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王昌齡《采蓮歌》詩
唐·王昌齡
荷葉邊裙子裁壹種顏色,
蓮花開在臉的兩邊。
妳在遊泳池裏看不到它,
直到聽到這首歌,我才意識到有人來了。
2.贊賞: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壹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的姑娘們。但作者自始至終沒有讓她們出現在這幅畫面中,而是讓她們在荷葉和五顏六色的荷花中融為壹體,讓采蓮姑娘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壹體,使整首詩別具壹格,美不勝收。這個意境是原創的。
采蓮姑娘從壹開始就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巧妙地形成了壹個和諧統壹的整體——“荷葉羅裙剪芙蓉向兩邊臉。”說女子羅裙綠如荷葉,只是壹個普通的比喻,但這裏寫的是壹個采荷葉的姑娘在壹個荷塘裏,說荷葉和羅裙同色,是壹種“鄉土風光”,是壹種“賦”而不是“比”。既生動又喜人,既簡潔又美觀。第二句中的芙蓉是蓮花。女孩的臉像出水芙蓉壹樣紅潤艷麗的比喻並不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不僅僅是壹個比喻,更是壹幅美麗的圖畫。女孩的臉藏在盛開的荷花中,鮮艷的荷花似乎正朝著女孩的臉開放。結合這兩句話,讀者仿佛看到那片綠蓮紅蓮中采蓮姑娘的綠羅裙已經融入了田間的荷葉,幾乎分不清哪片是荷葉哪片是羅裙,而姑娘的臉與鮮艷的荷花也難以分辨。人們覺得這些采蓮婦女只是美麗大自然的壹部分,或者實際上是蓮花精靈。這種描述具有真實的生活感。
第三個從句“池子裏看不見”,來自前兩句。亂入,雜入,混的意思。荷葉、裙裾、蓮面,不分彼此。只有清晰精細,才能勉強分辨。於是,荷葉蓮裙的姑娘,壹下子就隨著綠蓮紅蓮消失了。這句話描述的是壹瞬間站著凝視對方的人分不清對錯的感覺,壹種無法預料的驚喜和失望。常說的“看走眼”,往往就是這樣。然而,就在我猶豫著把目光移開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看不見的”采蓮人還在荷葉和五顏六色的荷花中間。“感覺有人來了”要和“戈文”結合起來欣賞。妳“聽到歌”才知道“有人”,但人還是藏在荷葉和荷花裏,所以妳雖然聽到了歌,卻看不到他們的身影和面孔。這真的是崔所謂的“泠唱不覺塘”。這種描寫增添了畫面生動的趣味和詩意的意蘊,使人想看到荷塘裏十畝荷花盛開的景象和看客們被歌聲迷住而站著凝視的情景,采蓮的姑娘們充滿了青春活力的歡樂。直到最後,作者也沒有讓畫的主要人物清晰地出現在屏幕上。其目的不僅是將它們視為美麗自然的化身,而且是因為這種描述而留下無盡的感受。
第二,
1,曲池河
魯·
淡淡的香長繞著彎彎的水池,真實的馬賽克覆蓋著美麗的水池。
總怕秋風早落,也不知道。
2.贊賞:
“香飄繞曲岸”。見其形,先聞其香。彎彎曲曲的池岸,香氣四溢,說明荷花盛開,正值夏季。“圓影遮荷塘”,月色遮荷塘。月亮的影子是圓的,花和影子是那麽的模糊,無法分解。關於荷花的詩詞不在少數。但這首詩是側面寫的,以香攝人,不經意間描繪出其優美的形態和動人的純凈,卻傳達出了夜來香的神韻。“總怕初秋風,不知有此事”,這是屈原《離騷》“只怕美人遲暮”的句意,不過改了壹點,含蓄地表達了我早年未遇才情而被打散的心情。
