鴦起,簾幕煙寒翡翠來。 ——唐 作者: 馮延巳
2、鴛鴦綠浦上,翡翠錦屏中。 ——唐 作者: 李益
3、胭脂雪瘦薰沈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金 作者: 蔡松年
4、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唐 作者: 王昌齡
5、淥沼春光後,青青草色濃。綺羅驚翡翠,暗粉妒芙蓉。 ——唐 作者: 趙嘏
6、芙蓉幕裏千場醉,翡翠巖前半日閑。惆悵晉朝人不到,謝公拋力上東山。 ——唐 作者: 趙嘏
7、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唐 作者: 李白
8、翡翠黃金縷,繡成歌舞衣。 ——唐 作者: 李白
9、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 ——唐 作者: 杜甫
10、玳織鴛鴦履,金裝翡翠簪。 ——唐 作者: 令狐楚 唐
11、芙蓉綺帳還開掩,翡翠珠被爛齊光。長願今宵奉顏色,不愛吹簫逐鳳凰。 ——唐 作者: 長孫無忌
12、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畫堂。鴛鴦裁錦袖,翡翠帖花黃。 ——作者: 崔液
13、翡翠明珠帳,鴛鴦白玉堂。清晨寶鼎食,閑夜郁金香。 ——唐 作者: 王績
14、翡翠藻輕花,流蘇媚浮影。瑤笙燕始歸,金堂露初晞。 ——唐 作者: 上官儀
15、抱葉玄猿嘯,銜花翡翠來。 ——唐 作者: 宋之問
6.關於玉的故事和贊美玉的詩玉的故事:談玉必須要先說識玉。
妳見過未經加工的玉料嗎?告訴妳,未經加工的玉料的外表與普通的礦頭、鵝卵石沒有什麽差別。 壹塊玉料放在諸位面前,也許妳怎麽也不會把它與壹件精美的玉器聯系起來。
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傳國玉璽”動人的故事,楚人卞和好心獻玉璞,就是因為沒有識寶之士的鑒定,蒙受了欺君之罪,被剁去了雙手雙腳: 公元前722年,史稱的春秋時期……。 這年的秋天,風和日麗,楚國人卞和同往日壹樣,到荊山(今天的湖北漳縣)砍柴,揮汗之間,只見祥雲炫耀,壹只美麗的鳳凰,昂著脖子,拖著金碧閃閃的翎子,矜持又傲慢地棲在壹塊青石上。
華夏自古有“鳳凰不落無寶地”的傳說,卞和認定這塊鳳凰棲立過的青石,必定是絕世珍寶,就將它搬到山下,獻給楚厲王。誰知經過宮廷玉工辨識,被認為是壹塊極為普通的山石。
厲王大怒,為懲罰卞和欺君之罪,當即砍掉了卞和的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抱著青石又去獻寶,仍被有識之士判為普通的石頭,結果又被武王砍去了右足。
若幹年後,武王的兒子文王即位,失去雙足的卞和堅信青石是傳世瑰寶,依然想去獻寶,無奈他失去了雙足無法行走,無法將他親眼看見鳳凰停留過的寶貝上呈君主,便抱著“石頭”痛哭不停。 過了三天三夜,卞和泣聲不止,消息傳到宮廷,文王聽說這件事,立即派出大臣和玉工迎接卞和,又命玉工開青色石頭,果然從中得到了壹塊光滑滋潤,完整無瑕,晶瑩潔白的美玉。
文王將玉精工雕鑿成壹塊玉璧,世人就用卞和的名字命名它為“和氏玉璧”。 物以稀少為貴,雖然玉材的生成原因與壹般的石頭、鐵礦石等差不不多,但是開采方式上完全與其他礦石的開采完全不同。
開采者必須要相當的識別能力,需憑經驗,小心翼翼地、盡可能大、盡可能完整地把它從巖石的夾雜物中分離開來。可見,將玉材從原生地高山上、地體中開挖出來是壹項十分艱苦的工作。
玉財開采自古以來就是壹項高難度的作業,加上當時的運輸問題,更是難上加難。清代以後因為運輸能力的提高,這種上山開采玉財方多了起來。
重達壹萬零七百余斤的清宮舊藏《大禹治水圖》,青玉原料,即是當年采自新疆密(亦稱密勒塔山)。這在清前尚無先例。
另壹種玉材采自水流剛出山的河中,它們由含玉礦的山體崩塌後,經水流較短時間的沖刷而成。個體比山上開采的普遍要小,玉材表層有粗松之感,尚有棱角,偶有上好佳品。
傳統上稱其為“山流水”。由於處在河水上遊,在枯水季節比較容易獲取。
還有壹種玉材產於遠離山體的河道中,它們是山上的玉石隨湍急的水流而下造成的由於長期受水浸潤,受礦物質的染蝕,表層呈現灰黃色.人稱“水銹皮”。染色深濃,呈紅色或紫色。
