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嶽陽樓記的詩句 1. 關於嶽陽樓記的詩句
1、登嶽陽樓二首
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遊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譯文:
巍巍嶽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以東長江以西,落日緩緩下沈,無風卷起,樓閣上的招牌壹動不動。
登臨的地方是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徘徊在湖光山色中壹直到暮色。
跋涉萬裏來此還要登高望遠,三年輾轉歷盡危難還要獨登危樓。
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晴空萬裏,湖面風平浪靜,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駛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
晚秋後異鄉旅人登樓望景,落日緩緩落在君山之中。
向北看只見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則看見楓葉紅艷似火。
壹路只顧觀賞風景很少留神思考,結果到了巴陵還未作出好的詩篇。
2、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
宋代: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灩滪關。
未到江南先壹笑,嶽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裏看青山。
譯文:
投送邊荒經歷萬死兩鬢斑斑,如今活著走出瞿塘峽灩滪關。
還未到江南先自壹笑,站在嶽陽樓上對著君山。
滿江的風雨獨自倚靠欄桿,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對湖水,只在銀山堆裏看君山。
3、賣花聲·題嶽陽樓
宋代:張舜民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欄。天淡雲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譯文:
秋風裏萬木雕零,君山上落葉紛飛;洞庭湖水與長天壹色,浩浩蕩蕩。歌女斟滿壹杯酒,斂起笑容,要唱壹首送別歌。我不是當年王維在渭城送別西去的客人,請不要唱這曲令人悲傷的《陽關》。
酒醉後,手扶樓上的欄桿舉目遠望,天空清遠,白雲悠然。被貶的南行囚客有幾人能從這條路上生還呢?回望處,夕陽映紅了天邊,那裏應該是我離開的京都長安。
4、嶽陽樓
唐代:元稹
嶽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悵望殘春萬般意,滿欞湖水入西江。
譯文:
嶽陽樓紅日斜照樓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壹座赤玉幢。
寂寞失時地看向那殘春,仿佛有著千頭萬緒難以表達的情意,伴隨著湖水從窗子溢出並流向沒有盡頭的長江。
5、題嶽陽樓
唐代:白居易
嶽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譯文:
嶽陽城下的江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獨上高樓倚靠著欄桿眺望。
春天,草木的綠色與遠處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與湖水中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似乎就是國都長安。
岸邊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樹上哭得淒慘,天上的大雁要從這浩渺無邊的湖上橫空飛過還有許多困難。
這個地方風景壯闊美麗,只可畫成畫障,掛在貴富人家的廳堂裏供他們欣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登嶽陽樓二首
百度百科——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
百度百科——賣花聲·題嶽陽樓
2. 嶽陽樓記的名句
1.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見宋·範仲淹《嶽陽樓記》。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寵辱:得寵受辱。這裏是偏義詞,著重指“辱”。
偕(xie鞋):壹同。把酒:端起酒杯。
這幾句大意是:精神愉快,心情開朗,壹切屈辱的事都已遺忘,臨風舉起酒杯,內心喜氣洋洋。這兩句寫“遷客騷人”(被貶的官吏,失意的文人)登上嶽陽樓見到周圍大好風光時的愉快心情,神情畢現。
原文是:“登斯樓也,則有~者矣。”寫人們陶醉於自然風光時可以化用。
2.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具:即“懼”。選兩句大意是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原來被廢置的事情都興辦起來。
“攻通”、“人和”是“百廢懼興”的條件。”百廢懼興”是“政通”、“人和”的結果。
這兩句寫出了“政事”、“人心”與社會各項事業欣欣向榮的辯證關系。可用於贊頌政績,也可用於寫社會的安定和發展。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以:因為。物:外物,指客觀環境。
喜、悲,均為互文,含有悲喜兩層意思。這兩句大意是不因為環境的好壞或個人的得失而改變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兩句寫古往今來仁人誌士的曠達胸懷。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嶽帑樓記》),不以個人得失為念。
可用以表現壹種忘我的精神境界。4.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廟堂:指朝廷。
處江湖之遠:指遠離朝廷,退居江湖。這幾句大意是:(古時候的仁人誌士)在朝中身居高位時,就憂念他們的百姓,身處僻遠的江湖時,就憂念他們的國君。
這幾句贊揚古仁人在任何處境中都能以天下為己任,而不以個人得失為念的博大胸襟和無私精神,倡導壹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嶽陽樓記》)的憂樂觀,至今仍有積極意義。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先:在……之先。
這兩句大意是:憂在天下人憂患之前,樂在天下人安樂之後。~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表現出範仲淹時時處處不忘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和宏大抱負。
這種以天F為己任,不計十人得失,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憂樂觀和濃重的憂國愛民意識,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肯定和稱道的,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應當繼承和發揚範仲淹這種無私精神。6.上下天光,壹碧萬頃。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這兩句大意是:天光水色,上下輝映,碧藍的天空和碧綠的湖水,融為壹體,放眼望去,無邊無際。
這兩句描寫洞庭湖春日美景。作者以如此簡潔的面筆,在讀者面前展開壹片綠的世界,令人心曠神怡。
可用來描寫晴日裏的湖光水色。7.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壁。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沈壁:指沈在水中的月影。
