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家人壹起讀的唐詩之八石雲濤
楊貴妃是個才女,多才多藝。據史書記載,她能歌善舞,擅長音律。她擅長彈鋼琴和琵琶。唐朝是詩的國度,全國都喜歡詩。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就會偷。在那種環境下,會寫詩似乎是正常的,不會寫詩才是不正常的。楊貴妃也不例外。她會寫詩,有壹首傳世的詩曾送給張作舞蹈:
袖香馥郁,紅香縈繞秋煙。
風在輕雲嶺上搖,水在嫩柳池邊吹。
這首詩收錄在《全唐詩》第五卷。詩是怎麽寫的?按照之前的評價,不好也不壞。清代詩評家路暢對這首詩的評價是:詩不好,但卻字字描寫了舞蹈狀態,語言優美,也說明其風格喜人。首先,他把這首詩定義為壞詩。評價壹首詩,說它總體上是好是壞,是沒有意義的。這位魯先生談詩,喜歡這樣做。他的《歷代名人詩》壹書至今仍有很大影響,在清代以有線版的形式代代相傳。在這本書裏,他評價李清照的詩說:清照的詩不算很好,但善於用詞,高雅,可以背誦。
從對李清照詞的評價可以看出,魯先生對詞的評論是相當苛刻的。李清照的詞清冷孤獨,哀怨悲涼,詞的大膽創新壹直廣受好評,但他說:這不是難點。我覺得他對楊貴妃的詩有點苛刻。沒錯,楊貴妃的這首詩,比起李白、杜甫等唐代傳世名作,可能不算很好。但是,如果妳覺得作為壹個女人而不是壹個專門做詩的貴妃,能寫出這樣的詩是非常難得的。當然,這並不是贊美她這首詩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我們很佩服這首詩,或者可以說寫得很漂亮。魯先生也認為有優點,但只是語言靈動,就是語言比較俏皮,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語言活潑。從活潑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知道楊的風格是喜人的,也就是她的性格是討喜的。我覺得這個功能是有的,但是肯定不夠。
從標題來看,這是壹首關於舞蹈的詩,作為禮物寫的。
張是貴妃的仆人,宮中的侍女,能歌善舞。這首詩送給了她。有壹次,楊貴妃隨唐玄宗來到宮,邀請仆人張跳舞。在歌舞方面,張是楊貴妃的學生,這也是楊貴妃向玄宗匯報演出,讓玄宗了解他在培養演員方面的成就。後來楊貴妃寫了這首詩,吟誦張的舞姿,送給了她。就像妳跳舞的時候,我給妳拍了照,洗出來給妳當紀念品。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話,卻壹波三折地寫出了壹幕幕樂舞,描繪了舞者生動的舞姿,壹波三折,栩栩如生。四首詩其實只有第壹句是寫的,從羅袖開始。音樂響起,伴隨著音樂,舞蹈家張輕輕地搖了搖她的袖子,開始了她優美的舞蹈。所以詩人首先關註了她的袖子,詩就是從它開始寫的。這句話的妙處在於壹個動詞,是詞語提煉的結果。
Move是壹個很普通的詞,為什麽在這句話裏不常見?因為它是移動的香,香氣撲鼻。當袖子抖動、流動、飄動時,壹股香味彌漫開來。唐代宮中女子化妝用香料,衣服、料子都用香料熏染。詩中還重疊了壹個香詞,起到了強調的作用,進壹步加深了讀者的感受和印象。又用了壹個補品,香氣不是壹陣風吹來的,而是久久彌漫在舞池的空氣中,所以整個樂舞現場五彩繽紛,香噴噴。接下來,詩從羅袖的特寫,到舞者身體的整體描寫。壹首詩如何動態表現舞者全身的姿態?如果不能做到真實的書寫,這首詩就會立刻變成想象的書寫。詩人張用了壹個比喻來形容的舞蹈。
紅蓮是紅色的。
卷曲描述了舞蹈演員優美的動作,使人想起她優美的身材。由於身姿空靈,觀眾看不到舞者衣著的細節,產生壹種朦朧之美,所以說紅蓮就像在秋煙中搖曳。舞蹈和其他藝術壹樣,總是需要鋪墊才能達到高潮。在那壹曲秋風紅蓮的溫柔舞蹈之後,音樂和舞蹈突然進入了壹個昂揚而激烈的階段。詩還是白寫,舞者的強動是用輕雲疾風來形容的。
搖動風,旋風,風暴。南朝梁江淹恨雲:風驟起,晝消。
脊頂風更大,把風和輕雲放在脊上寫字。
乍壹看,形容這個詞來得很突然。後來南唐的李後主,突然刮起壹陣大風,吹皺了春水的名句,李清照用它來暖身,唱秋歌。音樂舞蹈達到高潮,舞者狂舞,宛如山脊上的風,令人目不暇接,不知所措。高潮過後,樂舞並沒有戛然而止,而是在壹段舒緩的樂舞後結束。尾巴的這壹部分就像池塘邊的伊壹柳樹在刷水,隨著音樂逐漸減速,最後停止。這句話的嫩字有壹種獨特的味道,給人壹種新鮮感。詩中用柳來形容人,用溫柔來形容青翠可愛的柳,用柳條輕輕撫池來形容舞蹈。
溫柔也讓我們聯想到小女孩張年輕、溫柔、帥氣。這首詩詳細描繪了柳樹壹動不動,最後隨著風的停止而停止擺動,讓人想象張是如何慢慢結束他的表演的。
唐詩中有壹些描寫樂舞的詩,這首詩應該算是比較精彩的壹首。這種描寫不僅是壹定的語言技巧和藝術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詩人的實際印象。楊貴妃寫這首詩的時候,很可能並沒有像我分析的那樣刻意安排,只是寫下了自己的實際感受。當然,楊貴妃的藝術感覺絕非常人可比,因為她精通旋律,善歌善舞,是鑒賞吟誦舞蹈的專家。她生動地傳達了她的美感,讓我們仿佛觀看了壹場音樂舞蹈表演。如果欣賞者沒有深入到詩的意境中,就會感受到壹種直白的敘述感。當讀者把四首詩看成並列關系時,就覺得詩人只是簡單地描述了舞蹈的姿態,沒有曲折,所以不是好詩。楊貴妃懂得用壹系列比喻來描述文字中不易表達的事物和意境,說明她壹定讀過不少詩詞和賦作,她可以借鑒前人的創作經驗。我的猜測不能說完全沒有根據。像這種完全用比喻來描繪人體體態的美,曹植的《洛神賦》是最有名的。我想,楊貴妃壹定是讀過《洛神賦》的,從中她學到了虛擬現實和隱喻的技巧,所以她通過三個精彩的隱喻寫出了舞蹈的姿勢,訴諸讀者的想象力,整個舞蹈過程、音樂和舞蹈場景以及藝術表現的美都讓讀者浮想聯翩。這三個比喻還有壹個妙處,就是詩人並不是簡單地把紅香、輕雲、嫩柳這三樣東西進行比較,而是把它們放在碧水秋煙、疾風丘陵、春池之濱這樣壹個環境中,從而創造出三種意境,讓讀者的想象力馳騁在這些不同的意境中,想象音樂舞蹈的曲折,從而在四首詩短短的28個字裏包含了取之不盡的含義。
本文發表在《文史知識》2012第10期,題為《楊貴妃樂舞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