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心得[三篇]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心得[三篇]

第壹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經驗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建設和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如何不辜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如何履行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職責,是每壹位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用實踐回答的問題。

在我看來,壹個好老師首先要有敬業精神,要終生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壹點,就要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熱愛教育事業。現代是壹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上。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和教師的兢兢業業。只有深刻理解這壹點,才能喚起我們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並將這份熱愛傾註到對學生的教育中。

“老師,所以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理解和認識各種事物。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學而不厭,不厭其詳”的精神來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美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誌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有用人才,全面發展,適應競爭形勢。

其次,要熱愛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壹個老師應該是壹個雕刻大師,他能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把壹塊空白雕刻成壹件精美的藝術品。本質上,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學困生”之所以“落後”,是因為他們的潛能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而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影響。主客觀因素都會嚴重影響學生內在潛能的開發,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應該更加關註這些所謂的“學困生”。在他們身上,要傾註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的壹點壹滴的進步,發現他們生活上、品德上的每壹個閃光點,然後用激勵機制去充分肯定和鼓勵他們,恢復他們的溫暖,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精神距離,讓他們“師從老師”。這樣,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就會有質的飛躍。

第三,壹個好的老師除了“言傳身教”,還必須非常重視“榜樣”,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榜樣,讓學生從老師身上學到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因此,教師在教學、為人處事、行為舉止上,壹定要嚴肅、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此外,老師應該定期與學生交流,向他們敞開心扉。他們不僅可以從生活中講出自己的寶貴經驗,還可以向學生公開自己的人生教訓,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妳不僅是導師,更是好朋友。

這壹周我受益匪淺。師德師風建設是壹所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壹個學校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良好的教育環境,學生才能健康成長。教師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的體會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只有幾十年。我不能說我的經歷,但是我有壹些經歷在這裏和大家分享。

教學理念:我壹直認為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的行為,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如果總是強調學生壹定要背,壹定要背,壹定要理解,看起來是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但實際上會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覺得學習是壹項任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這樣很容易扼殺學生對語文發自內心的熱愛和迷戀,從而抹殺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的培養。

我覺得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平穩無聲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和熏陶的作用。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美。我們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美,去嘗試去理解和琢磨,去發現美,去尋找那種美的表達。讓學生愛上閱讀文章,樂在其中,甚至希望並學會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然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吸收精華,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從而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教學方法:俗話說,教有法,教無法。有了好的教學理念,具體方法多種多樣。對於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環境自然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不同年級的教材內容自然是符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的。對他們來說,理解文章內容應該不難。所以在教課文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學到了什麽。老師要引導的是學生覺得難以理解或者遇到的問題。當然,對於抓住重點,老師要因勢利導。在學生自主理解的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文章的寫作風格和特點,認識到這樣表達的優勢,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寫作和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和課文內容,而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表達的方法。不僅讓學生學會輸入,還要學會輸出,也就是使用。

總之,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盡力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學會閱讀、學會學習、學會使用。

第三章: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的經驗

語文不僅是壹門學科,更是壹門藝術,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事半功倍,就要知道課堂教學的關鍵是什麽。現在我將我的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1,根據不同的文本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並圍繞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進行設計,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主題,使學生無所適從。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氛圍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第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

為了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我們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作為壹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的閱讀趨勢。有壹次語文新書發了以後,學生很新奇,從頭到尾看了壹遍。壹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麽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口袋裏全是蟲子?”我翻開蘇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第九冊,看到《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文章,眼前壹亮。原來課外閱讀的興趣根源就在這裏。於是,我讓學生找壹些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讀,和學生壹起在線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的視頻和錄像。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理解科學精神。

第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註意課外閱讀的機會。這個機會因學生、老師、環境而異。總之,教師要根據教學的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時機。這種意境的壹般表現是,學生的閱讀興趣應該處於壹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每天早上壹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壹天,我偶爾聽到兩個同學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壹個說:“我要朗誦錢的《酸橙頌》!”另壹個說:“我要背王冕寫的墨梅!”另壹個人說:“我要背誦王維寫的《柴璐》!”"另壹個說:"我要背李白寫的《早制白帝城》這本書!我恍然大悟:原來,閱讀興趣的來源就在這裏——聽和看。於是,我趕緊從學校閱覽室借了十多本《古詩詞集》,發給學生輪流讀。幾周時間,班裏45個學生全部讀完了十幾本古詩詞集。就在那時,我在班上舉行了詩歌朗誦會。於是,學生們爭先恐後地背誦,很多人能背出30多首古詩,至今歷歷在目。借此機會,我向全班宣布壹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學生可以每周從閱覽室借書壹次。壹時間,班裏讀書蔚然成風。

第五,課外閱讀的教學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解決了“學”的問題。通過20多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1,寫提綱法。主要是勾掉文章的總結,列出提綱。

2.卡提取方法。即在閱讀時,將文章的要點或關鍵句子、段落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替換法。也就是根據妳的閱讀習慣,在文中設計各種符號,圈,點,勾,畫。

4、批語批註法。就是把評論的話寫在妳感受最深的地方。

5.指數法。即索引閱讀,記下文章標題、作者、報名、期數、頁碼,必要時翻索引。

6.剪切粘貼法。也就是把好的文章和片段剪下來貼在剪貼簿上。這些方法主要基於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的意義和作用非同壹般。課外閱讀“天地廣闊”,必將是語文素質提升的又壹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