魯在去世前不久寫了《疾病釋文》說:“春夏秋冬,夏與樂為四階,寒暑榮與倦。春天,萬物熙熙攘攘,哀樂壹生;夏天,壹百種藥草和榛子因它們的繁榮而聞名;秋天,他們為殷憂的人而郁郁寡歡;冬天,他們為的那些人擔心陰。聖賢知道如何糾正性情上的差異。”這是詩人自身性格使然。由於患病,他對事物的變化特別敏感。如《解釋疾病》說:“神如灰燼,命如壹縷。壹伸壹彎比壹腳難,九死壹生。同樣的變化幾乎是盤古。”這個時候萬物欣欣向榮,我為什麽要這麽累這麽爛?”“草木如此稀疏,於都蘭不會勝。“壹切越是華麗和充滿活力,他就越覺得自己的形象枯萎了。同時,他又是“哀其萬物之生而繁華”,“見其繁華而知其繁華”,對自己和他人繁華時也有回憶和感慨。他的這種思想在他後期的詩歌中得到了突出的體現。
《曲池蓮》前兩句說的是花和壹輪圓月,後兩句突然翻譯成了為花哀悼。這朵花的自哀,其實是人的自哀。關於事物的詩,“因物見我”,是它的美。除於山《竹林問答》外,他說:“關於物的詩最好,其次是傳神的表現。那些自娛自樂的,在纏綿悱惻中拍照,“三百篇”的對比也有意思。惟妙惟肖者,互相欣賞,《三百條》也。”如果模型是普通的,海藻會塗成藍色,死的東西會聽到,那就慘了。”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詠物詩的造詣了。
不言而喻,這首詩是中國詠物詩的正宗技法。有兩點可以略加稱贊:壹、詠花詩最容易陷入精雕細刻、假色的精妙描寫套路。這首詩雖然寫的是曲池蓮,雖然略有六朝的余味,但是大處可以忘,氣象比較寬廣。二是抒情,更真實自然,寫得婉轉,不做作,用筆不跑題卻飽含深意。
第三,
1,優惠免費。
李珀
劃船到河邊去,秋波蕩漾的河水,更像鮮艷的荷花。
水滴在荷葉上,但滾動不圓。
這位美麗的美女躲在彩雲中,想給她鮮花,而遠在天邊。
相思無由見,涼風前惆悵。
2.贊賞:
這首詩很像李白十二首仿古中的第十壹首。《古詩十二首·仿古》第十壹節說:“我愛這鮮荷花,涉水作秋水。水滴在荷葉上,但滾動不圓。禮雲重,欲贈君遠日。”想妳沒有理由,期待涼風習習。“除了六個不同的人物,其余都是壹樣的。這可能是因為抄錯了。
“我喜歡在河裏玩秋水。”荷花就是荷花,所以仿古也叫“愛這鮮荷”。秋高氣爽,秋水茫茫。首先,它給人壹種清新、涼爽、優雅、純潔的感覺。這個時候,在河上泛舟,欣賞河面的秋景,已經足夠愜意了。然而,最引人入勝、最惹人喜愛的,還是那株纖細的紅蓮。從字面上看,這是通過寫風景來指出時間和地點。但從詩歌意象沈積所包含的內容來看,這並不是簡單的景物描寫,而是隱含著女子美好的身材、清純飄逸、忠貞自持的性格。“涉水”壹詞最早出現在《楚辭九章》中,是屈原用以表達自己的玩世不恭,表現自己純潔、高雅、忠貞、自制的性格。這裏雖然沒有冷嘲熱諷,但表現女性的純潔優雅,堅守貞操,向往專壹的愛情,也不錯。梁元帝《伏舍江采芙蓉》詩說:“葉難滑,花易倒。”孔德昭寫了壹首同題的詩:“晨起采倦,久久纏綿。”新詩《荷花》也說:“妳遠在江邊,意無窮。”都是為了表現女性對專壹愛情的渴望和向往。當然,這壹點需要結合下壹句“愛這紅鮮”來理解。梁《擬古四首》第三首《采蓮歌》說:“錦帶混花,羅衣掛青江。問兒子今天去哪裏,江南采蓮。遼西三千裏,我平白要送。”祝妳早日歸來,壹枝鮮蓮。“‘鮮蓮’已經完全象征了壹個美麗的年輕女子和她純潔忠實的性格。可見,李白仿古寫“愛這荷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可以說,李白的這首詩與吳筠引用的詩有著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系,從全詩的布局來看,前兩句雖然只是初露端倪,但在抒發感情、創造意境方面卻為全詩奠定了基礎。
