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學生在建設“和諧社會”“和諧宜人新無錫”中應該做些什麽?

中學生在建設“和諧社會”“和諧宜人新無錫”中應該做些什麽?

創造美好社會,建設和諧宜人的新無錫。

構建和諧社會是壹種堅持以人為本,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進步為目標的社會發展觀。政府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視和投入固然重要,但青少年作為21世紀的新生力量,更需要為我們的家鄉——無錫構建和諧城市建言獻策。

在我看來,和諧社會包括三個方面:

第壹,人與自然的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充分考慮環境、資源、生態的承載能力,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自然資源的有償利用。

無錫是壹座美麗的城市,擁有豐富的農業、海產品、礦產、油氣和旅遊資源。既然有如此優越的生態環境,就應該因地制宜地探索壹種新的發展思路,即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發展不消耗大量資源能源,不破壞生態環境,不造成嚴重汙染,成本低,見效快,市場好的綠色經濟。但在保護生態環境、走科學發展道路的同時,不排斥發展合理的地方產業,也不排斥發展不犧牲或少犧牲生態環境的高科技企業。盡管如此,還是要特別註意壹些排汙嚴重的工廠,不要讓那些自然淑女和優美的環境被汙水汙染破壞,給子孫後代留下壹份安全健康的寶藏。

只要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行事,我們不僅會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而且會帶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社會。p

第二,人與社會的和諧。

眾所周知,無錫已經成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小康地區,人均GDP和居民年平均收入都有所增長。然而,貧困仍然是無錫揮之不去的問題。

首先,有些人長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家庭開支極其拮據。而且貧富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快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和企業下崗職工的就業壓力日益增大。

壹個貧困人口眾多、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社會,必然會形成貧富對立,直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可以說,迫切需要結合社會力量,下決心解決貧困問題。所以要滿腔熱情地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盡最大努力為群眾辦實事。光靠斷斷續續的慰問和救濟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那麽,應該從哪裏著手實施呢?

壹是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加大力度解決就業和再就業問題,三是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只有主動發揚和運用市場、合同、商標監管的功能,幫助群眾謀發展;延伸功能,深化服務水平,及時解決人民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幫助他們,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為他們服務;通過為特殊群體服務來支持發展;真心實意支持再就業工程的實施;只有通過結對幫扶解決部分貧困家庭的就業問題,才能從根本上緩解這壹矛盾,從而創造人與社會的和諧社會。

第三,公共治理與社會和諧。

我個人理解,現代社會基本上由三類組織構成:壹是公共部門,二是企業,三是非營利組織。這三個組織能否各司其職,直接影響社會和諧。

政府是淩駕於社會之上的最權威的公共機構。它代表著公平和正義,它淩駕於社會上的許多機構之上,比如大學和醫院。但是除了政府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機構具有政府這樣的職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公共治理的和諧;公共治理的和諧將直接影響壹個國家壹定時期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認為公共治理的和諧不僅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決定其他和諧要素是否和諧的最關鍵因素。

可見,公共治理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公民道德素質與社會和諧。

我們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壹個系統工程,就像建造壹座宏偉的建築,需要三個支撐點將所有的工程結構連接成壹個有機整體:和諧的經濟關系、和諧的政治制度、和諧的公民素質。

和諧社會是壹個負責任的社會。沒有責任感,任何社會都不會長久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沒有責任感,市場就會唯利是圖,個人發展就會變得冷漠自私,會造成嚴重的社會不穩定。我們經常看到,很多社會問題都是因為缺乏責任感造成的。無論如何,壹個沒有責任感的社會,其凝聚力會大大削弱,社會的和諧程度也會受到損害。

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因此,作為這片紅土地上的壹員,我們應該積極承擔起社會和家庭賦予我們的各種責任:壹是公民要有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第二,公民要有高度的誠信意識;第三,公民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只有提高個人道德素質,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百姓創業、能人創業、幹部創業”的大潮中,愛崗敬業、恪盡職守、開拓創新,才能真正為建設和諧平安湛江盡自己的職責。

五、青少年健康成長與社會和諧。

在整個社會中,廣大青少年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系最為密切。當前,壹些青少年理想信念模糊,思想道德滑坡,社會責任感缺失,甚至在外來錯誤思想和不良社會文化的誘惑和侵蝕下,走向犯罪,嚴重幹擾社會和諧穩定,已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因此,不斷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中,“傳承”、“引導”、“關愛”、“保護”是對待當代青少年的四個主要環節。通過教育,鼓勵青少年學習和傳承民族精神和革命傳統,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只有用青少年容易接受的形式和載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生動具體細致入微地融入青少年成長的方方面面,才能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還要特別註意發揮青少年追求進步的內在潛力,捕捉他們微小的閃光點,適當引導他們克服浮躁心理,保持平和心態,理性對待各種矛盾沖突,自覺通過構建和諧的班級、家庭、社區、校園,為家庭和諧、社會和諧做出貢獻。

總之,社會和諧是發展和創業的前提和最終目標。

和諧社會不會憑空出現,也不會等待。創造和諧宜人新無錫的大業,不可能壹蹴而就。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需要全體湛江人的參與,需要各方力量的合力。

紅土地上的孩子們,積極行動起來。讓我們齊心協力,眾誌成城,在和諧宜人的新無錫奏響和諧的創業之歌!

