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同誌讀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寫了壹首詩送給毛澤東:壹個人妖混淆是非,對敵人仁慈,對朋友惡作劇。金箍棒的詛咒我聽過壹萬遍,三次逃骨。當千刀斬唐僧肉,對大聖毛有什麽損失?教育能及時升值,豬比傻子聰明。
毛澤東讀了郭沫若的詩,寫了壹首詩來總結:風起大地,必有壹堆細骨。和尚是傻子,但還是可以培養的,而惡魔是鬼,會造成災難。金絲猴起千招,玉宇澄清萬裏。今天,我為孫歡呼,只因為妖霧又來了。
不難看出,毛的和合詩對郭的原詩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風雷壹起於地,細骨壹堆。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白不僅是劇中的主要人物,也是詩中的主要書寫對象,更是隱喻的載體。郭看完劇最討厭誰?詩的前兩句是“人妖混淆是非,對敵人仁慈,對朋友惡作劇”,然後把矛頭指向唐僧。因此,詩的前兩句正是對郭詩所指對象的修正。
接下來深入分析:和尚是傻子,但還是可以培養的,而惡魔是鬼,會造成災難。對比僧魔的危害,愚蠢還不是最可怕的,因為它也可以被教育;妖是最危險的,因為它壹得勢就會大禍臨頭。比起郭的“咒金箍棒壹萬遍,逃骨累三遍”,對象更明確,分析更深刻。郭的兩句話仍纏住唐僧不放——念叨多次,致使白逃脫。另壹方面,毛澤東設定優先事項,並且總是瞄準主要敵人。
當郭還在“千刀斬唐僧肉,何以會掉壹根大聖毛?”,毛澤東開始稱贊劇中的主要人物:“金絲猴升到了壹個很大的高度,玉玉澄清了萬裏愛。”據說毛和郭在《毛詩》中又寫了壹首詩,毛指示不要千刀斬唐僧的肉。這是與唐僧的人民內部矛盾,也是與白的矛盾。
最後兩句,石國還是對唐僧不公平,說他智慧不如老豬。而則用詩歌吹響了進攻的號角,號召更多的孫悟空出現,消滅了人間所有的白(妖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