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杜牧對山石榴的欣賞

杜牧對山石榴的欣賞

山石榴。

像火山壹樣,壹顆石榴映出壹座小山,在紛繁中也可以光鮮、閑散。

在壹個漂亮的玉簪上,只懷疑會燒到翠雲。

杜牧的《山石榴》抓住了石榴最醒目的紅色來描述它。山石榴,紅如火,映紅了整個山頭,美人摘了壹朵花插在玉簪上,讓人以為是被火燒焦的頭發。繁花中,薄薄的花瓣艷麗,與慵懶無憂的美相映成趣。花很美,人更美,欣賞美景的人回味無窮。

從絕句的特點來說,首先,這首詩選擇的是壹個點,而不是壹個面。在山石榴,人們可以關註許多事情,如搖曳的樹木,綠色的綠葉,精致的花朵,關於石榴的故事,等等。但是,作者只從色彩切入。全詩圍繞火紅的顏色描寫山石榴,用了“如火”、“燦爛”、“燃燒”等最能表達石榴顏色的詞語,讓人在欣賞詩句的同時,也能欣賞到漫山遍野的石榴花。點綴在林中花叢下的少女們,也是為了更好的襯托出石榴的美。

其次,這首詩的語言通俗流暢,選材普通。作者選擇了非常普通的山石榴作為描寫和表達的對象,很容易引起讀者的* * *語言像文字壹樣清晰,沒有刻意的修飾和晦澀的詞語,容易讓人理解。

第三,這首詩的標題是山石榴,內容是山石榴。但是寫石榴的時候也寫了壹個頭上有石榴花的美女,讓人覺得寫花就是寫人,寫人也是寫花,花美,人美,賞心悅目,持久。

杜牧(公元803-852年)生於,樊川人,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Xi)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和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孫,杜之子。唐文宗大和第二年是26歲的秀才,被授予弘文館職。後赴江西察使幕,轉淮南察使幕,入察使幕。任國史館編修,任食部、比比部、司勛,黃州、池州、周目刺史。

因晚年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後被稱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主要是詠史抒情。他的詩英俊瀟灑,從世俗的事物切入。他在晚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牧被稱為“小杜”,以區別於杜甫和“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杜麗”。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博秦淮》、《郭華清宮》。杜牧擅長散文,其《阿房宮賦》為後人所讀。他寫了很多軍事論文,還註釋了《孫子》。傳世的《樊川文集》有二十卷,由他的侄子裴編輯,其中包括四卷詩集。還有宋人補充的《樊川外集》、《樊川別集》壹卷。《全唐詩》收錄了杜牧詩歌八卷。晚唐詩歌是如此的柔和,以至於牧之用陡峭來糾正它。其七絕尤深遠,晚唐諸派獨獨屈。牧之雄心勃勃,能言善辯,誇耀自己幫助世界的才能。工行,草書。《宣和書譜》雲:“行草牧業,蒼勁有力,與其文章相映。”董其昌《榮泰集》雲:“若聞飛卿與(杜)亦名於我所見之後”,說其書“富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詩話》。他的著作非常豐富,主要有《樊川文集》、《舊唐書》(147部)、《新唐書》(166部)。張詩,草書墨跡,寫於太和八年(834)三十二歲。帖子是麻紙條,長28.2 cm,寬162 cm,46行,共322字。從全詩卷可以看出,他的書法深得六朝神韻。原作現藏於故宮博物院。這幅書法作品氣勢磅礴,筆法流暢。因為是詩歌手稿,所以更不做作。卷首、卷尾均有宋、元、明、清的碑刻、題跋、印章。曾被宋分付、賈似道、明祥子孝思、清標、乾隆、嘉慶、內府和收藏。《宣和樸樹》、《榮泰集》、《錦繡人生》、《大觀錄》等都有記載。杜牧以詩聞名,所以他的書名被他的詩的書名給蓋住了。這本書是刻在比丘唐法貼。影印可在嚴光室和日本昭和法貼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