=========================

* * *建設和諧家園,創建平安社會。

21世紀,我們是社會的接班人。21世紀,我們有火壹樣的青春,21世紀,我們有陽光壹樣的活力。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我們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社會主義者。我們青少年應該為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家庭和我們的社會做出貢獻,共同努力創造壹個和諧的校園和壹個安全的社會!創造美好的未來。我們壹起工作。

首先,創建和諧社會從學校開始。和諧校園和平安校園是我們21世紀的學校主題。作為壹個xx中學,我們應該有高度的責任感,這也算是任何人的尊嚴吧。因此,我們必須從學習、生活、德育等方面構建和諧校園。對於學習,要投入100%的信心,絕不後退。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只有在21世紀,我們才能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我們的壹生。對於生活,我們應該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人們常說任的生活設施是低級的。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從苦難中走出來的學生是最堅強的,絕不會被生活中的任何困難擊倒。為了德育,為了自己,我們要全面發展。只要我們有戰勝不了的信心和意誌,我們最終就會成功。

第二,和諧社會的創建從家庭開始。有人說,家庭是成功最重要的環境,也是壹個人價值的體現。對我們來說,我們都是家裏父母的“寶貝”,父母為我們付出了他們的壹切。但是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麽呢?我們要接受他們的愛,不要排斥他們善意的愛。要知道他們並不容易。為了壹個家庭,為了我們,白發爬上了他們的頭,無情地剝奪了他們的青春...而我們要的字是“孝”,孝是第壹位的。

三、創建和諧社會,從國家做起。古人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讓我們從小就樹立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崇高的民族尊嚴。從古至今,多少仁人誌士為了民族的生存和人民的安危,拋頭顱灑熱血。當然,我們現在的根本任務不是要求犧牲,但我們至少要知道,今天的幸福是很多人犧牲的結果,是很多人流血犧牲的結果。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沒有理由忘記過去,堅定自己的愛國主義信念,從而把壹個真實的人放入和諧社會,建設未來。

創建和諧社會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建設平安校園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讓社會和諧,校園平安。不僅是口號,更是口號。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會因為我們而和諧安全。

=============================

和諧之美

壹枝紅梅,獨立的冬天,美在於它傲雪,美在於它增添的山水內容。

壹只鷹飛上天空,美在於它的勇敢,美在於它沖破天空的寂靜。

它們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們與自然無縫融合,讓生命與自然相得益彰恰到好處。它們是和諧而永恒的美麗。

事實上,和諧帶來的光彩在自然界無處不在。浮雲掠過天空,驅散了天空的空虛,拓展了浮雲的空間;百合在山谷中綻放,給山谷增添了生機,驅散了百合的芬芳;鳥兒在大樹上築巢,這使它們充滿活力。鳥兒得到了快樂的天堂。世間萬物以不同的形式描繪出壹幅和諧的大自然畫卷,讓每壹個生物都不會感到孤獨,因為它與整個大自然融為壹體。和諧永遠保持美麗的大自然。

事情都這樣了,何況人?

人是自然的主人,和諧的人際關系就體現在其中。在田間勞作的農民,在車間忙碌的工人,在醫院拯救生命的白衣天使,在學校教授知識的人類工程師...不同的立場,不同的價值觀,但正是這些不同的價值觀凝聚成壹股力量——整個社會才能和諧運轉。和諧是父母辛苦了壹輩子的脊梁形成的弧線,像彩虹橋壹樣美麗;和諧是老師們傳播文明的心血滴落的汗水,清澈如露;和諧是軍人保衛祖國的激情,如晚霞般絢爛...和諧是包容,和諧是理解,和諧在人類文明中處處閃耀。

和諧是壹個永恒的話題。從人到人,再到國家,只有構建和諧,才能實現發展。我們不也在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嗎?胡錦濤指出,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壹直是人類追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生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追求的社會理想。根據新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社會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和諧之美,美的和諧,願和諧充滿世界!

