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內容豐富多彩,有景物描寫,有抒情,有情景交融,有說理。格式有五個字和七個字。我們根據古詩的特點進行篩選,由短到長,由淺入深,先學五言,再逐步過渡到七言,先學絕句,再教格律詩,先選壹些刻畫具體意象、敘述具體事件的,再選壹些抒發情感、表現氣氛和意境的,讓孩子的學習有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古詩詞內容。
貼近孩子生活的古詩詞,孩子學起來通俗易懂,有趣。例如,在羅的《鵝頌》中,鵝是孩子們最熟悉和喜愛的動物之壹。熟悉它的外貌特征,白毛,紅掌,長頸,熟悉它的高音,熟悉它在河裏遊泳的場景。所以比較好理解,詩自然就印在腦子裏了。再比如李白的《靜夜思》,白居易的《告別古草》,都是貼近兒童生活、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好作品。
2.選擇符合季節的古詩詞內容
壹年四季,都有很多詩人贊美當季獨特風景和景色的古詩詞。為了加深孩子們對每個季節景物的印象,保持教學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我從孩子們的實際理解能力出發,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實施主題教育的過程中,我選擇了壹些相關的內容來配合教育。比如冬天,梅花盛開。我帶孩子去看梅花。了解梅花的外形特征和特點後,學習古詩《梅花》再畫梅花,讓孩子對冬天獨特的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比如《秋天》,我們學了張繼的《秋思》和杜牧的《山行》,效果不錯。
3.選擇符合節日主題的古詩內容。
中國壹年有很多傳統節日。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節日的氣氛和獨特的習俗,激發他們的情緒,我有意識地選擇了與節日有關的古詩內容。比如學習王安石的《壹月天》春節快到了。清明節學習杜牧的《清明節》和王維的《在山上度假》重陽節想起我在山東的兄弟們來教育幼兒。
二,古詩詞教學環境的靈活性
孩子的生活、學習、成長都離不開周圍環境的作用,環境對孩子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我靈活利用周圍環境學習古詩。
1.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古詩
教育家陳鶴琴說:“自然和社會是活的教材”。我每周帶孩子出去參觀、遠足的時候,總會選擇場景教他們學古詩。比如觀察公園裏的荷花活動後,讓孩子看荷花和荷葉的顏色,蓮子和對聯的使用,學習王昌齡的《采蓮歌》。河裏巨大的綠色荷葉比鄰而立,池塘壹片碧綠,粉色的荷花優雅地綻放,點綴在綠葉間,看著這美麗的初秋景色,我靈機壹動說:“小朋友,請想象壹下,如果有小朋友戴著它們,再念古詩:“荷葉裙裁壹色,芙蓉開兩面,入池看不見。當妳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妳感覺有人來了。”然後繼續解釋:這首古詩講的是采荷葉的姑娘穿著和荷葉同色的裙子,姑娘紅潤的臉像兩朵盛開的荷花。采蓮船進入荷塘,分不清哪個是荷葉,哪個是姑娘的身影。姑娘們唱《采蓮歌》才知道自己在裏面。最後,和孩子壹起學《采蓮歌》,讓孩子輕松愉快地玩、看、想、學。
2.在正式教學活動中學習古詩詞
課堂活動是教師有目的地選擇古詩詞內容,準備教具,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讓孩子在自覺的狀態下學習,學好。例如,中產階級學習何張之的《歸鄉書》。我先給大家看四幅畫,讓孩子們觀察畫中人物的變化。想象壹下這是怎麽回事。然後用故事來解釋古詩詞的含義,讓孩子理解。然後展示有節奏的單詞,學習有節奏的背誦。然後創作動作加深印象,最後聽音樂唱古詩詞,體會它的意境。這個學習過程對孩子來說是輕松愉快的。
3.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古詩詞
