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稻香村的詩句辛棄疾

關於稻香村的詩句辛棄疾

1. 古人關於稻香村的詩句

古人關於稻香村的詩句 1.誰為“稻香村”寫的詩

摘壹篇:稻香村命名過程藏玄機 只要讀過《紅樓夢》的人,對大觀園這個名字壹定不會陌生,在這個美妙的理想世界裏,壹群少男少女為我們演繹出了無數個難忘的故事。

然而,大觀園的原型為何地,卻始終沒有定論,袁枚家的隨園,北京的恭王府等等說法總無法與大觀園的美景聯系起來,甚至有人由於找不到大觀園的原型竟然會說出大觀園就是曹雪芹的天才腦袋裏憑空想像出之類的奇談怪論。不過,事情的真相總有揭開的壹天。

本文試分析壹下《紅樓夢》第十七回稻香春命名過程暗藏的玄機。壹、寶玉為何改“野門”為“柴門” 大家知道,寶玉在為稻香村命名時引用了壹句古詩“柴門臨水稻花香”,大家壹致認為此句出於唐代詩詩人許渾的《晚自朝臺津至韋隱居郊園》:秋來鳧雁下方塘,系馬朝臺步夕陽。

村徑繞山松葉暗,野門臨水稻花香。雲連海氣琴書潤,風帶潮聲枕簟涼。

西下磻溪猶萬裏,可能垂白待文王。 寶玉是因為詩中的“稻花香”三字將這裏命名為“稻香村”,這麽多年,紅學界也就這麽研究下來了。

但有誰重視了至為關鍵的壹點,寶玉“篡改”了許渾的原詩:許渾詩是“野門臨水稻花香”,寶玉所說的是“柴門臨水稻花香”,寶玉把“野門”改成了“柴門”,壹下子露出了作者的真實創作意圖。大家不禁要問,“野門”和“柴門”有什麽區別嗎?不都是院子外面的那道門嗎?這是對西溪背景不了解所致,柴門者,柴家之門。

因為,大觀園中稻香村的原型就是李紈生活原型柴靜宜居住的沈氏莊園。沈氏莊園不叫沈門而叫柴門,是因為柴靜宜嫁到沈家後,丈夫早逝,柴靜宜帶著獨子沈用濟支撐著家業。

所以稱沈氏莊園為“柴園”合情合理,當時確實也有人在這麽叫。為了坐實稻香村即為沈氏莊園,作者可算是費盡了心思,在書中留下了壹條又壹條的線索。

二、新建之園為何被“古人道盡” 大家知道,第十七回,每次題字都是由眾清客開始,到了稻香村也不例外,但是眾清客在題字之前說了壹句令人匪夷所思的話:“方才世兄有雲,‘編新不如述舊',此處古人已道盡矣,莫若直書‘杏花村'妙極。”剛剛建好園子,怎麽就會“古人已道盡”,“杏花村”怎麽就成了“述舊”了。

這個問題就必須要由土默熱紅學來解答:難道《紅樓夢》書中的大嫂子李紈母子居然居住在壹個開酒店的山莊麽?用不著驚訝,事實確實如此。據《杭州府誌》記載:宋時置西溪酒庫,取泉釀酒,名為“梅花泉酒”,此酒與“安樂山茶”齊名,遠近馳名。

相傳宋高宗過西溪時,曾入山村酒家,在西溪沈氏九間樓酒肆小飲,店掌櫃以梅花泉酒供奉,高宗喜其甘洌清醇,禦書禁酒界牌“不為酒稅處”賜之,禦準沈家賣酒從此不用納稅。沈氏家族從南宋起壹直依傍“禁酒界牌”旁的西溪九間樓賣酒為業,並以“杏簾在望”的“杏花村”遠近聞名。

明末僧人釋大善《西溪百詠》有《禁酒界牌》壹詩專詠此事:“杏花村裏酒簾搖,行伴尋香渡小橋。滿架佳肴珍異備,幾瓶嬌艷座精標。

店翁含笑庖童喜,仙客貪杯美醞招。能悅天顏留禦筆,不為酒稅至今朝。”

皇上都留下禦筆的地方,後人當然會趨之若鶩了。雖然今天這些詩作留下的並不多,但有僧人釋的“杏花村裏酒簾搖”已經足夠了,誰也別想否認沈氏九間樓酒家就叫“杏花村”,賈政表面上說“犯了正名”,要改掉,實際上是在強調這裏的原來的正名就是“杏花村”。

寶玉所引的江南才子唐伯虎的“紅杏梢頭掛酒旗”是不是寫的這裏,包括杜牧的那首著名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的意境與西溪杏花村似乎更接近,“清明時節雨紛紛”和“牧童”這都是帶具有江南特色的描寫。

