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幼兒園詩歌試講逐字稿

幼兒園詩歌試講逐字稿

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兒童理解和表達語言的能力。在以往的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教師只能在理解作品內涵的基礎上,生動形象地朗讀,將語言信息傳達給幼兒,或者借助圖片、錄音等方式進行教學,但這些方式都無法表達作品的全部內容,影響了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因此,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受到質疑,取而代之的是以孩子為中心、以主動學習為中心的開放式現代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正適合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它集圖、文、聲、像於壹體,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強、時空廣闊、操作靈活簡便等特點。通過這種多媒體手段,可以制作出生動、形象的動態圖像。豐富多彩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清晰標準的發音、豐富多彩的內容,為幼兒學習語言提供了良好的視聽互動語言環境,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專註力,還能烘托文學作品中所表達的情境氛圍,極大地促進了幼兒園語言教學方式的優化和語言教學效果的提高。

壹、動畫引起興趣,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好奇心的向導,是兒童學習活動的基礎和動力。中國古代教育家朱早就說過:“教人無興趣,學無快樂”。多媒體技術集圖像、聲音、動畫於壹體,為兒童提供各種刺激,吸引他們的註意力,激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中班的詩歌教學《雨滴》,老師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生動的畫面形象來豐富抽象的語言——花兒在雨中綻放,魚兒在水中嬉戲,幼苗在雨中成長,配合優美的音響效果,渲染活動氛圍,為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這種豐富多彩的動畫效果讓孩子快速進入學習情境,與老師互動,產生學習詩歌的內在動力。統計結果:80%的孩子壹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95%的孩子壹直處於主動學習狀態,60%的孩子能夠主動開口說話。使用傳統圖片進行教學,孩子只能保持短暫的註意力。因為雖然畫面色彩鮮艷,動感生動,但畢竟還是。老師無法呈現豐富的事物形象,孩子註意力不集中。這種方式不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所以在教學活動的初始階段,孩子還是感興趣的,但是10分鐘後,孩子就開始分散註意力了。有的自己玩東西,有的壹臉無所謂,有的開始動手動腳。會說會讀詩的孩子,永遠是少數積極分子。老師壹邊教孩子讀兒歌,壹邊管理紀律。結果老師厭教,孩子厭學。可以看出,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畫面、有趣的講解、悅耳動聽的音樂,有助於孩子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而這種學習情緒帶來的有意註意的穩定性,又進壹步增加了孩子對學習的投入,使孩子的視覺、聽覺、大腦得到充分調動,聽、說、想都能樂在其中,從而有效地取得學習上的成功。

二,生動形象,激活兒童的創造性思維

思維的發展可以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兒童時期是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創造性思維更具情境性和趣味性。傳統的語言教學存在著教學資源單調、教學形式封閉、教學過程緩慢等局限性。老師只能帶著孩子壹個字壹個字的讀詩,看圖總是急著自己答題。當提出壹個發散性的問題時,他們得不到多個答案,孩子被動地接受,機械地理論化,盲目地想象。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創造生動的動畫畫面,創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幼兒從各個角度去理解和描述事物,鼓勵幼兒去構思不同的答案,使幼兒的思維活動具有多向性、獨特性和靈活性。孩子的想象力猶如奔馬,極大地激活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教學開頭,在展示了小蝌蚪的課件並引入教學後,老師問了這樣壹個問題:小蝌蚪找媽媽會發生什麽有趣的事情?生動的動畫圖片將孩子們帶入童話故事的情境。有人說:“小蝌蚪會遇到大鯊魚。”有人說:“小蝌蚪會遇到大鯉魚。”有人說:“小鴨子會帶他們去找媽媽。”孩子思維活躍,能想出多種答案,回答問題的熱情很高。

在詩歌教學活動《家》中,老師利用多媒體制作了壹個關於小動物生活習性的動態課件——鳥兒喜歡在樹林裏飛來飛去,小羊喜歡在草地上吃草,蝴蝶喜歡在花叢中飛翔...為了拓展教材內容,增加幼兒信息的獲取,開拓幼兒的學習視野,為幼兒學習詩歌打好基礎。教師使用多媒體以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如聲音、圖像等。他們根據教學的需要,把畫面在時間上定格,設置問題,比如:月亮、太陽、星星的家在哪裏?小鴨蛙的家在哪裏?小馬的家在哪裏?兒童在信息技術提供的情境資源中展開想象,激活了創造性思維,拓展了兒童創造的空間。孩子們創作模仿詩很有趣。《家》這首詩只有六句話,講的是白雲、孩子、四種動物的家的故事,而孩子臨摹的詩卻豐富多彩,如“金色的沙灘是貝殼的家,黑土是蚯蚓的家,長長的火車是遊客的家,美麗的樟樹是我們的家”。下面是我們對孩子課後模仿詩《家》的調查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