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宋朝每年的稅收是多少?

宋朝每年的稅收是多少?

問題1:宋朝的稅收是多少?北宋時期,宋朝鼎盛時期壹年稅收1.6億多元,折合白銀1.6億多元。

問題2:中國古代朝代每年的稅收是多少?每個朝代的稅收制度都不壹樣。

據說宋朝鼎盛時期壹年稅收1.6億多元,白銀卻很少。

到了明清時期,海外白銀大量流入,白銀兌換量增加。

明朝壹年的稅收是400萬兩白銀,清朝是5000萬兩到7000萬兩。

因為到了宋代,全部征收分配給地方政府,而到了明代,地方政府保留“需要”的部分,然後上繳國庫。而且最後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征稅800多萬頃(1.2億畝),征糧2950萬石,目的是“永不創業”。

明朝的商稅原來是30比1,3.3%。後來明成祖和內閣考慮減輕國家負擔以減輕人民負擔,萬歷時期降到1.5%。小生意,攤販,年營業額40兩白銀,即營業額在26432元以下的,免稅。

結果到了後期,壹個耕地面積十幾億畝,人口接近兩億的國家,稅收少得連二十萬真正有戰鬥力的士兵都招不到。

明朝賦稅太低,農業稅低,商稅更低。

明朝稅收幾乎250年沒有增加(實際上是持續減少,農業稅減少,商稅減少更多)。

明朝後期,人們對任何加稅都怨聲載道,以至於* * *試圖加稅時,阻力很大。

秦始皇三十壹年(公元前216年)頒布“使郡首部分自種田地”的法令,讓所有有田的地主和農民申報所占土地的數量,規定每公頃(15畝)土地繳納草料3石(約120斤,歷代不同,差別不大),稭稈2石。

漢朝/漢族/漢語/人類

最初的賦稅是從秦制度繼承下來的。但鑒於秦朝滅亡的教訓,土地稅的稅率有所降低,先規定為15稅,後降為30稅。這壹時期的主要稅種是土地稅和人頭稅,還有各種工商和山木制品的雜稅。但是總體稅率還是比較低的,所以有文化的規律。

魏晉南北朝

曹魏正式頒布法令,實行計畝計戶的稅制。每畝玉米四升,每戶兩帛(壹匹為十尺33.33米),棉花兩公斤。

晉武帝規定丁男(16 ~ 60歲)交50畝地租,丁女交20畝地租,每畝8升。壹年交三帛三斤;

北魏孝文帝九年(485年)頒布均田令,規定15歲以上的男性,分田種糧40畝,女性20畝,種桑20畝。在產麻區,男子分得10畝大麻地,婦女分得5畝。次年,頒布了收租調租法令,規定夫妻雙方各繳納租金兩石壹絲,15以上未婚男女四人,從事農耕織布的奴婢八人,牛二十頭,相當於夫妻雙方的調租。

這壹時期,鹽和鐵壹般由國家壟斷。酒壹般都是要上稅的,有的還有官方專賣。市稅分為向商家征收的入市稅和向坐商征收的店鋪稅。

對交易活動的征稅有兩種:對買賣奴婢、牛、馬、農房的征稅,數額較大且有據可查,對價值較小且無據可查的交易征稅。

對財富50萬元的富豪家庭和財富20萬元的僧尼征稅。另外還有錢和路費。

隋唐時期

隋朝和初唐都頒布了均田令和地租調整法。規定丁南(21歲)和18歲以上的中年男子各分得100畝土地,其中20畝為永業田(永不歸還),80畝為庫班登。同時頒布了《租佃調整法》,規定了田定南應繳納的地租、賦稅調整和徭役(見《租佃調整》)。

中唐安史之亂(755 ~ 763)後,由於戶口流放、土地兼並和均田制的破壞,租佃調節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於是改為兩稅,實行“戶無主客,以見住為書”和“人無選擇,以貧富為差”(見兩稅法)。

這是中國土地稅制史上的壹次重要改革,將中國古代實行已久的人頭稅改為土地財產稅。而且各種稅都是夏秋季合並征收,簡化了征收手續。

這壹時期,鹽、酒、茶有時征稅,有時免稅,有時壟斷。唐朝後期,除了恢復征收礦稅和關市稅外,還征收了房屋稅和交易收入及公私款項稅。

宋元明清朝

宋代的土地制度分為私田與官田,仍沿用兩稅法。壹般每年每畝交壹鬥(約10斤),江南等...> & gt

問題三:宋朝的稅收是多少?1億兩白銀。

問題4:國家每年的稅收是多少?清代中期約有7000萬至8000萬兩白銀,清末約有1.2至1.4億兩白銀。當時壹兩白銀= 1.20元。北宋中期以後,年均財政收入6000萬元,而上下南宋財政收入常年保持在1億元以上。宋朝財政收入的最高數字是1.2億元,這也是南宋壹貫創造的= 1萬元。宋朝壹直相當於明朝600元的稅收現在少了很多,大概200萬兩,當時壹兩等於240元。因為當時明朝的稅收收不上來。