苦於沒有更多資料可供參考,這壹話題也只能是點到為止。其實,《紅樓夢》中能夠證明稻香村就是西溪“杏花村”的特殊描寫還不止這些。

三、稻香村前為何要立壹題字石碣 大觀園的其它住所如怡紅院,瀟湘館等都是在門前壹匾壹聯,唯獨到了稻香村這裏,就就成了壹塊石碣,並且是反反復復地大加渲染。 忽見路旁有壹石碣,亦為留題之備。

眾人笑道:“更妙,更妙,此處若懸匾待題,則田舍家風壹洗盡矣。立此壹碣,又覺生色許多,非範石湖田家之詠不足以盡其妙。”

令人奇怪的是眾清客並沒在這裏題下範成大(即範湖石,筆者註)的“田家之詠”,而是提出了酒家的獨特稱謂“杏花村”,寶玉雖然是改“杏花村”為“稻香村”,但壹句“杏簾在望”還是把這裏鎖定在了酒家。 在石碣上題“酒家之詠”,這還只是這塊石碣的第壹個作用,更重要的是,沈氏酒樓前曾經就立過壹塊由唐高宗親筆所題的“不為酒稅處”的“石碣”(據余杭政府網站介紹,宋高宗在喝過沈氏酒樓的酒後“禦書‘不為酒稅處’,並立碑。”

) 四、賈政為何要補立酒幌 在《紅樓夢》裏,賈政是個古板的人,對那些標新立異的東西從來就是持反對態度,對清客和寶玉的題詞也是多有微詞,而在稻香村賈政卻是壹反常態,清客們所題杏花村不但沒有使賈政生氣,反倒使壹口壹個“歸農”的他認可了酒家的定位,而且還說什麽:“正虧提醒了我。此處都妙極,只是還少壹個酒幌。

明日竟作壹個,不必華麗,就依外面村莊的。

2.誰有關於稻香村名字來歷的作文400字

北京稻香村

“稻香村”名考

紅樓夢 第十七回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寶玉冷笑道:庚辰雙行夾批:忘情最妙。“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則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詩雲:‘柴門臨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眾人聽了,亦發哄聲拍手道:“妙!”

話說“稻香村”,原是長江中下遊地區食品店常見的字號,《清裨類鈔》有雲:“……稻香村所鬻,為糕餌及蜜餞花果鹽漬園蔬食物,盛於蘇。”為何食品店要取名“稻香村”,說法不壹。壹說緣於詩詞,例如“壹畦春韭熟,十裏稻花香”、“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新城粳稻,五裏聞香”。將“稻香”二字用作食品糕點鋪的鋪名,形色味兼具,的確妙得很。

另壹種說法則頗有些神話的味道。相傳數百年前,江浙壹帶有壹家賣熟食的小店,生意清淡。壹天晚上,店裏忽然來了壹個討飯的瘸腿漢子,老板見他殘疾可憐,就送了些東西給他吃,又見天色已晚,便在店內壹個角落裏鋪上稻草,留他住宿。

第二天,瘸腿漢子不辭而別,老板便把他睡過的稻草拿去燒火,沒想到煮出的肉香味撲鼻。於是他大肆宣揚,說瘸子是“八仙”之壹的鐵拐李下凡,還將店名改為“稻香村”。從此,他的生意逐漸興旺,其字號也被人爭相使用。

也許正是因為“稻香村”名稱之妙,當1895年(清光緒21年),金陵人郭玉生帶著幾個深諳南味食品制作工藝的夥計來到北京,開創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壹家”,“稻香村”這壹字號就成了不二選擇。

3.古人稱贊桃花釀的詩句

古人稱贊桃花釀的詩句:

1、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唐代李群玉《同鄭相並歌姬小飲戲贈 / 杜丞相悰筵中贈美人》

譯為:她胸前雪肌在華燈斜照下尤顯風韻,她眼中神采在酒意半醺時更覺嫵媚。

2、花魂釀就桃花酒,君識花香皆有緣。——明朝唐寅《桃花庵遇仙記》

譯文:桃花的魂魄釀造出桃花酒,能夠辨識出花香的人都是有緣人。

3、忘懷不使海鷗疑,水映桃花酒滿卮。——唐朝羊士諤《野望二首》

譯為:無拘無束的海鷗都不會懷疑,清水映照著桃花,在酒杯裏倒滿了桃花酒。

4、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明朝唐寅《桃花庵歌》

譯為:酒醒的時候就在桃花前邊坐著,酒醉的時候在桃花樹下睡覺。

擴展資料:

桃花酒的傳說:

在西王母娘娘身旁有壹位美麗的蟠桃仙子,叫董雙成。傳說董家植桃成林,草廬外被壹片嫣紅桃花簇擁其間,猶如生活在仙境壹般。

壹日,董雙成望著滿園盛開的桃花似有所悟,便將桃花泡於酒中,釀制出的桃花美酒清冽甘醇,酒香飄至數裏之外,更是引得無數好酒之人垂涎三尺,嘗過的人更是難以忘懷。

在壹個春光明媚的午後,董雙成煉成了壹爐“百花丹”,董雙成配以桃花酒服用這爐異香撲鼻的丹藥之後,頓覺神清氣爽、精神百倍,興奮之余取來玉笙吹奏。

這美妙的樂曲引來仙鶴翩然而降,董雙成跨上鶴背,仙鶴將董雙成載到昆侖山,做了王母娘娘身旁的侍女,受命看守蟠桃園。

董雙成還將桃花美酒的工藝帶到仙宮,每逢瑤池盛會,西王母賜給群仙的蟠桃和桃花美酒,都是經董雙成纖纖玉手精選而來。

董雙成成仙後,留在世間的桃花酒更受世人喜愛,人們也稱之為“養顏酒”,至今仍廣為流傳。正所謂“此酒本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這酒本來應該天上才會有的,在人間能喝到幾回啊)。

百度百科-桃花庵遇仙記

百度百科-野望二首

4.稻香村的歷史和得名由來

“稻香村”名考 紅樓夢 第十七回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寶玉冷笑道:庚辰雙行夾批:忘情最妙。

“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則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詩雲:‘柴門臨水稻花香。

’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眾人聽了,亦發哄聲拍手道:“妙!” 話說“稻香村”,原是長江中下遊地區食品店常見的字號,《清裨類鈔》有雲:“……稻香村所鬻,為糕餌及蜜餞花果鹽漬園蔬食物,盛於蘇。”為何食品店要取名“稻香村”,說法不壹。

壹說緣於詩詞,例如“壹畦春韭熟,十裏稻花香”、“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新城粳稻,五裏聞香”。將“稻香”二字用作食品糕點鋪的鋪名,形色味兼具,的確妙得很。

另壹種說法則頗有些神話的味道。相傳數百年前,江浙壹帶有壹家賣熟食的小店,生意清淡。

壹天晚上,店裏忽然來了壹個討飯的瘸腿漢子,老板見他殘疾可憐,就送了些東西給他吃,又見天色已晚,便在店內壹個角落裏鋪上稻草,留他住宿。 第二天,瘸腿漢子不辭而別,老板便把他睡過的稻草拿去燒火,沒想到煮出的肉香味撲鼻。

於是他大肆宣揚,說瘸子是“八仙”之壹的鐵拐李下凡,還將店名改為“稻香村”。從此,他的生意逐漸興旺,其字號也被人爭相使用。

也許正是因為“稻香村”名稱之妙,當1895年(清光緒21年),金陵人郭玉生帶著幾個深諳南味食品制作工藝的夥計來到北京,開創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壹家”,“稻香村”這壹字號就成了不二選擇。 引南式糕點 自創經營模式 當年,郭玉生將店鋪就選在了最為繁華的前門外觀音寺(現在的大柵欄西街東口路北)。

鋪面坐東朝西,三間門臉,二層小樓,進門後左邊是青鹽店,右邊是茶食櫃,門楣上壹塊黑漆金字匾額“稻香村南貨店”。 稻香村開張這天,門庭若市,生意興隆,郭玉生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南店北開的夙願終於變成了現實。

稻香村前店後廠(那時又叫“連家鋪”),自制各式南味糕點、肉食,既好看又好吃,不但花樣翻新,而且重油重糖,存放數日不幹,在氣候幹燥的北京很受歡迎。當年稻香村生產的冬瓜餅、姑蘇椒鹽餅、豬油夾沙蒸蛋糕、杏仁酥、南腿餅等在京師是初次露面,讓習慣吃北方“大餑餑”的京城人享受到了精致的正宗南方美食。

這家南味雜食店沒多久就“火”了起來,大街小巷壹傳十,十傳百,食客絡繹不絕,上到名人百官,下到平頭百姓。 據《舊都百話》記載:“自稻香村式的真正南味,向北京發展以來,當地的點心鋪受其壓迫,消失了大半壁江山。

現在除了老北京逢年過節還忘不了幾家老店的大八件、小八件、自來紅、自來白外,凡是場面上往來的禮物,誰不奔向稻香村?”而稻香村前店後廠、自產自銷的經營模式也是京城糕點鋪中的異類,這種經營模式逐漸被後來的餑餑鋪、食品鋪所效仿。 用料講究 花樣翻新 稻香村食品講究“四時三節”,端午賣粽子,中秋售月餅,春節供年糕,上元有元宵。

