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嶽明峽谷的歷史演變

嶽明峽谷的歷史演變

嶽明峽谷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它位於四川省北部,川、陜、甘三省交界處,是四川的北大門。是進出四川的重要場所,素有“川北重鎮”、“川北門戶”、“巴蜀金三角”之稱的廣元市。原名朝天峽,因朝天鎮而得名。朝天是祭祀皇帝的意思。因唐玄宗為躲避“安史之亂”南遷成都時,當地官員在此接待朝拜而得名。後來到了明清時期,文人崇尚自然,於是取李白“清風明月”的詩句之意,將朝天峽改名為嶽明峽。但當地人還是喜歡按舊名稱之為朝天峽,所以後來有很多名字,有的叫朝天嶽明峽。

朝天峽位於嘉陵江上,在廣元以北約30公裏,朝天鎮以南2公裏處。峽谷長約4公裏,寬100米。兩側懸崖聳立,東面為朝天嶺,谷深約2公裏。是嘉陵江穿山而過形成的峽谷。朝天峽堪稱蜀道咽喉,是連接南北的唯壹通道。地形險峻獨特。千百年來,人們為了打通蜀道,在這裏留下了六條古今道路,所以人們也稱之為中國交通史館,是研究中國古代交通的重要場所。這六條道路是:

1,古代村民走出的羊腸小道。

2.先秦時期政府提倡的建在峽壁上的棧道。

3.船夫在峽谷中沿河修建的軌道。

4.嘉陵江上的船臺。

5.民國時期修建的川陜公路。

6.寶成鐵路隧道建於20世紀50年代,與川陜公路相對。

被譽為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中國道路交通發展活化石的嶽明峽,匯集了先秦棧道、嘉陵江道、鳥道、金牛驛道、108國道、寶成復線等古今六條道路。夏明月古棧道遺址是我國發掘時間最早、形制結構最科學、洞穴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棧道風貌的遺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嶽明峽雄偉險峻,李白有“蜀道難”的不朽詩篇。不走古棧道,不知道有多難。嶽明峽是國家旅遊風景區劍門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地勢,自古就有許多歷史故事,如小河的嶽明峽、李俊的嶽明峽、陸遊的嶽明峽、威鎮的嶽明峽、張鐘弦、吳小莉的嶽明峽等。

四川劍門蜀道文化旅遊帶主要包括:朝天七盤關-嶽明峽-千佛崖-黃澤寺-趙華古城-牛頭山-天臺山-趙建古驛道-劍門關-翠雲廊-建州古城-覺遠寺,以嶽明峽古棧道和趙華古城為主要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