尋找和諧

“天空的和諧是穿藍色;森林的和諧被綠色覆蓋;陽光的和諧如鉆石般耀眼;夕陽的和諧留下了最後的美麗;而我追求的和諧,就是和朋友們相聚——每壹份友情,每壹份快樂,每壹份希望,每壹縷陽光……”

和諧是壹種幸福的感覺。

時光荏苒,光陰似流水。不知不覺,我長大了。童年的記憶是壹片葉子,從童年的樹上悄悄落下,再也無法回到樹上,但葉子依然耀眼。我還記得,那個蹦蹦跳跳的小女孩總是用好奇的眼神仰望藍天,想要融入那壹片藍色;我總喜歡和朋友們在“小房子”裏鉆來鉆去,看著調皮的雨滴在微風中嬉戲。那時,天是藍的,草是綠的,大自然是壹幅和諧的畫面。那時候,我在微風中徜徉,真的很開心。

現在,我依然熱愛藍天,熱愛藍天下的壹切美好,卻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細細體味。我偶爾擡頭會有壹種莫名的親切感,好像對生活失去了很多興趣,又增添了壹點擔心和迷茫。歲月也讓我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人生充滿荊棘和坎坷。

和諧是不和諧中的完美。

在這漫長的旅途中,我們要給自己信心,希望,拼搏的勇氣,點亮壹盞燈,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和諧,此時已經悄然植根於自己的心中。

什麽是幸福?在我眼裏,幸福不是厚厚的壹疊鈔票,華麗的禮服;也不是掩蓋痛苦的工具,而是貪圖壹時之酒。幸福應該是靈魂深處壹種微妙的感覺,壹個人真實的感受。當妳沮喪無助的時候,路人的壹個微笑,壹句問候,都會給妳帶來快樂;當妳口渴時,幸福是甘泉;幸福是疲憊時柔軟的大床;幸福是妳孤獨時壹個遙遠的音符;幸福是噩夢過後的壹個善意的微笑。

當我找到幸福的時候,我看到了和諧的微笑。

成功就是幸福,失敗就是幸福,是壹種酸酸甜甜。妳要有勇氣隨時對自己說:我不怕失敗,因為我的目標就在前方,因為我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因為失敗是壹種幸福!

又是壹片晴空,陽光壹如既往的溫暖。眼前的壹切都是那麽美好。其實,什麽樣的世界才是和諧的呢?答案就在妳的眼睛裏,在妳的心裏。

挑快樂,給自己壹個快樂的心情;離幸福更近壹點,妳就會找到和諧。

=============================

尊重不同文明,建設和諧世界。

在人類社會的漫長歷史中,我們勇敢、聰明、勤勞的祖先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文明有的成為歷史,有的延續不息,有的相互交融產生新的文明。今天,人類文明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科技進步和經濟文化交流縮短了文明之間的距離。無論是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上,還是在北京的長安街上,都能看到穿著不同、膚色不同、母語不同的人陸陸續續走來。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人們的交流從未像今天這樣密切,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因素也不再局限於某壹種文化。文化是壹個民族的靈魂,是其生存和延續的基礎。無論對於中華民族還是法蘭西民族,我們傳承和發揚的文化都是民族之根,國家之魂。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特征。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正如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界的客觀現實壹樣。只有尊重文化多樣性,人類文明才能發展。

如何讓不同的文明存在和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和”。這就是國與國之間的和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我們應該把和平放在首位。不同文明的國家有可能和平相處嗎?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有60多億人口,200多個國家,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還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正是這些不同文明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輝煌,構成了今天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和為貴,和而不同,和而實。“和為貴”就是說,團結互助、友好共處應該是國家、民族、人民之間的最高境界。“和而不同”是指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可以包容不同的文明,保留自己優秀的文明傳統;“和實”就是不同文明相互借鑒,才能把文物改造成新的,才能推動文明的進步。“和”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基本精神,也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中國的對外交流就非常活躍。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與唐朝有聯系。和平使團和商隊在絲綢之路上絡繹不絕。當時,中國文化傳播到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國家。同時,唐代的舞蹈、音樂、繪畫、飲食、服飾、宗教也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精華,將中華文明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國家穩定的基礎。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說,只要人與人和諧相處,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要真正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就要發展社會生產力,消除貧窮落後,使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要倡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與人為善、以鄰為伴。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前提。中國文化提倡“天人合壹”的思想。所謂人與自然的和諧,就是人與自然的統壹。資源和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人類文明的發展從來都是依附於自然的。人們可以認識自然,在與自然的和諧中謀求生存和發展,但不能破壞自然。壹些古代文明之所以從繁榮走向衰落,壹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大自然的肆意剝削和掠奪,最終導致了人類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文明的悲劇。因此,愛護和善待自然是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壹個不平衡的地球無法支撐現代文明的建設。

過去的20世紀是人類文明大發展的時期。在這100年裏,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思想的解放,藝術的創新,都是人類智慧前所未有的展示,這是過去幾千年難以做到的。然而,故事還有另壹面。20世紀也見證了人類的自相殘殺,大自然的大規模破壞以及大量的貧困、饑荒和疾病。21世紀,人類文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實現國家之間的和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類文明才能繼續發展。

世界上任何文明都是在變化中發展進步的。中國古代哲學經典《周易》提出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思想。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但不是壹成不變的。幾千年來,中華文明不斷發展。雖然在近代也曾壹度落後,但能夠奮起直追,大踏步前進,絕非偶然。中華文明發展的基礎和內在動力,在於它的活力和自強,在於它的獨立意誌,在於它的開放和包容,在於它的改革和變革。中華文明是在不斷的變化中傳承和發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