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富豪榜”的設立在全國範圍內引發熱議。
27歲的吳懷堯輟學,成就了傳奇人生。
自2006年以來,由吳懷堯創建的中國作家富豪榜已成為中國最受關註的文化事件。
2011 11 2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由華西報獨家發布。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吳懷堯在推出中國作家富豪榜的同時,同步推出了外國作家富豪榜和漫畫作家富豪榜。三大榜單和年度特刊揭示,經典文學作品更容易成為超級暢銷書,中國原創漫畫正在復蘇,青少年仍是主要讀者,官場文學異軍突起。作為中國作家富豪榜的創始人,吳懷堯再壹次給讀者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高二的時候選擇退學。
去了北京,當了壹名圖書編輯。
從外表上看,身材苗條的吳懷瑤還是像個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其實27歲的他早在17就告別了校園生活。
高二下學期期末,吳懷堯主動退學,原因是他貼了壹張“大字報”。
那是2003年6月。那壹年,吳懷堯是湖北省紅安縣某高中二年級文科班的壹名中學生。壹天早上早操的時候,校長居然當著所有師生的面打了壹個學生。吳懷堯被校長的行為震驚了。愛讀書寫字的吳懷堯當天在校園公告欄上貼了壹張“大字報”,質問校長:“妳既然有當眾打學生的決心,就應該有當眾向學生道歉的勇氣和責任。”
結果校長沒道歉,吳懷堯卻突然成了“眼中釘”,被老師嘲諷。這讓吳懷堯對學校很失望。他早就對填鴨式的校園生活不滿,於是想到了逃離。
吳懷堯的父親聽說兒子要退學,非常驚訝,但並沒有強迫兒子回學校。而是壹遍又壹遍地跟吳懷堯講道理,希望他“迷路”。父子僵持了十多天,父親急了,於是和吳懷堯立下“軍令狀”:“今年暑假,妳小子可以不上補課了。如果妳能在沒有家人幫助的情況下找到工作養活自己,我以後就不幹涉妳的生活了,好嗎?”
第二天,吳懷堯壹個人去了武漢。這是他第壹次出遠門。在武漢的第三天,他找到了壹份銷售推廣的工作,他的很多同事都是武漢高校的大學生。壹個半月後,吳懷堯帶著他的“第壹桶金”回到了紅安。當他拿出近1000元時,父親兌現了承諾,但附加了壹個“附加條件”:“妳可以先出去,如果找不到出路,再回來繼續上學!”
2003年9月初,吳懷堯再次來到武漢,住在姐姐家,成為壹名“職業作家”,寫詩、寫小說、寫評論,剩下的時間都在書店度過。校園外的生活讓他感到新鮮和自由。
65438+那年2月下旬的壹天晚上,吳懷堯在姐姐家樓下的小書攤前,遇到了正在武漢修改小說《親愛的苦難》的作家沙漠之舟。長談之後,沙漠之舟看了吳懷堯近20萬字的作品,對這個“有獨到見解”的小家夥贊賞有加,當即鼓勵他去北京歷練。吳懷堯動了心。
2004年農歷正月初八,剛滿18歲的吳懷堯,帶著壹股“人間任我行”的沖動,哼著周傑倫的歌,踏上了北上的列車。到北京後,吳懷堯先在表哥家和沙漠之舟家住了幾天,然後帶著自己的文學作品去應聘壹家文化公司的工作。因為沒有學歷,也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吳懷堯剛進公司的時候完全沒有概念。沒想到,粗略看了壹下吳懷堯的文章,所謂的采訪變成了朋友般的交談,主編趕緊微笑著伸出手,歡迎吳懷堯成為公司最年輕的主編。
壹個連高中都沒讀完的少年,壹進門就能當圖書編輯嗎?面對壹些人的質疑目光,吳懷堯知道如何證明自己。吳懷堯的公司,當時是百花文藝出版社的合作夥伴,聯合出版了百花散文叢書,100多冊。吳懷堯每天都沈浸在書海中,古今中外最優秀的經典都伴隨著他成長。在公司的第二年,吳懷堯成為了“主編”,敲響了人生的第壹聲鑼。
我壹天沒去新聞業了。
而是成為壹個有文章的記者。
2006年暑假,吳懷堯想寫壹篇全面反映中國學生現狀的中國學生調查報告。題目順利通過後,他又趕回老家,用了壹個多月的時間,深入鄉村、鄉鎮、城市,到大學、中小學校園,對學生的思想和真實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掌握了大量生動的第壹手資料。
采訪回來後,吳懷堯很快寫了20多萬字,說他發現自己無法把那些鮮活生動的素材變成“壹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北京壹位作家看著吳懷堯苦苦思索這個問題,建議他去當記者,學寫調查報道。2006年8月底,沒上過壹天新聞學的吳懷堯,以實習生的名義,走進了著名財經媒體《金融時報》的大門。相對於社會上那些講究論資排輩的單位,媒體似乎更看重實際工作能力。吳懷堯把目光盯在了同行中的新貴商人身上,做足了伏案的準備。我以前從來沒有寫過關於新聞調查的東西。第壹次寫稿前,吳懷堯買了壹份《南方周末》。“我認真讀了第壹版,知道這種調查文章該怎麽寫。”
在報社實習不到半個月,吳懷耀交上了壹篇5200字的新聞處女作,題目主要是《80後新富開始創業》,內容是調查80後新富的財富狀況。“沒想到主編基本壹個字都沒改,就當封面文章推了出來”。文章發表後轟動壹時,奇跡般地引起130多個網站瘋狂轉載。
這是吳懷堯的第壹篇新聞作品,發表於2006年9月16日。它就像壹塊沈甸甸的敲門磚,讓沒有文憑、學歷、資歷的吳懷耀輕松成為英國《金融時報》最年輕的正式記者,也讓其他20多位名牌大學畢業的實習生目瞪口呆。
打造“中國作家富豪榜”
吸引全國讀者討論作家群。
2006年秋,先鋒作家紅楓的街頭乞討被媒體報道,報紙上有人跟吳懷堯開玩笑說:“吳懷堯,寫作沒有前途,趁早放棄吧!”《洪峰乞討》和同事們善意的玩笑,深深地刺痛了吳懷堯年輕而敏感的心:曾經高高在上的作家,如今被拉下了神壇,有的甚至成了市場嘲笑和鄙視的對象。這是社會評價標準的進步還是下降?
