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淺談詩歌的做題方法

淺談詩歌的做題方法

這兩天學了夜鶯的歌和小傑的雨。孩子們在總結文章內容時,不是太簡單,就是太啰嗦。以前學課文的時候,孩子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今天找了壹些相關的內容,希望能在這方面幫助到孩子。

1.話題拓展法。有些文章的標題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內容,文章的主要內容是稍加擴展和豐富而得到的。比如《飛越瀘定橋》這壹課的題目要適當加壹點:這篇文章講的是紅軍在二萬五千裏長征中,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奪取瀘定橋的。這是正文的主要內容。

2.因素歸納。敘事壹般包含四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主要內容是找出文章中的四個要素,合理組織。比如《董存瑞舍命炸碉堡》壹文的四要素:時間1948年5月25日,地點在龍華中學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命炸碉堡。總結這四個要素,可以得出主要內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龍華的戰鬥中,董存瑞毅然犧牲,在途中炸毀碉堡。

3.段落合並法。連接每壹段的意思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比如《黃繼光》這壹課,可以分為四段,意思是:(1)黃繼光所在的營接到了新的作戰任務;(2)黃繼光向指導員請戰;(3)黃繼光頑強戰鬥,英勇犧牲;(4)黃繼光營俘獲597?九高地。根據段落,可以概括為: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誌願軍戰士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頑強戰鬥,英勇犧牲。

4.逐句摘錄。在壹些文章中,壹般的開頭、轉折句和關鍵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閱讀時可以直接引用或者稍微整理壹下,就能抓住主要內容。比如《養花》這篇文章,可以根據結尾段落來概括:正文主要寫養花有喜有悲,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它既需要勞動,也需要知識。

5.采取以人為本的方法。對於壹篇寫了幾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主次,再按主要概括其主要內容。比如花生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從文章來看,“種花生”和“收花生”是短而次要的;《嘗花生》寫的很詳細,是主要的。按照課文的輕重緩急,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我的”壹家慶祝花生豐收節。

6.問答法。有些問題,只要回答了,就概括了主要內容。比如《飛越瀘定橋》提出以下問題:①紅軍是在什麽情況下飛越瀘定橋的?②他們是如何“飛”和“奪”的?(3)結果如何?總結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主要內容。

總之,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有很多。不管用哪種方法,都要先仔細閱讀。寫詩詞鑒賞文章壹般有兩種方式:

(1)綜合分析——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個姿勢中,比較完整的寫法是:

A.作者簡介。

B.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C.作品的意象分析(詩歌的解讀或翻譯,詩歌表達的情感和思想,詩歌表達的意境)。

D.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作品形象分析)。

意象是包含“意”的“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感受的客觀形象。

象論在中國起源很早,周易?系詞被認為是“觀察事物並拍攝圖像”和“將圖像設置到它們的最佳含義”。而《周易》的象是壹個卦象,是壹個符號,是壹個試圖概括世間萬物的六十四卦,屬於哲學範疇。詩學借用並引申出“設象盡意”的原則沒有改變,但詩歌中的“象”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具體可感的物象。

意象在詩歌中的實際應用應該是在意象理論形成之前。相傳舜禪讓於時,曾與群臣唱《清》曰:“清雲爛,糗,日月明,乃復旦!”(1)這是壹首純粹的意象詩。它巧妙地運用了意象,祥雲燦爛,壹望無際,日月永照,象征國家昌盛,教育國家長久,以此來謳歌和祝福。詩歌的意象理論,如果不是借用《周易》的意象理論,也會從詩歌的意象實踐中總結出來。

詩歌之所以重視意象,是因為“文字並不能完全表達意義”,邏輯語言無法完美表達詩人心中的意義,所以我們不得不“設置意象來表達意義”,(2)以意象訴諸感性,進行另壹種表達。“事實上,文字和符號的回味很少,動物很難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它們表現出圖像。”(3)詩歌中意象的目的和作用是用“意象”來標示“意”,意象是壹種隱喻,是壹種象征,是“意無窮,言外可見”。

中國詩學歷來重視“意”與“象”的關系,即“情”與“景”的關系,“心”與“物”的關系,“神”與“形”的關系。這方面的討論很多。比如,正如劉勰所指出的,詩歌的立意在於“徘徊於神與物之間”;謝榛說“風景是詩的媒介”;王夫之說:“能從景物中得心,從肉體中得靈,便有了自己見多識廣的言語,參與到化工的奇觀之中。”直到王國維說“壹切風景詞都是感傷詞”。移情於景物,有意於物,專註於形式,含蓄於意象,其實只是中國傳統詩學中詩歌意象的不同表現。

漢字作為象形文字,來源於原始的象形符號,如日、月、水、火、山、川、馬、牛。相對於西方的音標,漢字與詩歌意象有著天然的聯系,甚至有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字思維”。但漢字作為象形文字,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逐漸被抽象化了。在六種造字方式中:指物、象形字、形聲字、認識、轉註、借故,象形字的比重越來越小。現代漢字已經成為壹套純粹的語義符號。所以詩歌的意象表達主要是靠表現對象的文字,而不是靠文字本身的意象。盡管如此,漢字殘存的象形特征有助於詩歌的形象表達。推崇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國詩人龐德(1885-1972)曾感嘆:“象形文字組成的漢語,總是詩意的,而且不能不詩意。反之,壹大行英文單詞就不容易變成詩。”

據說圖像藝術直到二十世紀初才“輸出”到西方。作為意象派的領軍人物,龐德讀《梁頭書》?脛骨腹瀉?諾顏?哎?⑾陷害爹泄順硬還原苯還傅?妳的眼睛怎麽了?妳的忠誠是什麽?妳知道怎麽復制美黑劍嗎?妳的指南是什麽?嘿,斯圖?妳怎麽了,邦彥哥?!妳怎麽了?澇鞘?妳什麽都想做嗎?妳怎麽了?壹個劍鞘?柚子?做!?5)所謂明喻或暗喻,也是壹種比喻的形象,所謂比喻。黑格爾對美和藝術的定義也與詩歌的意象理論聯系在壹起:“美是觀念的感性顯現。”“藝術的內容是觀念,藝術的形式是訴諸感官的形象。藝術應該把這兩個方面調和成壹個自由統壹的整體。”(6)

所謂中國詩人“通過意象表達壹切”,這種判斷只適用於有意象的詩(純意象詩),而不適用於有直言之意的詩(點綴意象詩)。中國詩歌的兩種基本表達方式是:立意和直抒胸臆。後者其實是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意,只是點綴壹些意象。龐德說:“意象主義的要點是不用圖像來裝飾。”在壹首說心裏話的詩中,意象的作用在於點綴和裝飾。龐德推崇的只是中國詩歌的表現方法之壹,他只知道其中壹種,而不知道另壹種。然而,西方主流詩學只知道其中之壹,而不知道另壹個。這也是龐德的意象派在西方被視為異類的原因。

E.對作品藝術特征的綜合評價(常帶有總結的意思)。

如果不要求完整,可以省略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

⑵主題分析——分析詩歌最突出的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運用這種寫作方法時,往往只抓住壹個方面,比如意境、語言表達、以某種方式表達思想感情的美等等。對於其他方面則忽略不計,所以其長度壹般都比較短和小。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采用哪種寫法,欣賞者對詩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盡量避免模仿他人甚至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