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學會做壹個真正的陶行知的詩。

學會做壹個真正的陶行知的詩。

“真、善、誠、信”是教育系統乃至全社會價值觀建設的共同要求,核心關鍵詞是“做人”。

做壹個真正的人,壹定要尊重事實,講真話。目前“假、大、空、套”的現象屢見不鮮。面對這種情況,教育應該堅持“教人求真”的本義。

做壹個真正的人,壹定要踏實。價值觀的考量不僅要“觀其言”,更要“觀其行”。現實中,學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言行偏差,比如考試時寫了“人生真正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但這個分數上的價值觀並沒有得到內心真正的認可。因此,必須堅持思想和實踐的統壹。

做壹個真正的人,必須仰望星空,尋求真理。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就是激發學生夢想,幫助他們實現夢想的過程。所以,壹定不能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浮躁。

做壹個真正的人,要明辨是非,敢於承擔責任。人的壹生都需要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承擔壹定的責任和義務。壹個人有多能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明辨是非,大膽擁護善良和正義,堅決抵制虛假和醜惡,敢於大膽行動。心地善良,心胸寬廣,而不是以“旁觀者”的冷漠置身事外

要成為壹個真正的人,我們必須反應靈敏,富有創造力。改革創新是我們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傳統教育有其精髓,時代發展有其特點。堅持改革創新,就是要辯證繼承,及時適應變化,永不停滯僵化,要有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精神,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創造出適合本地學校的發展道路。

壹個“真”字樸實無華,近乎簡單,但只有我們在“真”字上下功夫,“追求真理做壹個真正的人”成為普遍的價值認同和實踐,社會才會變得更好。

陶行知提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教人求真”和“學會做人”。他指出“教師的職責是”教授千百種宗教,教導人們尋求真理;學生的職責是“學萬千事,學做人”。

陶行知認為,培養人才不是靠形式,而是靠實際技能。他說壹個“教人求真”的老師是壹流的教育家,這需要兩個要素:“壹是他有洞察力;第二,願意說真話,敢於反駁假話,不說假話。”(2)教師教人求真,首先要教人全力追求真理,不做“偽君子”。壹個偽君子,為名利所動,會失去人生中最寶貴的人格,會“表演千假萬假”,而壹個真正的人,會求真,說真話,實事求是,做到窮人不能動,富人不能不道德,勇士不能屈,美人不能動。學生的學習是為了追求真理,做壹個真正的人,而不是為了感動1940年底,陶行知的兒子陶小光到成都壹家無線電廠上班,廠裏要求辦資格證。因為陶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向壹個熟人要了壹張曉莊學校的文憑。陶行知聞訊後,認為不妥,便電告將證書寄回,並寫信給,表示“壹定要堅持‘寧為之真,不要假冒秀才’的主張。如果這個真實的證明不起作用,我寧願自己掏錢,也不願拿工資幫助國家工作...總之,我們不能妥協。.....妳記住這七個字,會讓妳終身受益。希望妳壹定要在這方面努力培養,這才是真正的學問。”(3)陶行知認為“才”與“非才”在於他的知識和見識是否真實。真正學習的標準在於是否真的是通過刻苦學習和實踐獲得的,而不是由什麽“證書”來決定的。

陶行知認為,在學習上忠於真理,在政治上就會忠於革命。他說:“學習和革命是壹件事,不是兩件事。”“學問,不管是舊的還是新的,只要追求真理,都是符合革命精神的。如果學習被交易,不管是舊的還是新的,都有可能成為叛徒...壹個人如果能在學習中追求真理,就能在革命中被殺死。”(4)陶行知要求真正的人是“人”,而不是“人”。他說,有些人誤以為我們是要在這裏培養壹些人升官發財,這是錯誤的。我們的孩子都是老百姓出來的,都要回到老百姓身邊,用所學為老百姓做貢獻,為老百姓創造效益。他們都是受民族教育的,要把所學貢獻給全民族,為全民族謀幸福;他們在世界上呼吸,他們應該用所學幫助改造世界,造福全人類。"

他認為,這種立誌造福老百姓、造福全人類的人才能富強,這才是“做人”最根本的道理。到了1940年代,陶行知的人才教育觀進壹步發展為“親民”思想。在辦社會大學時,他指出:“大學之道,是明德,親民,止於民。所謂‘親民’,就是‘親民’。”我們要進入人民的隊伍中去接近他們,成為他們的親人,人民要承認我們確實是他們的親人”,可見壹斑。陶行知要培養的人才,與* * *意識形態指導下的人才觀是壹致的。既不同於封建時代,也不同於追求個人發展和奮鬥的資產階級人民。