吳懷堯想到的是為社會創造精神財富的整個作家群體。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如何?在創造精神財富的同時,他們不能同時變得物質豐富嗎?帶著這個問題,他開始收集這方面的資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各種平面和網絡媒體幾乎沒有對中國作家生存狀態的深度報道。壹番嗟嘆之後,吳懷堯萌生了壹個非常強烈的想法。他想用壹篇文章的力量,扭轉大眾對作家“窮”的固有印象,吸引全國讀者關註作家和本土原創!
課題確定後,吳懷堯開始進行無數次細致的調查,包括在出版社倉庫調查銷售數據,跑書店收集第壹手數據,蹲點采訪不同年齡段的讀者,與出版商面對面交流,與作家徹夜長談...調查之初,吳懷堯認為此事涉及出版社的商業秘密和作家的隱私,調查可能會遇到阻力。他深入了解後才發現,書店和出版社都很支持,只是因為他“做了壹個開創性的工作”。比如作家出版社甚至打開了倉庫裏的電腦,讓他瀏覽圖書館的書籍。經過壹個多月的努力,由吳懷堯獨立制作的“2006中國作家富豪榜”終於敲定,苦心調查的中國25位最富有作家的財富排名即將掀起壹波全國熱議。2006年6月5438+2月65438+5月,《金融時報》頭版刊登了“中國作家富豪榜”。那天,全國幾乎所有的網站都在首頁顯著位置推薦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二天,全國各地的報紙都充斥著熱炒和轉載。第三天,央視和港澳臺媒體開始跟進報道。後來連海外知名媒體都對此進行了討論。壹時間,“中國作家富豪榜”幾乎遍地都是,自古以來“文人過窮日子”的觀點被它改寫。作家的生活場景成為最熱門的新聞話題,被評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文化事件。
推出“吳懷堯訪談”
榮獲中國新媒體貢獻獎
“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推出,不僅讓作家第壹次成為全社會的熱門話題,也讓吳懷堯壹夜成名。2006年底,也就是中國作家富豪榜推出三個月後,吳懷堯成為該報的封面記者,開始深度報道各大話題,撰寫該報封面文章。此時,吳懷堯有了新的想法:是否可以打造壹場史無前例的文化采訪,以獨立記者的身份,與文化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進行深度對話,全方位呈現文化大師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式?對於年輕讀者來說,這樣的采訪可以給他們更多有益的啟示。
著名文化批評家何三婆,是《懷瑤訪談錄》開頭的對話人物。因為視角新穎獨特,訪談壹經推出就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吳懷堯與朱、李銀河、陳丹青、於堅、閻連科等13位文化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進行了交談。有讀者看後評論說:“這是在其他媒體上看不到的采訪。光看文字采訪就能讓人落淚。如果面對面聽,不知道心裏有多澎湃!”
2008年6月17日,《吳懷堯訪談錄》獲得“中國新媒體貢獻獎”。2009年6月5438+10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吳懷堯訪談錄》,投稿人標題:懷堯訪談錄。
糟蹋出版界
致力於發現不知名的天才作家
2009年2月,吳懷堯決定與出版《懷堯訪談錄》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手,出版壹本專門面向大學生的雜誌,並邀請《懷堯訪談錄》采訪過的著名作家開設專欄。朱、陳丹青、何三婆等人知道吳懷堯的想法後,都給予了全力支持。
得益於吳懷堯在文化界積累的人脈,創刊號的起草和編輯工作進展順利,出版社甚至在當年五四運動前後就曾標榜要“強力推出”,後又因故“流產”。
因為有收集出版《懷瑤訪談錄》和整理雜誌的經歷,以及連續幾年作家富豪榜的調查,吳懷瑤對出版行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於是投身遊戲,開始挖掘那些“被埋沒的好書”,推薦那些“默默無聞卻才華橫溢的作家”
2011下半年,壹本名為《卑鄙的賢者:曹操》的歷史新書誕生,29天內緊急加印6次,成為今年最搶眼的歷史暢銷書。這本書的作者王曉磊也成為了熱門暢銷書。打開這本超級暢銷書,感興趣的讀者壹定會找到吳懷堯的名字。作為“特約編輯”,吳懷堯又成功做了壹次“幕後推手”。據悉,這是吳懷堯在燭光下閱讀後,從65438+3000多部原創作品中發現的原創佳作...
從17歲到27歲,十年時間,吳懷瑤闖出了壹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這也給那些懷揣碩士博士學位卻找不到工作的人帶來了壹些啟發,給那些沒能考上大學,對未來感到無望的年輕人提供了壹個勵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