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以何敬之和郭小川的詩歌為例談20世紀50年代頌歌的特點。

以何敬之和郭小川的詩歌為例談20世紀50年代頌歌的特點。

何敬之(1924-)因新歌劇《白毛女》而聞名於世。他在1940年代出版了壹本詩集,但他在詩歌藝術上的真正突破性成就是在1950年代以後。他的詩可以分為兩類:1抒情短詩。這類作品壹般是表達他對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摯,意境清新,具有濃郁的民歌古詩詞韻味,如《回到延安》、《桂林山水》、《三門峽棗梳妝臺》等。冗長的政治歌詞。主要表現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聲歌唱》、《十年頌》、《雷鋒之歌》、《中國十月》等。他的政治抒情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傑出。

何敬之的詩是時代的頌歌。他總是以敏銳的眼光把握時代最重大的事件和主要的生活內容,而不是唱出那些與人民無關的淚點和哀愁。《回到延安》展現了延安的巨大變化,歌頌了延安的歷史功績,指出了“延安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新意義《雷鋒之歌》挖掘了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十月頌》是對新中國十周年的獻禮。

祝賀詩通過想象、誇張和幻想,非常突出地表現了基於革命理想的革命浪漫主義風格。

祝賀詩註重吸收民歌和古詩的營養,但不排斥外來詩歌的影響。比如“信天”的風格和“樓梯式”的風格,被詩人以嫻熟的筆法融為壹體。

郭小川(1919-1976)是民國第壹代優秀詩人。從1955發表政治抒情詩《致青年市民》開始,詩人進入了壹個蓬勃的創作期。後來又寫了《雪頌》《深谷》《壹與八》《將軍三部曲》《凝望星空的抒情詩》等敘事詩。其中,《將軍三部曲》、《白雪公主的贊歌》、《深谷》是建國後長篇敘事詩的佳作。

60年代創作了《廈門神韻》、《鄉村大道》、《蔗林棗樹綠簾》、《蔗林綠簾》、《敬酒曲》、《西出陽關》等多部作品,形成了自己渾厚深邃的藝術風格。

文革期間,他的作品《團泊窪的秋天》、《生日》和《秋歌》充滿了隱憂和深沈悲涼的感情。

郭小川詩歌的總體特征是:鮮明的時代光輝,閃耀著哲學的火花。

何敬之曾評價郭小川的詩是“壹個為祖國和人民事業奮鬥壹生的忠誠戰士發自內心的歌”。無論是慶祝新中國的誕生,還是描繪社會主義建設的蓬勃畫卷,他的詩歌都充滿了真摯的革命激情,這是他詩歌的靈魂。

郭小川還善於把自己對生活和事物細致敏銳的觀察凝結成哲理性的主題,這使得他的許多詩歌深刻而發人深省。

在藝術表現上,他創造性地繼承了古代詩歌的傳統,也在詩歌的格式上做了各種嘗試。階梯體、自由體和新詩體在他的詩歌中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