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關於端午節的三首古詩是什麽?

關於端午節的三首古詩是什麽?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經漢賦,唐詩宋詞成為我們心中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元宵節是壹個傳統節日。當然,有很多詩來描述它。我是壹只貓和貓,我關註邊肖。讓我們來欣賞三首描寫端午節的著名詩歌。這些詩詞傳世千年,令人嘆為觀止。

第1號《五月五日》:屈家亡,楚人不忍。為什麽不是汙蔑,而是想做壹條龍?死前恨,死後不恨。元香碧潭水要看壹看前鋒。

這首詩的作者是梅,宋代詩人。我們都知道端午節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這首詩的重點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前兩句說屈原已經死在河底,楚人哀嘆再也見不到他的面了。

詩通過楚人的悲涼凸顯了屈原的價值,讓人壹下子想起了屈原的坎坷經歷。所以詩的後六句主要說的是屈原的遺憾。碧璽閃耀千年,遺憾在人間。時隔千年,湘江之水仍能映出錢山,可見屈原的屈與忠令人難忘。

第二,“賀新郎端午”:劉樺在深院吐槽。拉開窗簾,系好衣服,扇好扇子,午後風清。孩子們已經稱贊完了,新的樣本是艾虎。已經到了,遊客在看輪渡。老板年少時逢場作戲,扮演陌生人,爭旗不小心。小溪大雨滂沱,海浪翩翩起舞。精神都是美麗的,如此之高。回想我的壹生,我不僅穿著蘭佩,還懷了胡椒。誰信千年之後,浪底令人垂涎。再說壹遍是,蛟饞龍怒。好像我現在醒了,我預料到我醉死的時候不會有痛苦。壹次聊天會持續到永遠。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劉克莊。這個詞也是圍繞紀念屈原的主題。開字是寫壹個場景,突出端午節的熱鬧場面。然而,這種興奮只是為了襯托詩人的憂郁。劉克莊的《衣裝宛凡》與兒女的《艾虎》形成鮮明對比,以兒女的歡樂反映了劉克莊晚年的苦悶與孤獨。

接下來的影片主要講述了劉克莊對屈原的惋惜和懷念。淩俊是屈原的字。眾所周知,屈原的《離騷》中有很多香草美人的描寫,所以這個詞中也有“我更懷胡椒”這句話,既是對屈原的贊頌,也是對屈原之德的敬仰。

“誰信幾千年後,浪底令人垂涎。”這句話的意思是,劉克莊認為把粽子扔到河裏祭奠屈原的傳說純屬無稽之談。“我現在好像醒了,預計不會有喝醉時的痛苦。”《楚辭》中,屈原曾與漁夫對話,屈原說“天下皆醉,我獨醒”。所以劉克莊在這裏用了相反的思路,說屈原還不如在宋朝的這個時候醉死,免得受罪。

可以說,這個詞既有景物描寫,又有抒情意味。借助古人的酒杯,自己倒了塊,既表達了對屈原高風亮節的贊美,也表達了對屈原的懷念。同時也表達了劉克莊對當時朝廷的極度失望和怨恨。全詩的藝術手法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