我把古詩詞教學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孩子是通過學習來教育的。比如每天吃飯的時候,孩子會把米粒灑在桌子上和地上,不經意間浪費了食物。於是晚飯前,我和孩子們壹起學習了《悲憫農民》這首古詩,讓孩子們明白,我們每天吃的飯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和汗水換來的。我們這些孩子應該懂得珍惜勞動成果。以後孩子吃飯時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子上,會忍不住說“每粒都是硬的”,把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吃。
第三,古詩詞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古詩詞內容博大精深,但孩子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教師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對古詩詞產生興趣,是關鍵。在實踐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講故事的方法
孩子們永遠不會厭倦聽故事。我經常把壹些孩子聽不懂的古詩編織成通俗易懂的故事,動情地講出來,讓孩子從故事中理解古詩。
2.圖形和圖形結合方法
插圖和圖文結合的方法,就是把要學的古詩詞的圖片、插圖、文字壹個接壹個地展示在孩子面前,給他們壹種直觀的視覺效果。這種方法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比如我教古詩《望二十三裏》先展示壹幅完整的圖畫,讓孩子感受自然優美的田園山水畫,然後說出畫中的自然風光是什麽,再展示圖解,讓孩子壹看就懂,壹下就學會了,同時把單詞展示出來,讓孩子看到有多少單詞,數壹數每句話有多少單詞,用空格表示節奏,讓孩子有節奏地讀。
3.動作表演法
動作表演法是在幼兒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讓教師用動作和表情來表現內容,既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能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幼兒對古詩詞的理解。比如古詩《梅花》裏,墻角有幾個梅子,淩寒獨自開,遠看知道不是雪。為了有香味,孩子會主動創造動作,把左手向前方張開,用右手食指點幾下,表示有多少李子。雙手合十,掌心不動,手指緩緩分開,表示梅花在寒雪中獨自綻放。不停地搖妳的手意味著它不是雪花。手從正面拍打到鼻子,表示梅花的香味撲鼻而來。這種方法可以增加活動的氣氛,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中,獲得壹種成功感。
欣賞演唱方法
不同內容的古詩詞配以不同旋律的音樂,如古詩詞《詠鵝》,旋律活潑明快,節奏鮮明。古詩詞《遊子頌》、《梅花》旋律舒緩、抒情、流暢,聽起來很美。再比如古詩《告別古草原》,旋律激昂,聽起來催人奮進。小孩子特別喜歡唱古詩。他們在演唱古詩詞的同時,不僅能感受到音樂之美,提高孩子的審美情趣,還能深刻體會到古詩詞的意境。這種方法特別受小孩子的歡迎。每天午睡起床後,只要有壹個孩子唱第壹句,只有聲音越來越大。過了壹會兒,班上所有的孩子都津津有味地參與了唱歌。沒有老師邀請他們,也沒有孩子談論古詩的話題。孩子們自發地唱著,唱得那麽整齊,那麽投入,那麽動聽。時而活潑明快,時而優美抒情,時而激情進取,甜美的童聲在教室裏久久回蕩。
5.預測學習方法
預測學習法是讓孩子提前熟悉要學習的古詩或音樂旋律的內容。我每次都提前壹周把要學的古詩詞及其伴奏旋律錄下來,通過餐前活動、課後活動、校外活動等方式播放,讓孩子熟悉壹段時間。當涉及到集體活動時,孩子們可以輕松地學習並快速掌握它們。
6.查看合並方法
鞏固法是把學過的古詩詞錄在磁帶上,在孩子自由活動的時候輕輕播放,讓孩子不斷學習鞏固。同時,把學過的古詩詞圖片貼在活動室的各個角落,讓孩子們隨處可見,可以隨意觸摸。
通過以上各種方式,培養孩子對古詩詞的興趣。孩子在掌握了壹定數量的古詩詞後,會進壹步品味詩詞中的意、情、景、意,進而得到熏陶和升華,進而能夠拾起中國古代文學中這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