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壹地雞毛

壹地雞毛

轉壹個書友的評論:

“我半夜做了壹個夢,夢見自己在睡覺,身上蓋著壹堆雞毛,身上沾滿了很多人的皮屑。又軟又舒服,像過了壹天。”

——《壹地雞毛》

理想還是面包?這似乎是不同時代的同壹個生存問題,每個人的不同選擇決定了他們的人生軌跡。我們大多數人,平凡而渺小,都是主角“小林”,小林的妻子,他的壹個同學或同事。他們被生活的洪流推著前進,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幼稚走向世故。

《壹片雞毛》是劉震雲的小說集。這本書太真實了。通過八個小章節,講述了八九十年代社會上眾生的故事。在家庭生活中,雞飛狗跳,在工作中勾心鬥角,無非是為了壹套房子,壹輛車,壹張票,甚至只是壹只烤雞,壹瓶啤酒,壹塊豆腐。晉升評價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有的人在得意的時候就開始升到頂峰,有的人卻壹蹶不振,從此壹蹶不振,更多的時候是在生活的變遷中浮沈。

這是壹個關系研究的模型。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不只是為自己而活。生活中的雞毛,遠比想象中的多。

它壹層壹層地揭開生活的舊痂,刨去瑣碎的日子,生動地刻畫了每壹個小人物的小心翼翼的心理活動,也展現了普通人最原始的生存圖景:誰在艱難的生活中疲憊不堪,誰不失意卻堅持著。

生而為人,有他的責任,有他的道德,有他的無奈。這就是生活的真相。

每個人都在瑣碎平凡的生活中,壹點點褪去綠色,成長為壹個安靜的成年人。

很有代表性的是《單位》這個故事裏,小林剛畢業,上班沒幾年。“他經常遲到早退,上班穿拖鞋,不主動打掃辦公室……”壹臉孩子氣的小林壹副什麽都不管的樣子,拖著工作,混日子。

時間是公平的,人們投入時間的東西會得到時間的回報。換句話說,愚弄時間的人最終也會被時間所愚弄。

讓小林突然悔悟的不是某個人或某句話,而是被時間沖走的現實。同年畢業的同學,幾年後,有的人入黨了,有的人升職了,有的人住大房子了,他還是像前幾年壹樣壹事無成。優勝劣汰的法則壹直存在,跑得慢的人註定落後於別人。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為了盡快入黨和升職,小林脫胎換骨。他穿著布鞋上班,主動打水打掃衛生,尊重老同事。

“世界很大,中國人說的很多,但大家迫切需要處理和應對的,其實只是身邊的幾個人,只有幾個人在互相琢磨。”

主動幫領導搬家,搶著幹臟活,給上級送禮,拉攏人際關系,曝光“問題”領導,小林開始處理復雜的社交活動。看起來風平浪靜的小辦公室,其實波濤洶湧。每個人心中都有壹個江湖,每個人都在盡力為自己打如意算盤。

小林可悲嗎?他的悲哀在於太有目的性的改變自己,也就是改變是給別人看的,而不是自己的初心。當壹個人開始琢磨別人的眼光,開始為別人而活,他就開始長大,不再是壹個單純的孩子。畢竟粥這麽多。有人得到,就有人失去。為了得到那碗“粥”,妳可能要表現好幾個月甚至幾年,和所有人搞好關系,甚至成為妳曾經討厭的人。每個人都不能免俗。

人生壹地雞毛,誰也不能置身事外。最難的不是看透人生的本質,而是在經歷了人生的苦澀波折後,用熱情對待人生;就是看破人情冷暖之後,依然保留內心壹個溫柔的角落,去成為更好的人,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當生活的瑣碎來到我的面前,可能只是壹個芝麻大點的小事壓倒了最後壹根稻草。

壹公斤豆腐已經變質了。《壹地雞毛》那壹章,小林早起買壹斤豆腐,排了很長的隊,想盡辦法去上班,忘了把豆腐放冰箱裏。這引發了家庭矛盾,從爛豆腐到水壺,從水壺到破花瓶,杯盤無休止的拉扯。生活就像纏繞壹團毛線,有時候很順利,有時候很亂。

“但不像曾經壹起窮過的人所知道的那樣”,真正引起家庭矛盾的,不是那塊豆腐,而是無望而喘不過氣的生活本身。

保姆的不用心,孩子的入學,家人的工作調動,個人的升遷,生活條件的節儉,長期處於這樣壓抑的空氣中,每個人的神經都變得非常敏感。小林的妻子原來是壹個文靜而富有詩意的女孩,在生活的磨礪下變成了壹個嘮嘮叨叨晚上偷水的家庭主婦。生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壹樣的,所謂的平靜歲月,都是暫時拋開現實的理想。

最怕從老家來,最怕孩子生病,最怕求助。因為我“無能”,所以只能接受命運的壹切安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

壹件小事,就像壹把在人生中開了壹個大洞的刀,那些沈澱壓抑了很久的灰色碎片,在壹個地方冒出來。

人生太容易,有詩有遠方嗎?

在塔埔為了父親的醫藥費而輟學結婚的黎愛蓮,在新兵連因為癲癇病退伍後去世的“老肥”,在圖仁染發封井幾代人的傳承,在官場權金利工作中的被動...

壹個故事有壹群人的瑣碎細節。每個人都是踩著壹地雞毛,不管成功與否,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理想。上學,轉正,分配,當官,發財...支撐壹個人的,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生活。世界上沒有比生死更大的事了。當我們不得不不不遺余力地生存時,談論理想無異於紙上談兵。

追求更好的生活是最起碼的理想,促使大家為生存而努力,也促進社會進步。在這個過程中,人壹步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四處尋找自我。

而理想是什麽?對於小林來說,“死的已經死了,再想也沒用。活人不如先考慮大白菜。”“如果妻子能在清理大白菜後,用微波爐給他多煮些雞肉,讓他喝壹瓶啤酒,他就沒什麽不滿意的了。”經歷了太多瑣碎的事情,他顯然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哲學。

有沒有詩和遠方?是的,至少壹次。

人生的意義每個人都不壹樣,每個人做出自己的選擇也無可厚非。最怕的就是在雞毛蒜皮的瑣碎中找到壹點點安慰,讓人忘記仰望星空。

在《壹地雞毛》這本書裏,劉震雲把每壹個普通市民都帶到了生活中,描述了改革開放背景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所處的微妙狀態:既追求物質生活的改善,又不放下對精神世界的渴望,生動地描述了人們在圍城中的掙紮和矛盾。

這是壹本直擊靈魂的書,從小的角度描述生活的瑣碎。其實瑣碎就是生活本身。我們用幽默的語言和接地氣的故事,無情地揭露人們的偽裝,諷刺普通市民的懦弱和虛榮,批判物質社會的生活態度,卻又不乏對生活的詩意追求。

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壹地雞毛,壹個人有壹個人的壹地雞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從反抗到妥協,最後被同化,寫出無言的悲哀。

無論何時何地,我是誰,我在哪裏,我想做什麽,依然是每個人需要思考的主題。沒有堅定的立場,沒有不屈不撓的靈魂,破雞破狗的日子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壹場硬仗。人因思想而偉大,因理想而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