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古人不能送詩給父母?
古往今來,古人寫的賞、應、抒情、詠物之類的詩,是看不到的。為什麽?按照古代禮儀,父子不能並肩而立,同桌吃飯要講位置。作為壹首短詩,孩子送壹首給父母是不符合禮儀的。因此,潘嶽寫了許多悼亡詩,只是為了悼念他的妻子。歐陽修想祭奠母親,卻無法用詩歌表達。他只是寫了壹篇很長的《長鋼鉗表》。清代壹個很窮的詩人吳嘉基,為紀念母親賣書,寫了壹首《賣書紀念母親》的詩,只是編年史,但這段文字並沒有送給母親。同時,除去禮儀的原因,詩歌的特點是短小精悍,講究含蓄委婉。是抒情,和直系長輩拐彎抹角的交流不太合理。同理,也沒有給父母的歌詞或歌曲。後來出現了歌和曲,是詩的變體,當然也秉承了寫詩的禁忌。當然,古人不能把詩送給父母,也是因為詩講究直抒胸臆。誰會在這麽短的壹章裏定下禮儀?(韓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