但刮去皮層,仍保持原來的顏色,行家稱其為“虎皮子”。這種玉材由於長期且長途受泥沙的擠磨和水流的沖刷,表面幾無棱角,似鵝卵石般,大大小小,參差不壹。
清代椿園的《西域聞見錄》曾描繪和田:“其地有河產玉石子,大者如盤、如鬥,小者如拳、如粟,有重三四百觸者。各式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蠟之黃,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
壹種羊脂朱斑.壹種碧如波斯菜,而全片透濕者尤難得。河底大小石.錯落平鋪,玉子雜生其間。”
今和田城東的玉龍喀什河,即《新五代史》中的白玉河,所產之玉,因經水流長期沖刷,白潤細膩,雜質極少,如羊脂豬膏,質量最佳。但都是小塊,傳統稱為“子玉”。
羊脂白玉,亦即《本草綱目》中所稱之:“潔如白豬膏,叩之鳴者。”用其雕刻人物、鳥獸、花卉、草木、山水、建築物,皆為珍品。
因此,封建時代王室最多用的是這種白玉。《禮記·玉藻》:“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蒼玉……。”
恰如世俗所說:“白玉者,白宇下面加玉即皇也”。可見白玉稀貴之壹斑。
這種稀貴的子玉,要發現它,獲得它,卻是采玉技術要求最高、最難,甚至是有些不可思議。 玉屬陰性,撈模時最好由同屬陰性的女子下水。
月亮亦屬陰,因此,月光下.水中有玉時,水面上會泛出閃閃銀光。人們循光而去,往往能找到白如羊脂的美玉。
有些河則以所產玉的顏色得名。 出白玉,稱白玉河.出綠玉,稱綠玉河.出墨玉,稱烏玉河。
由於和田地區的子玉稀責,《新五代史》記載,每逢秋天來臨,水位下降的撈玉季節,壹般人是絕對不讓進入玉河的,這壹傳統壹直沿襲到清代。 《西域聞見錄》曾對清代和田采玉有過壹段十分形象的描述:河底大小子錯落平鋪,於玉夾雜其間,采玉工作全過程完全由政府官員嚴密控制。
稍遠處的岸上有壹官員監守,近岸處有壹官員監視。由地方上選派可靠的、熟練的民工,或三十人、或二十人(視河的寬窄程度決定人數)壹字排開,並肩赤足踏石而行.憑他們的經驗,特別是靠腳的靈敏感覺踩探玉子,壹旦發現,即彎腰撈起。
岸上隨行的人即擊鑼壹下,官員連忙用紅顏色做記號,以保證河中發現玉子的數量不致差錯。 由於和田玉的稀貴,清朝政府采取的措施十分嚴格,全部壟斷。
在嘉慶十二年秋季的壹份咨呈中,有關官員不但將葉爾羌、和田兩處采獲的玉石,每壹塊點得壹清二楚,而且還將它們的總重量也計算到了“錢”、“分”的微小。
7.描寫“玉”的句子有哪些1、良玉假雕琢,好詩費吟哦。詩句果如玉,沈謝不足多。
2、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3、臨江之畔,璞石無光,千年磨礪,溫潤有方。
1. 玉在山而木潤,玉韞石而山輝.
2.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3、玉聲貴清越,玉色愛純粹.作詩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4、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壹枝春帶雨.
5、玉器七千陳湛露,翠蛾三百舞靈風.
6、玉瓶瀉尊中,玉液黃金脂.
7、玄關評兔角,玉器琢雞冠.傲野高難狎,融怡美不殫.冀迎新渥澤,遽逐逝波瀾.
8、小序見賣玉器者.或人欲買.疑其是瑉.不肯成市.聊作此詩.
9、細觀玉軒吟,壹生良苦心.雕琢復雕琢,片玉萬黃金.
10、天公嬌子性通靈,風沙磨礪俏玉容.冰晶玉肌飄清韻,暴雨洗禮駐彩虹.
11、緬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發其蒙,端能病斯愈. 12、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13、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14、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