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的詩歌是按時間分類的。

中國的詩歌是按時間分類的。

作為壹個新手,對自己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根據我的理解分三個部分來回答大家的問題:詩歌發展概況,詩歌的基本概念,具體的歷史進程~

不知道會不會讓妳滿意,希望對妳有幫助~

壹,中國詩歌發展概述:

1先秦:韻——詩經;楚辭

非韻文散文

2漢代:韻文——漢賦(古賦、大賦);古典詩詞(文人);樂府(民間)

非韻文散文

3魏晉南北朝:韻駢賦(付曉)

非韻文駢文

4隋唐:韻——現代詩

5宋代:韻文——詞

非韻文古文

6元:韻曲

7明清:非韻文——八股文

8摩登時代:韻文-新詩;現代歌詞

非韻文白話

二、中國詩歌的基本概念:

1詩經與楚辭

《詩經》和《楚辭》是中國最早的兩部詩歌總集。它們都寫於先秦時期,後被收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也有《詩經》體和《楚辭(騷)》體的說法。

相比之下,《詩經》遵守形體規範,楚辭則不那麽拘束。在技巧方面,《詩經》傾向於表現情景、婉轉表達、形象化描寫等。,而楚辭想象力相對豐富,思想自由,往往直接表達強烈的感情。《詩經》作者幾乎無從考證。按音樂內容分為風、雅、頌三種,常見的創作手法有賦、比、興。楚辭的著名作者是屈原和宋玉。

《詩經》的代表作是壹種民族風格,《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所以後人往往把所有的詩都稱為騷。

2樂府詩

樂府詩盛行於漢代,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仍有較大發展。

樂府的特點是音樂,所以現在流傳下來的樂府詩其實都是原詞,風格更多的是基於音樂的需要。比較著名的樂府詩有《木蘭詞》、《孔雀東南飛》、《桑上陌》、《邪上陌》等。直到唐代以後,仍有不少詩人創作樂府歌曲,如李白的關山月、王昌齡的《塞上之歌》等。

但隨著古樂譜的逐漸失傳,古樂府也逐漸失去了影響力,但以詞配歌的做法仍廣為流傳,成為後世的詞。由於樂府的影響,後人有時將詞稱為樂府。比如蘇軾著名的詞集叫《東坡樂府》。

三個詞

詞的出現與樂府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後者音樂的逐漸失傳,詞逐漸取代樂府成為主流詩體。

兩者的區別在於樂府比詞早得多。其次,樂府曲與碑的名稱不同;第三,早期出現許多警句配合原詩,與樂府先有歌後有詞的事實相悖。

兩者的相似之處在於都是為音樂而寫,所以必須符合所選音樂的格式和特點,作者不能隨意改動或創作新的樂府或詞牌。

4符

傅繼承了楚辭,楚辭在漢代最為盛行。

詩詞最大的區別就是不簡潔,沒有字數和篇幅的限制。傅辭藻華麗,描寫豪華,對作者和讀者的文學修養要求極高。而且賦還是很註重用韻細節的,甚至在唐代也短暫出現了所謂的律賦。正是因為它重視格式,和駢文壹樣,在唐宋時期遭到古文運動的反對,逐漸失去影響力。賦中還有壹部分吸收了散文的特點,叫做文賦。雖然仍沿用古賦、儺賦的用韻、對仗等方法,但格式相對寬松,對作者的限制也較少。

5古詩詞

古典詩歌原指唐代以前的無音樂詩歌,與現代詩歌相對,與樂府詩壹起構成狹義的中國古代詩歌三大類。

現代詩形成後,仍有相當多的詩人喜歡用古體創作。這些詩也叫古體詩或古體詩,不同於遵守格律的現代詩。

6現代詩歌

近體詩是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成熟於唐代的壹種詩歌樣式。

其特點是講究格律,即規範詩歌包括字數、平仄、用韻、對仗四個因素。現代詩只允許五種類型,即五句詩、七句詩、五韻詩、七韻詩和編曲詩。

現代詩歌的發展始於南朝。劉宋時期,鮑照、顏延之、謝靈運等人試圖調整平仄,突出節奏,這是為了“元嘉體”。到了小琪時代,格律漸嚴,以沈約、謝朓、任芳等“竟陵八友”為代表,被稱為“永明體”。直到初唐,基本實現了現代詩的形式。

從今天流傳的《詩格》等作品來看,初唐的格律與後人的認知仍有差距,並有多處嘗試調整格律,尚未定型。到了沈荃和宋,韻腳和格律都完備了。沈全祺擅長七律,宋擅長五律。後來關於押韻、平仄、對仗體的討論也逐漸趨於壹致。初唐,文風綺麗,尚有六朝遺風。陳子昂和張九齡逐漸走紅,奠定了盛唐詩風。

初唐無論是格律還是風格都逐漸形成新的風格,進入盛唐,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所謂黃金時代,是專門從形式美感和抒情風格來說的,這也是很多論者對唐詩的特點。盛唐時期,邊塞、田園詩等文體和題材極為繁榮,王維、孟浩然是田園詩風的代表;岑參、高適、王誌煥等人擅長邊塞題材。