陶行知還認為,要引導新壹代“學以致用”,就要進行全面的訓練,這包括三個要素。

1)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健康,才能在物質環境中站穩腳跟。先生們,如果妳想成為壹個80歲的年輕人,妳可以肩負起非常重要的責任。不要做18歲的男人。

(2)獨立,豁達,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

(3)要有獨立的職業,以營利為目的。有利潤的人自然能得到社會的回報。⑦這三個要素實際上涉及德育、智育、體育。在知識教育中,不僅要有書本知識,還要有靈活的思維方法和實踐技能。他強調,學習的方法不是讀死書,而是“研究壹切”。不管我們要從事什麽職業,都要雙手並用,頭腦靈活。“學農業的人要有科學的腦子和農民的手;學工科的人也要有科學的腦子和工人的手。只有這樣,他才能學好。”⑧只有擁有獨立的事業,才能稱之為全面發展的人。

(2)

在塑造“現實的人”的道路上,他認為只有在人類的壹切生活實踐中才能實現。

他提出了教與做、智與仁與勇、知與情、教與紀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陶行知說:“讓孩子在感情的調節和激發中理解它的意義和方法,同時也是壹種知識的教育;讓他們養成追求真理的感情,能夠努力工作,追求真理,也是壹種意誌的教育。意誌教育不是弘揚個人盲目的意誌,而是培養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意誌。合理意誌的培養和正確的知識教育是分不開的。”(3)陶行知主張智、仁、勇相統壹的教育。他認為智、仁、勇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在當代社會仍然是個體完善發展的重要標誌。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我們既要實踐智慧,也要實踐勇氣。他說:“無知者仁者,是懦夫之仁;沒有智慧的勇氣是常人的勇氣,沒有憐憫的智慧是狡猾的智慧;沒心沒肺的勇敢,是小器的勇氣;沒有勇氣的智慧是淡淡的智慧;見義勇為,是口頭上的仁。”關註到智仁勇的含義,他還做了新的解釋,即“要求每壹個學生滋潤智慧之心,理解社會和公眾的熱情,服務於社會和公眾的自我犧牲精神。”

陶行知在培養人才方面註重教育的整體性,這也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他批評了當時學校教育中訓練與教育分離的傾向:“在近代中國學校中,教與訓分離是壹種普遍現象。教育好像是教人讀書,紀律好像是訓練人做人或者做事;教育似乎是培養知識,紀律似乎是培養性格;學歷好像是指所謂的課外活動,培訓好像是指所謂的課外活動。”這是壹種“橫向分割”的教育,就是把“整體教育”分成幾塊,這是壹種與生活教育相沖突的傳統思想。"生命教育的要求是:整個生命都要有完整的教育."學生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智慧與品行密不可分,思想與行為密不可分,課內與課外密不可分。做人做事都離不開讀書,也就是教育和紀律離不開。”

(3)

在德育方法上,陶行知主張從小事做起,實行嚴格的成才教育方法。

陶行知本人是壹個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人,他也把教育年輕人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放在首位。但他認為,任何美好的理想和信念都應該是“從近距離開始”。塑造壹個真正的人,要從小事做起,堅持嚴格要求,教育年輕人從小學會迎接和克服困難。他曾經給壹個叫吳立邦的孩子寫過壹封信。題目是“準備壹個鋼頭去碰壹個鐵釘”,告訴孩子“我們在社會上做事要做好碰釘子的準備”,“如果釘子是鐵做的,我們的頭皮就會像鋼壹樣硬,這樣鐵釘壹碰到鋼頭皮就會彎起來”。

陶行知對學生的培養包括方方面面。他曾經為育才學校擬定了壹個“十字公式”,即“壹個大腦。兩只強壯的手。鏈條上的三個圓圈。四把鑰匙。五方討論。六組學習。七(集)體創作。八名顧問。99困難。十(願)必克。”其中,要求學生動腦;要修德;知識積累;學習方法,善於思考;要有唐僧精神才能戰勝八壹壹困難。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德國深造,他提出了“壹天四問”:第壹個問題:我的身體有沒有改善?第二個問題是,我的知識提高了嗎?第三個問題:我的工作有進步嗎?問題4:我的道德有進步嗎?為了方便學生實踐,他制定了許多具體的行為準則,如《育才學校禮儀與公約》、《育才學生教育二十九事》、《如何培養十六常能力》、《育才健康教育十二要》、《育才二十三常能力》、《育才十二要》。這些行為準則的訓練將崇高的目標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