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聽雪烹茶

聽雪烹茶

雪還未下,已是滿世界的雪話。文人雅士等不及地將陳釀許久的煮雪烹茶拿出來品賞。

在我心裏壹直飄著的煮雪煎茶的風雅之事,便是曹雪芹筆下妙玉為寶黛二主烹體己茶壹段:雪是妙玉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得了僅壹鬼臉青的花甕壹甕,埋在地下,與隔年蠲的雨水比起來多了輕浮也更是清新,甘醇中透著淡花香氣。這樣的甘味醇露,才最是適合妙玉所說“壹杯是飲,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已是牛和騾子的飲法了”。想來,黛玉掩面品飲時,是聽得到飛雪與清茶***舞的聲息的,不知道是否生出了“飛雪有聲,惟落花間為雅;清茶有味,惟以雪烹為醇”的清妙感慨來。

因羨極了古人的閑適,曾約茶事頗有造詣的巧兒在銀杏映滿天的季節去公園雅集,早幾天便修習了煎茶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為了襯那壹襲天地的黃金衫,特意準備了水墨的長袍,只等著那天能供壹枝得意花,自燒香與仙人***煎茶。可天宮不作美,壹場暴風雨打亂了壹切計劃,銀杏間的雅集改成了茶室的圍爐烹茗,仍是水墨的長袍但烹的卻是巧兒當年從徽州山中自采的黃金菊,茶器選的則是七彩琉璃的杯茗,真正是將壹世界的錦黃都煮到通體透徹的清凈無塵中去了。

煮雪烹茗和溫壹盞錦黃,都不是常事,只是暫且放下平日裏的瑣碎,當壹回雅士罷了。穿梭四季,看春天桃李花開、伴夏日壹池碧蓮、留壹瞥秋日驚世的黃、待冬雪催醒萬物生靈,雖心有千壑但每日卻也只壹杯粗茶,也是早已習慣牛和騾子的飲法。但無論是烹茶還是飲茶,總不能忘卻那壹日山間邂逅的制茶人,和來年去收他茶的允諾。

山不甚高,但也是蜿蜒曲折壹番才到山頂,中午忙完手裏的事,在農戶家粗略吃了壹碗柴火煮的鍋巴飯,主人給我泡了壹杯山裏自家制的綠茶。我便坐在門前,透過塑料杯中的清朗碧綠看山間霧靄茫茫中的樹和景。泡茶的水是這裏家家吃用的山泉水,待所有葉片飄飄灑灑落入杯底時,茶色也呈出清綠,喝壹口有淡淡微微的苦,但卻不持久,所以也沒有留下苦的痕跡。午後易困,我便又續了第二杯,茶色未改只略略淡了些,倒是味道回出了甘來,如夏天裏新采的槐花,能吃出花芯的甜味。

朋友們喊我下山,要到另壹個村子去訪問。山下的霧氣稀朗很多,但陰沈潮濕的空氣仍是將天地、山林和潺潺的流水浸染成了黑白的顏色,唯有溪邊的臘梅花雖被霧水墜得低著臉頰,但未能阻擋跳躍的壹抹嫩黃散發的清香撲面而來。這樣聽涓涓水流、汲梅花芬芳,真正是集自然靈氣於壹體,人也越發思維如晨曦,心路甘甜。

我進屋開始寫壹天的訪問記錄,不知道什麽時候,身邊坐著壹位、面前站著壹位當地的村民,好奇地看我記錄的內容,也不知道他們否能認得我記的事情,其中壹位大略是中午飲了酒的,說話都不甚清晰了,兀然地就對著我說:

“妳若買壹些我們制的茶葉就好了,妳壹定是不了解我們的茶葉。”

我說:“我剛在山上嘗了茶下來的,第壹遍淡淡的苦、第二遍就是清冽的甜,山泉水沖泡的高山茶自然不壹樣,我怎麽會不知道呢?”

飲了酒的看我這樣說,更是開心,但仍是含糊不清道:“想不到妳是懂茶的人,妳真正是知道我們茶的好。”

我看他滿臉酒暈,猜想來他定是趁著天氣陰冷做不了什麽活,午飯就著山裏霜打過的白菜和陳年的筍幹喝了兩杯。

我說:“壹方水、壹方茶,妳們山下的茶也許未必有那樣的味道吧?”

他並不辨,帶著酒氣滿臉認真地答:“高山的茶是好,我們都唱(說的意思)它好,壹樣的山泉水,我制的茶也是有二十年,也有自己的滋味。”

我看他滿口酒言卻不亂語,雖誇自己茶好可並不說壹字別人的茶劣仍是壹味唱好,心底不免生了幾分的尊敬。他告訴我家裏沒有存的茶葉了,等來年讓我壹定要來嘗他制的茶,收他的茶回去喝。我欣然應允,並相信他制的茶壹定是壹樣的清新醇香,帶著山中野花開的質樸味道。

臨走時,沿著溪流緩緩而下,再汲壹番寒梅的清香,環繞的碧山、潺流的泉水,已然是壹壺甘醇中透著淡花香氣的佳茗,散著大自然最潔靜、最美好的品性。

雪大抵是要下了,聽雪花落在山間的臘梅上,只壹頃,春來的茶樹也該應聲露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