用料講究正宗,核桃仁要山西汾陽的,因為那裏的桃仁色白肉厚,香味濃郁,嚼在嘴裏甜;玫瑰花要用京西妙峰山的,因為那裏的玫瑰花花大瓣厚,氣味芬芳,而且必須是在太陽沒出來時帶著露水采摘下來的;龍眼要用福建莆田的;火腿要用浙江金華的等等。做工講究“憑眼”“憑手”,例如熬糖何時可以端走全憑師傅的經驗,早壹分鐘沒到火候,晚壹分鐘火候又過了,這就是所謂的“憑眼”;“憑手”則是指將熬好的糖剪成各種形狀,這全是手工活兒。

稻香村 郭玉生心裏明白,自己做的是字號活兒,料要用最好的,貨不能有半點馬虎,年節打“連班”(加班)他親自到油面間去查看,油是不是少放了,火候是不是到家了。郭掌櫃更懂得主顧是衣食父母,買東西沒帶現錢的他敢賒,留下訂單的不論多遠保準按時送上門。

為了把稻香村這塊牌子叫得更響,郭玉生和他的門人鼎力開發南味食品,不惜重金從上海、南京、蘇杭、鎮江請來名師,壹個個風味獨特的產品紛紛擺上櫃臺,肉松餅、鮮肉餃、棗泥麻餅、醬鴨、筒鴨、肴肉、雲片糕、寸金糖……越來越多的人們走進稻香村,拎壹盒印有“上品官禮”字樣,品貴名重的糕點;買幾包酥糖或幾塊熏魚,稻香村的食品在京城真正成了敬父母、送朋友的饋贈佳品。 稻香村也成了許多文化名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作家謝冰心、燕京大學著名體育教授馬約翰、京劇名角譚富英,都經常到稻香村購物。1912年5月,魯迅先生來到北京,寓居宣武區南半截胡同的紹興會館,這裏離觀音寺稻香村僅有兩三裏路。

據《魯迅日記》記載,從1913年到1915年期間,短短兩年多時間,魯迅先生有記載的到稻香村購物就有15次。 有壹次,謝冰心和吳文藻夫婦來到店裏,買了壹些熟食和南糖,店夥計包好算賬時,冰心夫婦才發現身上沒有帶錢。

夥計跑上二樓請出了掌櫃的。老掌櫃壹見是熟人,滿臉笑意,忙說:“東西您先拿去用,下次來壹塊算就行了!”多少年之後,冰心老人憶起此事,對稻香村誠信的生意經仍贊不絕口。

由鼎盛到分立至歇業 看到“稻香村”的生意很紅火,1911年,稻香村門人汪榮清和朱有清另立門戶,在觀音寺街稻香村的對面開起了壹個口味品種壹模壹樣的南味糕點鋪“桂香村”;1916年。

5.古代關於燕的詩句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沈如筠(閨怨)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範仲淹《漁家傲》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

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陸遊《幽居》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壹行。—— 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

今年寒到江鄉早,未及中秋見雁飛。—— 陸遊在《夜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的《塞下曲》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胡雁度日邊,風雪迷河洲—— 李白《千裏思》

天山漠漠長飛雪,來雁遙傳沙塞寒。——賀朝《從軍行》

蘆酒燒蓬媛,霜鴻撚箭看。黃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將軍》

洞庭壹夜無窮雁,不待天明向北飛。—— 李益《春夜聞笛》

秋雁多夜飛,前群後孤來。——梅堯臣《秋雁》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紗》春恨詞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壹剪梅)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 李商隱(霜月)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溫庭筠(瑤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6.古人有關“家”的詩句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江 村

杜甫

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南陵別兒童入京

(唐)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嫁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秋思

張 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

秋風引

―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

孤客最先聞。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人日思歸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

思發在花前。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壹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蘇遮幕》[宋]周邦彥

江水三千裏, 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 只道早還鄉。

《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詠史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7.有沒有關於香堇花古代的詩詞

有關香堇花的古詩詞沒有,只有壹個三色槿(三色堇是香堇花品種之壹)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據說堇菜花是純白色的,像天上的雲。頑皮的愛神丘比特是個小頑童,他手上的弓箭具有愛情的魔力,射向誰,誰就會情不自禁的愛上他第壹眼看見的人。可惜,愛神既頑皮箭法又不準,所以人間的愛情故事常出錯。這壹天,愛神又找到壹個倒楣鬼,準備拿他來射箭。誰知道壹箭射出,忽然壹陣風吹過來,這支箭竟然射中白堇菜花。白堇菜花的花心流出了鮮血與淚水,這血與淚乾了之後再也抹不去了。從此白堇花變成了今日的三色堇,這是神話故事中三色堇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