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有關於中秋節的故事和傳說。

導語:金秋十月,中秋節快到了,每年都會慶祝中秋節。但是妳知道中秋節的起源嗎?有哪些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跟我壹起來看看吧!

“中秋”壹詞由來已久,李周有“中秋獻好衣”、“中秋夜迎寒”的記載,但當時的“中秋”只是壹個簡單的月時,沒有節日的意義。中秋節成為唐宋以後的節日,是從中秋節祭祀月神發展而來的。其實縱觀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或早或晚,大部分都是由節日演變而來,以規訓祭祀,以祭祀慶祝。

“問哪條運河這麽清楚?因為有源頭活水。”現在,人們總是抱怨傳統節日越來越少,越來越無聊。妳以為這首詩裏蘊含的樸素道理,只有訴諸中華文明的精神信仰源頭,了解節日的來龍去脈,才能給脫水的傳統文化帶來新的生命力嗎?

在傳統的中國日歷中,每個季節被分為三個月:孟,鐘和季。中秋在秋季的中間,跨越了千禧年和秋分兩個節氣。所以,秋分祭月的習俗,預設了中秋盼日的時間條件——8月15日成為中秋節。

祭月儀式是如何產生中秋節的習俗的?壹般來說,中秋節固定在秋分,秋分可能沒有滿月,有時甚至可能沒有月亮,所以中秋節自然就泡湯了,於是逐漸改成了8月15日。在我們看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準確。

如前所述,天帝祭月,直到明朝還固定在春分。在皇室看來,崇拜夜之光之神和顯示仁慈是很重要的。秋分有沒有月亮並不重要。秋分是陰生長的時候。回避這個時間,追求滿月的祭祀,是對月神的不尊重。所以,即使秋分下雨,也要祭月。秋分和中秋節不壹樣。

漢族自古就有尊天尊地的習俗,月神自古就有崇拜。到了殷周時期,上古時期的月神信仰似乎向兩個方向發展,壹是在民間自然發展,二是上升為天子禮制的壹部分。周朝的禮制是按習俗制定的,皇帝和月亮的禮制顯然是基於對中國月神的信仰。這樣,天子禮月就能獲得足夠的信仰合法性,成為鞏固統治政權的有效政治儀式和文化制度。此時民間對月神的崇拜還在慢慢發展,而統治階級重在對月亮表示敬意,觀光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因此,直到南北朝時期,以“祭月賞月”為標誌的中秋節在中國仍未完全形成。

在漢民族文化發展史上,許多領域的禮俗演變都呈現出退俗的趨勢。隋唐的繁榮逐漸激發了民間中秋賞月的風氣,賞月之風和祭月的民俗逐漸融合。由於民間信仰表達的相對靈活性,人們不需要刻意追求在秋分這天祭月,所以壹個最接近秋分的滿月日是這個節日的最佳選擇。這是夏歷的八月十五日。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夏歷8月15日之所以成為民間第二大節日“中秋節”,是因為那天恰好是“滿月”造成的“巧合”。中國的祖先需要壹個滿月日來過中秋節和觀光,而這個任務恰好落在了8月15日的月亮上——誰讓它是離秋分最近的滿月日呢?

中秋節的月亮之所以特別圓特別亮,是因為它“觸摸”到了中國神聖節日秋分的“光”。這就類似於清明節,借著盛大的寒食節和上巳節之光,轉化為清明節。可惜現在的人只知道中秋不知道秋分,只知道清明不知道上思和寒食。起源被遺忘了,真正的神聖和宏偉也被遺忘了。單薄的清明節和中秋節,切斷了與他們假期母親的聯系,漸漸變得無力和空虛。

有評論認為,唐代沒有中秋節,文人有八月十五賞月作詩的習慣。昊天明月漸漸披上了人情的薄紗。宋代的中秋節往往伴隨著宴會和聚會,隨之而來的是富裕的城市家庭,產生了影響整個社會的娛樂和享受的氣氛。北宋中期形成了壹種流行的準節日,文人官僚的詩宴、筆會伴隨著市民的宴飲、玩樂。自北宋末年以來,中秋節有了更不同尋常的內涵。破山河,破汴京明月,中秋月圓珍貴。突出和強調了“團圓”的特征和象征意義。“團圓”含義的加入,使中秋節的內涵更加完整。此後,中秋節團圓的性質和地位在南宋得到確認,並流傳至今。

中秋節是不折不扣的“祭月節”、“月神節”、“團圓日”。

中秋節是什麽節日?

中秋節是壹個詩歌節。說起中秋節,我們自然會想到蘇東坡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好風光。”中秋節與月亮有關,月亮是歷代文人喜歡吟誦的主題。於是歷代佳作層出不窮,所有與月亮有關的詩詞都映入我們的眼簾:“明月自天庭之山舉,在雲海無限煙靄中”(李白),“他知道今夜露珠將霜,家中月色何其明!”(杜甫)“月,長滿現在海上,此時天涯* *”(張九齡)“今夜,月明人盼。

