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關註課堂改革,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面對全國高中課程改革的滾滾浪潮,學校壹方面繼承本校的優良傳統,另壹方面順應時勢,抓住機遇,努力創新。首先,學校要求老師要敢於打破封閉的界限和門戶觀念,以開放的心態,長遠的眼光,開放的心態,博采眾長。其次,學校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思路,壹方面邀請省內外知名教育專家授課,指導教師提高課改理論素養,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另壹方面,組織師生分批赴魏勇、河南、杜郎口、山東、宜川、陜西、新疆等地交流學習,開闊視野,更新觀念;第三,課堂是學校課程改革的主陣地,關註課堂、贏得課堂、創造高效課堂始終是學校改革的關鍵環節。為了接受教學實踐的檢驗,建立了“三三制”策略下的“1+1”課堂教學模式(簡稱:3311教學模式)。“3311”教學模式要求以自主學習為主導,提倡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標準測試來實現學習目標。其內涵是“先學後教,以學為教”。
4.開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活動。教育是人類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活動。教育是在師生互動中進行的。過去,許多教育家主張在活動中教育學生。法國教育家盧梭主張兒童通過實踐活動和接觸實際事物獲得知識。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受盧梭教育思想的影響,主張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讓每個孩子都參加農業和手工業勞動,通過勞動學習。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學校就是社會,教育就是生活。我們應該擺脫課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師中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活動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生動活潑地成長。活動教育的內涵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參與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智慧、能力和技能,感悟生活,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的品質和完善的人格。活動教育中的活動包括學校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以及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活動。我校提倡“3311”和“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都是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和能力。此外,我們還為學生創造活動環境,組織學生積極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己的責任,培養責任感;學會在活動中與同伴交流合作,發展各種社會素質。例如,我們組織各種社團、運動會、詩歌朗誦會、辯論賽、窯頭窯徒步旅行等。,讓學生不僅能在自我活動中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還能得到各種能力和性格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