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夏完淳的古詩《別雲間》的寫作手法有什麽作用

夏完淳的古詩《別雲間》的寫作手法有什麽作用

《別雲間》是夏完淳被捕後,在押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上海松江縣,古稱雲間,即作者的家鄉。作者在此詩中壹方面抱著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壹方面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其中“羈旅”壹詞將詩人從父允彜、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鬥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詩人起筆自敘抗清鬥爭經歷,似乎平靜出之,然細細咀嚼,自可讀出詩人激越翻滾的情感波瀾,自可讀出平靜的敘事之中深含著詩人滿腔辛酸與無限沈痛。

頷聯抒寫詩人身陷敵手被囚禁的結局,使詩人恢復壯誌難酬,復國理想終成泡影,於是詩人悲憤了:“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面對這壹切,詩人禁不住“立盡黃昏淚幾行”,流不盡“無限河山淚”。詩人壹直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可最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宏願壹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忍不住向上蒼發出“誰言天地寬”的質問與詰責。

頸聯坦露對故鄉、親人的依戀不舍之情。無論怎樣失望、悲憤與哀慟,詩人終究對自己的人生結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將終結,詩人該會想些什麽呢?“欲別故鄉難”,詩人緣何難別故鄉呢?原來,湧上他心頭的不僅有國恨,更兼有家仇。父起義兵敗,為國捐軀了。而自己是家中唯壹的男孩,此次身落敵手,自是兇多吉少,難免壹死,這樣,家運不幸,恐無後嗣。念及自己長年奔波在外,未能盡孝於母,致使嫡母“托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自己壹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念及讓新婚妻子在家孤守兩年,自己未能盡為夫之責任與義務,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這壹切的壹切,詩人內心自然湧起對家人深深的愧疚與無限依戀,與故鄉難割難舍的情誼。

尾聯盟恢復之誌。盡管故鄉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大誌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後嗣為念,最終表明心跡:“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正如詩人在《獄中上母書》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已知泉路近”的詩人坦然作出“毅魄歸來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死後也要親自看到後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詩作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鬥精神、盡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後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壹座國家與民族利益高於壹切的不朽豐碑。

全詩表達了作者對山河淪喪的悲憤,對家鄉親人的依戀,對抗清鬥爭的堅定信念。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誌恢復之決心。詩作格調慷慨豪壯,令人讀來蕩氣回腸,禁不住對這位富有強烈民族意識的少年英雄充滿深深的敬意。此詩風格沈郁頓挫,手法老到圓熟,成語典故信手拈來,化入無痕,無壹絲童稚氣,不像出自十七歲少年之手,這是家學淵源訓育和鬥爭實踐磨練相結合的必然結果。全詩意脈流註貫通,語詞率真豪壯,雖作者無意求工,但他高度的愛國熱忱構成其詩作的內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完美結合,賦就了人間第壹等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