“攀蓮得珠,漣漪不圓。”大綠蓮花上,晶瑩的水珠在滾動。仔細把玩了壹下,突然發現漣漪裏的水滴不是圓的。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實際上,這兩首詩微妙地暗示了女人微妙的內心活動。這裏既有梁元帝“葉難滑,花易倒”的靈感,又有類似南朝民歌《西州曲》中“低頭取蓮子,蓮子清如水”的詩句。詩人運用了南朝民歌常用的葉音、雙關等藝術手法。“蓮”諧音,“攀蓮”表示有希望組合成雙重含義。“無圈”的“圈”也是團圓圈的壹語雙關。那麽,從《爬蓮花》到《不圓》,就不再是簡單的動作和形象的描寫,而是描寫了女人因渴望專壹的愛情而產生的焦慮和壓抑。詩歌從開始的輕松愉快的賞秋賞荷,到感受事物後的焦慮和抑郁,這是壹個心靈的轉折和情感的起伏。所以下面自然過渡表達了對“美人”的思念之情:“彩雲中美人欲贈天。”無緣無故的想妳,期待涼風習習。
《彩雲佳人》可以說是受到了《西州歌》“我記不得曼迪,但我仰望洪飛”的啟發。但在李白的詩中,“彩雲”卻有著模糊不清、難以捉摸的意象。如他的《行宮詩八首》中,有相似之處:“只愁歌舞化為彩雲”。“欲贈遠天”,更是明顯受到了《古詩十九首》的影響:“誰要把它留在身後,誰就是想得遠。”以及《古詩十九首·院中奇樹》:“登欄折其榮,將思留後。”香滿袖,任重道遠。”以及吳軍的詩的影響,如“遼西三千裏,我要平白送之”,來表現我對遠方戀人無限向往和無可奈何的強烈感情。最後兩句是為了進壹步表達相思之苦,無奈之悲。”盼清風”既是對外貌的描寫,也是對心理的描寫,與第壹句“河裏打秋水”相呼應,與全詩的情感、氣氛相統壹,使詩歌意境自然渾渾,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李白的詩受前人影響很大,將其歸為壹組摹仿過去的詩也不無道理。但就完整統壹的意境創造而言,這首詩不囿於前人,有自己的風格特點。第壹,雖然詩中從未正面描寫女主人公,但從詩中的意象和寓意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對專壹愛情的追求和向往是執著的,內心的感情是細膩而復雜的。其次,在詩意的變化上,從賞秋彈蓮經到相思的過程自然巧妙,沒有任何人為痕跡。詩歌緊緊圍繞“攀蓮”這個簡短的細節,揭示了女主人公整個內心從“愛這紅鮮”到“無緣無故的相思”的微妙變化。與前人相比,這更為簡潔和集中。全詩運用委婉含蓄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感受。
四、1、李白的采蓮歌:
采蓮歌
溪邊采蓮女,必笑荷花。
日照新妝,水底下鮮艷,風裏香,空中擡。
誰在岸上遊,三三五五映垂柳。
紫鵑嘶嘶地走進落花,看到這飄零的空虛和斷腸。
2.贊賞:
在李白的詩中,把吳越采蓮人的細膩純真的天性表現在蓮花叢中,把采蓮人的風韻用徘徊在岸邊來襯托,描繪了壹個明朗、活潑、大方的采蓮人新形象。語言清麗飄逸,自然飄逸,不矯揉造作,表現了詩人飄逸、清新、脫俗的姿態。彌補了六朝以來采蓮女形象的蒼白和虛榮。