問題5:宋朝* * *年收入多少?宋朝最高收入為654.38+0.6億兩白銀,按壹兩白銀等於20斤熟牛肉計算,壹斤熟牛肉等於20元人民幣。

宋朝的財政收入達到640億元,而當時的稅率是商人3%,商人2%,農業稅只占30%。

不知道按3%算,GDP已經達到640/3% = 21333億人民幣。

問題6:明朝每年的稅收是多少?不同時期不同,壹般維持在三四百萬兩白銀。但是明朝的稅率是歷史上最低的,40稅壹,30稅壹,秦朝10稅六八,其他朝代也很高。

問題7:宋代城市居民納稅多嗎(1)是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和交換活動。比如我們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2)生活費用;家庭背景。比如經濟富裕,經濟吃緊。

經濟,人有自己的消費需求,所以物質資源是可以被認識和定義的。同時,商品有自己的邊界和範圍,因為人的需要而發揮作用。這樣壹種基於人類需求的時間性目的,在人類思維的認知下,賦予其表面的客觀價值,在壹定的人類思維下被普遍接受,從而形成基本的思維常識。

這樣就可以確定商品的規格,然後商品就可以在人與人的相互認同下流通,人與人之間就會有交流和交易...同時,人們有自己的喜好和取舍,這就決定了每壹個方面所需要的材料...也許,這樣壹種基於商品客觀價值和人的自我意誌的合理有序的人類活動,是為了經濟。

在經濟下,公平自由交易的原則產生於人的意誌和商品價值的決定。同時,各種意識、行為、交易都是在人的認識下出現和發生的。也許,這樣壹種整體意識思維的承載就是場域,它隨著人的意願自由伸展。

問題8:宋朝有多富裕?在很多人眼裏,宋朝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爛的朝代之壹。“弱宋”二字,似乎是這個統治了大半個中國三百多年的王朝的最終定論。的確,按照中國傳統對朝代的評價標準,宋朝確實是相當可恥的。首先,似乎宋朝憑借強大的中央集權也能過得去。其次,在西域“遍天下,豈是君之地”還不夠?最好的是把莫斯科帶到宋朝,不好。南宋壹角就不用提了,比如“暖風使遊人醉,杭州為汴州”。真正把東部邊境瞬間推到長城的是北宋,更別說西北了;最後,要提升域外的國威。“犯下反漢之罪者,必將受到遠遠的懲罰!”最好壹年封壹次狼。天可汗是什麽?如果妳想讓宇宙成為可汗,在宋朝就更糟糕了。更別提在漠北開車,走黃龍了。連自己都保不住。妳每年都不停的送錢,叫叔叔伯伯的人總是被打。兩個皇帝被俘,兩次在大陸都待不下去了,出海了。這些都是前無古人的光輝事跡。

但是,如果我們換壹個自己的視角,試著用另壹種標準來看待歷史,我們就不會只看王侯將相的政績,而會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或許情況會很不壹樣。

有壹個驚人的數字。宋代最高財政收入達1.6億,北宋中後期平均每年達8000-9000萬。即使是丟失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萬。這是什麽樣的概念?我們來和其他數字對比壹下。明朝隆慶五年(1571),國家財政收入為250萬兩白銀。張變法二十八年(1600),歲入400萬兩(張雖然死了,但財政變法相對受損較小,而且離張死只有十年,所以估計歲入並不比張在位時少)。明末有亂。在金末和農民起義的夾擊下,明先後加大了對遼的征、剿、練,這就是著名的“三薪加派”。結果民怨沸騰,硝煙四起。那麽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給國家帶來了多少收入呢?壹年約10萬兩。也就是說,此時明朝的財政總收入約為15萬兩白銀。如果我們認為貨幣的壹般匯率是1兩白銀=1銅錢,那麽明朝的財政收入只有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雖然這是南宋滅亡後的300多年,雖然明朝的疆域遠遠大於宋朝。清朝財政狀況好於明朝,順治七年(1650)初始收入1485萬元。鹹豐年間(1850左右)營收約3000-4000萬兩。人口仍然遠遠少於600年前的宋朝,當時中國人口已經超過3億,估計是宋朝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末,國家財政收入才達到宋朝的水平。(宋朝的收入可能因為匯率和顏色轉換率的原因被高估了,但即便如此,宋朝的收入遠大於其他任何壹個封建王朝也是不爭的事實。)

宋朝的財政收入如此巨大,是否意味著人民的負擔也是極其巨大的?當然,從人均財政收入來說肯定是這樣的。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沒有發生全國性農民起義的大王朝之壹。只有幾次大規模起義,如王小波起義、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姚起義,從來沒有超出壹個省的範圍。另壹個戰績如此之好的朝代是西晉,而西晉之所以能夠如此,恐怕原因之壹就是它的壽命太短,不足以爆發壹場起義。