中秋節是壹個浪漫的節日。說起中秋節,我們馬上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話和“李白撈月”的傳說。月宮、瓊樓、吳剛、桂樹、玉兔、蛤蟆等。所有浪漫的象征都與中秋節有關嗎...中華民族也是壹個浪漫的民族,但我們的浪漫沒有那麽狂野,而是充滿了更多的智慧和文化內涵。花開月落很浪漫。所謂浪漫,就是少壹些急功近利,多壹些審美趣味,多壹些創作向往;浪漫意味著更放松,更少緊張,學會詩意地生活,享受我們美麗的城市家園。節日的本意是讓時間蹉跎,中秋的解脫本身就是壹種浪漫。因此,讓我們過壹個浪漫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是感恩節。中秋節,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會凝視同壹輪明月,月亮將不同空間位置的人聯系在壹起。當人們看月亮的時候,他們會想起他們的家鄉,親戚,朋友,老朋友和恩人。當他們被月光沾染時,他們會想家。人們會記起過去的崢嶸歲月,人們會記起人間的點點滴滴。送月餅、送花、發信息、打電話問候,都成了現代人表達愛意和感激的方式。感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盡的意義。感恩與感恩息息相關,凈化我們的心靈,懂得感恩成為我們民族和諧進步的力量源泉。因此,讓我們過壹個感恩節中秋節。

傳說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和其他傳統節日壹樣,是慢慢發展起來的。古代皇帝有壹套祭祀制度,春天祭祀太陽,秋天祭祀月亮。早在《李周》壹書中,就有“中秋節”壹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學者紛紛效仿。在中秋節期間,他們觀看並崇拜天上又亮又圓的月亮,表達他們的感情。這種習俗流傳到民間,形成了壹種傳統活動。直到唐代,人們更加重視這種祭月習俗,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唐太宗》記錄了8月15日的中秋節,這在宋代很流行。

中秋節的傳說非常豐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等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

相傳古時候天上同時有十天,莊稼曬死,百姓窮困。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有著無窮的力量。他同情受苦受難的人民,登上昆侖山之巔,充分利用自己的神力,拉開弓,壹口氣射下九個以上的太陽,命令最後壹個太陽按時升降,造福人民。

後羿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他娶了壹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除了打獵,後羿所有的時間都和妻子在壹起,人們羨慕這對美麗恩愛的夫婦。

許多仁人誌士來此求學從師,別有用心的孟鵬也混了進來。

壹天,後羿去昆侖山訪友,求道。他碰巧遇到路過的王太後,向她要了壹包仙丹。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瞬間升天成仙。但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只好暫時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百寶箱裏,卻被反派孟鵬看到了。他想偷長生不老藥,讓自己長生不老。

三天後,後羿帶領隨從外出打獵,別有用心的孟鵬裝病留下。後羿帶領眾人離開後不久,孟鵬手持寶劍闖入裏屋後院,威脅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鵬的對手。危機時刻,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箱,取出仙丹,壹口吞下。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孟鵬很早就逃走了。後羿又氣又心碎,他仰望夜空,大聲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有壹個搖曳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地追著月亮跑,可是他追了三步,月亮退了三步,他退了三步,月亮前進了三步,他無論如何也追不上。

後羿無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來到嫦娥最喜歡的後花園,擺上香案,擺上她最喜歡的蜂蜜和鮮果,在月宮向依附他的嫦娥遙祭。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擺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

從此,拜月中秋節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傳說:吳剛摘得桂冠。

還有壹個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據說月亮上廣寒宮前的桂花樹生長茂盛,高達500多尺。下面有壹個人經常砍,但是每砍完壹次,砍的地方馬上就合上了。千百年來,這棵月桂樹永遠不能被砍倒。據說這個砍樹人叫吳剛,漢朝西河人,曾經跟著仙人上了天,但是他犯了錯,仙人就把他貶到了月宮,每天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工,以示懲罰。在李白的詩中,有“欲在月中,自付寒”的記載。

中秋節的傳說: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群眾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奮起反抗元朝。朱元璋聯合各種抵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嚴密,消息傳遞起來非常困難。軍事家劉伯溫想出壹個計策,命令部下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進餅裏,然後派人分別送給各地起義部隊,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夜響應起義。起義那天,所有的反抗者壹起響應,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久,徐達攻占元朝,起義成功。消息傳來,朱元璋喜出望外,連忙傳話,說是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全體將士要與民同樂,並且要把當年開戰時秘密送來的“月餅”作為時令糕點送給大臣們。此後,“月餅”的制作越來越精細,品種越來越多,如碟狀,也成為很好的禮品。中秋節過後,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傳說:玉兔戰勝了藥

月亮上有壹只兔子,全身潔白如玉,所以人們叫它“玉兔”。據說玉兔跪下搗藥,制成蛤蟆丸。普通人吃蛤蟆丸就能長生不老。

關於玉兔的起源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三個神仙,他們變成了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和兔子乞討食物。狐貍和猴子都不想給他們自己的食物,但兔子沒有食物,但它告訴老人:“如果妳餓了,就來吃我。”說完,跳進火裏。三位仙人深受感動,於是把兔子的靈魂送到廣寒宮,變成了玉兔。後來玉兔陪嫦娥在廣寒宮,為百姓搗仙丹。

還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壹對兔子,修行千年,成了神仙。他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都是純白聰明的。

壹天,玉帝召見了雄兔,雄兔駕著祥雲飛上了天宮。當它進入南天門時,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兵,從側面抱住嫦娥。雄兔對嫦娥的無辜遭遇深表同情。他想,當嫦娥壹個人在月宮時,她壹定非常孤獨和悲傷。要是她有人陪著就好了,所以他想到了他的四個女兒,立刻跑回家。

公兔回家後,把嫦娥的不幸告訴了母兔,說要送女兒去陪嫦娥,母兔舍不得寶貝女兒,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壹個個淚流滿面。公兔認真地說:“如果我壹個人被關起來,妳會陪我嗎?”嫦娥是為了救百姓才被綁起來的。我們能忍受她常年的孤獨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

女兒們理解父親的心,表示願意去。公兔和母兔商量,就把小女兒送到月宮陪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