第壹句:河邊采蓮女,必笑荷花。溪邊采蓮的姑娘們,正透過荷花嬉笑打鬧,或溫柔細雨,或有點喘不過氣來。荷葉場,芙蓉朵朵,和壹個滿臉春風的姑娘粉嫩的臉頰相得益彰,就像王昌齡在《采蓮歌》裏說的,“入池看不見,聞歌方知人。”隔著荷花,似乎有壹種朦朧的美,充滿了情趣和生命。《隔著荷花笑》用手生動地表現了采蓮姑娘的愉快交談。
第二句:日照新妝水底明,風中香,空中揚。溫和的陽光,濃濃的新妝,清澈的流水,香袖的韻味,勾勒出壹幅清新明亮的采蓮畫面,活潑自然。不知道采蓮姑娘是在招手還是故意擺弄,高高舉起香袖,采蓮姑娘精心準備的新妝容倒映在江面上。最重要的是,低頭的閑花照在水面上,露出羞澀的表情,如同涼風壹吹,羞澀得就像“對鏡前後看花,畫面相映”,讓人分不清花與花的區別。這兩句話勾勒出“江南可采蓮,荷葉何田甜”的美好意境。如果妳聽到它的聲音,妳就會看到它的人民,妳會感到壹種活力和采蓮者內心的喜悅。所謂“淩完全不會唱,妳卻在這池塘裏知道”。
第三句:誰來岸上看夜郎,三三五五映垂柳。歡聲笑語吸引了岸邊的遊夜郎。不知道是誰的兒子,3355,好像藏在垂柳下。我們可以想象采蓮姑娘此時面對岸邊的夜郎會有多羞澀。所謂“女人自喜”,溢於言表。李白作品中的羞澀沒有被點出,而是聯想到“陽光下的新妝,水底明,風中香”,有著明艷迷人的浪漫情調,風格清新脫俗。詩人把它們放在郁郁蔥蔥的荷葉中,用遊夜郎的漂泊搔首弄姿來襯托它們的美,用樂府來寫羅敷,更加委婉生動。
第四句:紫象嘶嘶撞向落花,看這徘徊的空無壹物,心痛不已。詩人騎著紫絲帶,馬在嘶鳴,花驚落花,景色空蕩,令人心酸。這裏充滿了詩人對流年的感嘆和對美景的無奈。它寄托了作者因才華和抱負不足而產生的憂郁,不同於他壹貫的灑脫自信、率真奔放、清新淡雅的風格,以細膩溫婉的筆觸發人深省。“飄零斷腸”仿佛是世界末日的斷腸者。就像他孤傲的伴月和獨飲月中的影子壹樣,難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壹向豪邁的李白,也有無法回避的人生悲哀。詩人筆下生出風,作出采蓮之歌。風景因情懷而迷人,情懷因風景而濃烈,無堆砌之嫌。清新自然,還是壹如既往的浪漫。
五、1、小剛采蓮歌:
傍晚的陽光裏,天空空蕩蕩的,采蓮結著晚霞。
湖上風難起,荷花不稀罕。
移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蓮絲纏腕,菱角拉衣遠。
2.贊賞:
“采蓮歌”是樂府詩中的老話題,多描寫江南水鄉風光,采蓮姑娘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她們對純真愛情的追求。
這首詩的前兩句用了“晚”字來強調壹個特定的時間背景:籠罩在柔和靜謐的夕陽下的黃昏——壹個能引起人的感情,讓人沈浸其中的時刻。兩個名字“鳳棲”轉而描寫采蓮,從“難”中透露出采蓮姑娘的細膩形象。《堯東》描述的采蓮場景只有兩個寫實的草圖:采蓮船穿過蓮花叢,船槳不時觸碰到盛開的荷花,壹朵壹朵地飛入湖中,驚起了安生的白鷺,打破了它們寧靜的世界。最後兩句很有意思:采蓮人想回家,蓮花卻纏在她柔軟的手腕上,菱角拉著好衣裙。其實作者是留戀這種環境,所以借了采蓮人來寫壹樣的。擬人手法很巧妙,全詩充滿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