可見宋代普通人的生活並不差。我們之所以認為宋朝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水滸傳》的影響。先不提裏面的虛構成分。其實從《水滸傳》的角度來看,那些英雄被趕到梁山的主要原因是被迫害,或者是犯罪,或者是...> & gt

問題9:宋朝的中國有多富裕?看看史書上的這句話就知道了:當時遼、金、朝鮮、日本都停止使用本國貨幣,改用宋錢。

宋代經濟

新中國成立時,宋太祖建立了土地私有產權制度,買賣自由,並采取不限制兼並的政策,租佃管理成為土地管理的壹種重要形式。租賃合同到期後,租戶可以自由決定終止或續簽[15]。人口流動性增加,城市商品經濟發展。有學者認為,資本主義萌芽於宋代[16]。宋代經濟空前繁榮,農業、印刷、造紙、絲織、制瓷都有很大進步。航海業和造船業成就突出,海外貿易發達,與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的58個國家有貿易往來。南宋初期大規模全面深入開發華南,促使江南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徹底取代了華北的經濟文化中心。

農業

北宋初期,大面積開墾土地,不兼並土地,擴大農田規模。為了提高耕作效率,註重興修水利,改良農具和品種,農業發展迅速。宋代出現了許多新的田地類型,如梯田(出現在山區)、淤田(利用河水沖刷的淤泥)、沙田(海邊的沙淤)、築田(在湖上做筏,上面鋪泥)。這大大增加了宋代的耕地面積。道道二年(996),宋廷擁有耕地312.52萬余公頃。到天璽五年(1021),增加到524.75萬多公頃。宋神宗元豐時期(1078-1085),耕地面積達到7億畝的高峰。宋代出現了各種新的農具,如新的水車龍骨翻車、卡車等。代替牛耕踏板犁插秧用的馬。新工具的出現也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壹般每畝農田每年可收獲壹石至壹石半,江淮、浙江、福建、川陜、京滬地區每年可收獲二至三石。北宋時,宋真宗從占城引進耐旱、早熟的稻種,分布到江淮、浙江兩省,成為南方的早稻,又稱占城稻、黃秈稻[17]。宋代時期,太湖水稻產量全國第壹,尤其是平江府(今蘇州),素有“蘇州湖州熟”或“蘇常熟滿稻”(蘇州常州)之稱。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農業發展迅速。壹些北方作物如小米、小麥、黍和豆類來到南方。宋代農業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福建和廣西廣泛種植棉花。茶遍布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桑、蠶、麻的種植面積也在增加。甘蔗遍布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18],糖成為廣泛使用的食物,世界上第壹部制糖專著出現:王拙的《糖霜譜》[19]。

制造

宋代哥窯——米色釉耳瓶北宋主要礦產有金、銀、銅、鐵、鉛、錫、煤等。北宋仁宗年間,金屬礦有270多處,比盛唐時期多了100多處。仁宗年間,每年收金壹萬五千余兩,銀二十壹萬九千余兩,銅五百余斤,鐵七百二十四萬斤,鉛九萬余斤,錫三萬斤。宋代的絲、麻、毛紡織工業非常發達。西北地區流行毛紡,四川、山西、廣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紡非常發達。到南宋時,廣東雷州半島和廣南西路已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絲織業在浙江、四川、四川三省最為發達。宋朝還在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設立錦碼,即官方絲織作坊。與之相關的印染行業也發展起來了。宋代,官窯和民窯遍布全國。當時有七大著名瓷窯,包括河北曲陽的丁瑤,河南汝州,蔚縣的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的哥弟窯,景德鎮的景德鎮,福建建陽,以及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許多大大小小的瓷窯。生產的宋代瓷器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朝鮮、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等。北宋時期,主要的造紙材料有絲、竹、藤、麻、稻草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四川的布質文具,冷金文具,麻紙竹紙,安徽的蒙砂紙,誠紙小米紙,浙江的藤紙,都是聞名天下的。甚至還有紙被子,紙衣服,紙釘子等等。紙和活字印刷的大量生產為印刷業的繁榮提供了基礎。宋代印刷業分為三大體系。國子監刻在官刻系統中的書稱為監刻書,民間書店刻的書稱為監刻書...>;& gt

問題10:宋朝的財政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哪個地區?宋代的稅種主要是繼承唐朝兩稅法的兩稅和繼承五代弊端的其他苛捐雜稅。第二種稅是向土地產權所有者征收地方稅,其征稅對象既包括地主,也包括自耕農和半自耕農。其他苛捐雜稅只針對產權人,如移、收、換;還有地主、自耕農、半自耕農,包括佃農,按各國之首分攤,如丁、丁司等。從理論上講,在私有產權的狀態下,無論哪種稅收征收方式,都來源於土地收益權的再分配。所以宋代的稅收是以地租為基礎進行再分配的,是中央集權的地租。

宋代經濟重心南移基本完成,真正完成是在南宋。稅收主要來自南方江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