盛唐時,它屬於詩人李白和詩聖杜甫。

7駢文

駢文是另壹種詩體。壹開始主要是強調二元性。到了南北朝,它吸收了漢賦的特點,開始更加註重用韻。風格變得越來越內斂,往往成為只有表面好看,沒有實質內容的作品。古文運動之後,逐漸失去了影響力。

8首歌

元曲是古代詩歌的最新形式。

雖然仍有壹些韻、樂等元素,但元雜劇的成就遠不止散曲,事實上已發展為講述獨立故事等實用功能,並逐漸脫離韻文範疇。元曲對明清小說和各種流派的曲藝戲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中國詩歌的歷史進程:

早期詩歌:人類許多民族在語言的發展中產生了適合本民族語言的詩歌形式。

1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其中最早的詩歌寫於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寫於春秋中期。

戰國時期,南方楚國的華夏民族和百越民族的語言逐漸融合,其詩集《楚辭》突破了《詩經》的壹些形式限制,更好地體現了南方語言的特點。

3漢代古詩詞

樂府詩形成於漢代。樂府詩是配合音樂唱的,相當於現在的歌詞。這類樂府詩稱為“曲”、“詞”、“歌”、“興”。三國時期,以建安文學為代表的詩歌作品吸收了樂府詩的營養,為後來格律更加嚴謹的現代詩歌奠定了基礎。

4唐宋近體詩

唐代,中國詩歌中出現了四首絕句和八首格律詩。韻和韻是平衡的,每壹句的平衡和對仗都是有規律的。絕句稍微寬松壹點。

此外,在宋代達到頂峰的詞也是詩歌的重要形式。詞的格式要遵循壹些固定的警句,這樣才能配著音樂唱。

5後期發展

從元代開始,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逐漸過去,他的文學創作逐漸轉向戲劇、小說等其他形式。

6現代部分(1917-1949)

從20世紀早期到20世紀20年代。

20世紀20年代的代表詩人:徐誌摩、聞壹多、、穆、馮至。

1917年2月,《新青年》出版了胡適的《白話詩八首》,現代詩誕生了。第二年,胡適的《劉半農》和沈的《白話詩》又出版了。

1920年3月,胡適《試集》出版,中國文學史上第壹次出現了新的個人詩集。此後,更多的詩人開始創作白話詩。

1921七月文學研究會:成立了新文學運動中最早的文學社團,以魯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為代表詩人。

1921七月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郭沫若等人成立創造社,前期有唯美主義、抒情化傾向,後有馮乃超等人參與。

1922三月湖詩人:應秀仁、王敬之、潘沫華、馮雪峰在杭組成詩社,形成了歷史上的湖濱詩派。

1923新格律詩派/新月派:胡適、徐誌摩、聞壹多、梁實秋、陳垣等人成立新月社,倡導現代格律詩。

1925中國早期象征主義詩歌流派:受法國象征主義影響,出現了以李金發為代表的中國早期象征主義詩歌流派。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20世紀30年代的代表詩人:林、戴望舒、李廣田、艾青、卞、何其芳、南星、辛笛、秦子豪、嵇賢。

1932《現代:現代》雜誌在上海創刊,成為詩人發表詩作的重要刊物,由施蟄存主編。

1935中國現代主義:由新月派和中國早期象征主義流派演變而來。孫作雲第壹次提出了現代主義的概念,代表詩人有戴望舒和卞。

1936漢源三詩人:卞、何其芳、李廣田出版了《漢源集》,故稱“漢源三詩人”。

六月七月派1937:七月(胡風主編)《希望》等雜誌和系列出現了壹批詩人,以艾青為代表詩人。

在20世紀40年代。

20世紀40年代的代表詩人:、陳、杜、穆旦、羅輯、、唐琦、袁可嘉、、屠安。

1940年代中後期中國新詩派:在《詩歌創作》、《中國新詩》等刊物上發表作品的詩人,包括杜牡丹·謝雲等人。

1940年代的九葉詩派:由穆旦、、杜、袁可嘉、辛笛、陳、杭月河、唐琦等組成的詩派,作品有《九葉集》。

7當代部分(1950-)

在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50年代,代表詩人周夢蝶楊淩葉芳思余光中羅浮洛門訾榮雅仙長瑤淩琳65438+20世紀50年代中國現實主義: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全國性報刊上發表大量現實主義詩歌,代表詩人有李瑛、郭小川、鞏留等。

1953年2月《現代詩歌季刊》:現代詩歌由紀賢創辦,楊嬌琳、、楊、等人參與詩歌出版。

1954藍星詩社:余光中等人成立藍星詩社,代表詩人有秦子豪、鐘鼎文、余光中、羅曼、訾榮等。

1954 10創世紀詩社:愛情、張默、亞賢發起創世紀詩社,出版創世紀詩集。

1956現代主義詩歌群/新現代主義:季羨林號召詩壇同仁組成現代主義來倡導新現代主義,掀起了自由詩運動和現代詩運動。

1957 65438+十月詩刊:臧克家等詩人創辦的專業文學刊物。

1957 65438+十月星:星在成都創刊,成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詩歌期刊之壹。