壁:圓形的玉,這裏比喻明月。這幾句大意是:當天上的雲霧壹掃而空,明月的光輝千裏朗照,浮動的波光閃耀著金輝,幽靜的月影就像沈在水底的壁玉。
這是寫月光下的洞庭景色,充滿壹種幽靜之,其中,“浮光躍金”寫有風時的月色,“靜影沈壁”則寫無風時的月色。如此良宵美景,令人神往心醉。
寫月色滿湖的景象,可資借鑒。
擴展資料:
這篇文章通過寫嶽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壹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原文如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參考資料:
3. 嶽陽樓記中的詩句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本文表現了作者雖然身居江湖,但仍心憂國事;雖然遭遇迫害,但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誌,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嶽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期的另壹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誌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嶽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範仲淹壹生行為的準則。
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3061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範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閑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立身行壹的準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無疑仍具有教育意義。
4. 嶽陽樓記 詩句是什麽
慶歷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yǐ)。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連月不開,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嶽潛(qián)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qǐng),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qīng)。
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5. 寫嶽陽樓記的詩文
登嶽陽樓有懷寄座主相公-曹鄴南登嶽陽樓,北眺長安道。
不見升平裏,千山樹如草。骨肉在南楚,沈憂起常早。
白社愁成空,秋蕪待誰掃。常聞詩人語,西子不宜老。
賴識丹元君,時來語蓬島。登嶽陽樓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黃庭堅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裏看青山。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黃庭堅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灩滪關。
未到江南先壹笑,嶽陽樓上對君山。旅夜書懷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
6. 嶽陽樓記的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範仲淹《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矣!”……——範仲淹《嶽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範仲淹《嶽陽樓記》浮光躍金、靜影沈璧。——範仲淹《嶽陽樓記》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範仲淹《嶽陽樓記》。
7. 有關嶽陽樓記的詩文名句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嶽陽樓》
嶽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內,江湖異態欄桿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壹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湧心茫然。
——陳與義《再登嶽陽樓感慨賦詩》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內容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8. 嶽陽樓記的古詩
《嶽陽樓記 》
範仲淹-宋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9. 嶽陽樓記古詩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譯 :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壹年,政治清明通達,人民安居和順,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壹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銜接遠山,吞沒長江,流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壹天裏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那麽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壹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有壹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壹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遊來遊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壹瀉千裏,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沈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妳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壹並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覺得喜氣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麽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他進也憂慮,退也憂愁。既然這樣,那麽他們什麽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古仁人必定說:“先於天下人的憂去憂,晚於天下人的樂去樂。”呀。唉!不是這種人,我與誰壹道歸去呢?
寫於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搜狗百科-嶽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