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精衛填海的著名詩句

關於精衛填海的著名詩句

1. 精衛填海詩,急

銜-用口叼著 之-到;往

其-代詞,它

溺-被水淹死

以-把 於-在

1)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是炎帝小女兒,名字叫女娃

2)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與東海。

經常叼西山的樹枝石粒,把它們扔(淹沒)在海裏

炎帝(傳說中的神農氏)的小女兒被海水淹死後,化為精衛鳥,常銜木石,投到海裏,壹心要把東海填平的故事。表現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和持之以恒、艱苦奮鬥的精神。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壹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壹粒小石子,展翅高飛,壹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回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2. 陶淵明在《讀山海經》中曾提到“精衛填海”這個故事,詩句如下:—

讀山海經

晉—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幼。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的春酒,摘我園中疏,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讀山海經》是陶淵明隱居時所寫13首組詩的第壹首。詩的前6句向人們描述:初夏之際,草木茂盛,鳥托身叢林而自有其樂,詩人寓居在綠樹環繞的草廬,也自尋其趣,耕作之余悠閑地讀起書來。情調顯得是那樣的安雅清閑,自然平和,體現出世間萬物、包括詩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來描寫讀書處所的環境。詩人居住在幽深僻遠的村巷,與外界不相往來,即使是前來探訪的老朋友,也只好駕車掉轉而去。他獨自高興地酌酒而飲,采摘園中的蔬菜而食。沒有了人世間的喧鬧和幹擾,是多麽的自在與自得啊!初夏的陣陣和風伴著壹場小雨從東而至,更使詩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與愜意。

詩的最後4句概述讀書活動,抒發讀書所感。詩人在如此清幽絕俗的草廬之中,壹邊泛讀“周王傳”,壹邊流覽《山海經圖》。“周王傳”即《穆天子傳》,記敘周穆王駕八駿遊四海的神話故事;《山海經圖》是依據《山海經》中的傳說繪制的圖。從這裏的“泛覽”、“流觀”的讀書方式可以看出,陶淵明並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只是把讀書作為隱居的壹種樂趣,壹種精神寄托。所以詩人最後說,在低首擡頭讀書的頃刻之間,就能憑借著兩本書縱覽宇宙的種種奧妙,這難道還不快樂嗎?難道還有比這更快樂的嗎?

《讀山海經》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這是我查到的2個版本

應該是“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吧

3. 精衛填海的好詞好句

1、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用仇恨報答恩惠。

2、氣急敗壞——上氣不接下氣,形容十分慌張或者惱怒。

3、無能為力——用不上力量,沒有力量或力量薄弱。

4、莫名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

5、全神貫註——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6、膽大妄為——形容壹個人膽量大,胡作非為。

7、悠然自得——指悠閑的樣子,內心感到非常滿足。

8、儀態端莊——指神情舉止、姿態風度端正莊重。

9、改天換地——形容發生巨大的變化。

10、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4. 關於鹿柴,精衛填海,嫦娥這幾首詩的詩解說是什麽

鹿柴

作者:王維 (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裏,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註於河。(郭璞註《山海經》寫《山海經圖贊》有"精衛"條:"炎帝之女,化為精衛。沈形東海,靈爽西邁。乃銜木石,以填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