20世紀60年代。

60年代代表詩人、任紅遠、楊牧、葉的食指。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20世紀70年代,代表詩人北島的芒克多多對梁的顧城要求嚴格。

1970年代朦朧詩:70年代末,中國壹大批優秀詩人發表了新風格的現代意象詩,形成了所謂的朦朧詩派。

1978 65438+今日二月:北島芒克等人今日創辦,出版了北島的顧城芒克江等朦朧詩人的作品。

1970年代的白洋澱詩群:屬於朦朧詩群。白洋澱是河北高官子弟聚集的知青點,代表詩人是芒克多根。

1970年代末的中國新現實主義:發表在《詩刊》和《星星》上的新現實主義詩歌,以葉延濱流沙河、傅天麟等人為代表。

在20世紀80年代。

80年代代表詩人:周倫友王小妮歐陽廖亦武孫院長羅義河孟浪陳冬冬晚霞楊張麗棗李雅薇淅川海子小海

1980年代的新邊塞詩派:昌耀等人在綠風的平臺上組建了“新邊塞詩派”,主要唱西部。

65438+1980年的大學生詩派:80年代,我國高校掀起了壹股前所未有的詩歌浪潮,大學生詩歌創作團隊有四個梯隊。

從1982到1986,第三代/新生代/後新詩潮:繼前朦朧詩人之後,中國出現了壹大批更具現代意識的新生代詩人。

1984野蠻:李亞偉等人創立了野蠻詩的非理性反文化流派,代表人物有李亞偉、晚霞、胡東、馬松。

1984年整體論:石光華、宋渠、、楊等人創立整體論詩派,主要活動時間在1985-1989之間。

1984年4月,海上詩派:“海上”(該詞來源於“上海”的倒置)詩派在上海成立,成員有王銀孟浪、劉曼柳、陳冬冬等。

1984年7月圓明園詩社:北京詩人成立圓明園詩社,創辦自己的詩歌刊物《圓明園》,成員有黑龍江大學、狄星田等。

1985年2月,撒嬌派:靜和沈默在滬成立撒嬌詩社,創辦詩歌雜誌《撒嬌》,胡同和孟浪加入。

1985春天他們的詩群:他們的成立,成為第三代詩群崛起的重要標誌,於堅韓棟成為第三代的代表詩人。

5月醜石詩群1985:醜石出生於福建霞浦,後發展為全國性民間詩報。

65438+May 0986 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Non

1987單線詩社:李巖在紐約創立單線詩社,出版詩歌雜誌《單線》,任主編。

1980年代的神化寫作:壹種基於絕對精神的詩歌,其代表詩人有海子、羅壹鶴和果爾。

1987新鄉鄉土詩派:湖南詩人帝江彭國良陳惠芳發起新鄉鄉土詩派運動,出版《世紀末田園》等刊物。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90年代代表詩人:李世陽盛遠馬永波臧棣舒才沙溢俞吳努陳鈞戈麥桑蘭柯希都楊堅徐江安齊孫雷木多康成多俞胡旭東吳昂範翔廖偉堂沈浩波陸葉馬蘭龐培宋飛楊曉斌張平。

265438+20世紀早期

2000年2月,《詩意人生:詩意人生中國詩歌》網站由萊爾桑克等人創辦。

2000年3月“詩意江湖”:由南等人創辦“詩意江湖”網站。

2000年詩選:《詩選》雜誌創刊,前身是《詩神》,創刊於1985。

2006年4月5438+0 Or詩歌雜誌:Or詩歌雜誌電子刊物創辦,創辦人有肖銀朵朵等。

2001詩報:詩報網站由余懷玉等人創辦。

2000年7月,下半身寫作:沈浩波等人創辦了詩歌雜誌《下半身》,從此下半身寫作成為詩歌的壹個流派,引起爭議不斷。

2001結尾的荒誕派:祈願國家飛向沙園村,木葉和張曉雲成立了荒誕派詩歌實驗小組,荒誕派詩歌流派由此誕生。

靈性詩歌2001年底:北京詩歌雜誌藍虎詩歌沙龍提出以靈性為詩歌理論核心的詩歌理論(見哭空)。

2002年的新江西詩派:新江西詩派主要是由譚五昌·雲騰主編的《新江西詩派》等江西新詩人的刊物形成的。

2002年9月,詩歌先鋒:陳小海夢等人成立了詩歌先鋒網站。

2002年9月,第三條道路:林彤基達摩創立第三條道路。

2003年3月垃圾學校:皮丹(老人)等人創辦垃圾學校,出版《北京評論》網絡刊物。

2003年5月新詩壹代:新詩壹代中文詩歌綜合網站成立,海嘯任主編。

2003年165438+十月仇詩網:福建謝藝興劉創辦仇詩網,“仇詩”從此走向網絡。

2003年80後:80後詩人出現在詩歌領域。2003年,《詩選》和《海峽》正式出版80後詩人專刊。

收集自維基百科和中國詩詞庫。

從湛盧趙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