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古詩詞的思想性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是在把握詩詞內容和情感的基礎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力水平為e .思想性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是指詩人的詩詞語言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生活,進而是其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個人理想和政治傾向等。評價思想性,就是要了解詩歌所表達的生活內容,把握他的思想感情,分析它的社會意義和它的深層次。評價觀點和態度就是評價作者對詩中景物、人物、事件所反映的態度,也評價作者態度的消極性和積極性。
命題定律
評價詩歌的思想性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是高考必考部分,分值較高,應該是備考的重點。本文從2011高考試題的命題、審題等方面總結了該考點的命題規律。
第壹,從題目設置來看,有的只單獨考察“詩眼”、關鍵句子、情感、主題等某壹個問題,有的綜合了形象、語言、技巧。比如2011的京卷《露出稻草》:這首詩是章雷為了教育孩子而寫的,請大家讀壹讀。
2.從試題的形式來看,有的表現為“表達什麽思想”、“表達什麽感情”、“表達什麽生活態度”,有的表現為“壹句話是詩眼,為什麽”、“壹句話說明什麽”、“有人評論這首詩...妳同意這個觀點嗎”“這首詩的主旨是談談妳的理解”等等。請簡要說明原因。
真題展示
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這個問題。
春天裏的李白
杜甫
白燁的詩是無敵的,他認為是徒勞的。
鮮於開府,君意寶從軍。
渭北春樹,江東晚霞。
什麽時候喝壹瓶酒,要註意細紙。
註:余開復、包指的是南北朝時期著名詩人庾信、包。渭北、江東是指杜甫當時所在的長安和李白當時所在的長江下遊南岸。論文:此處論詩。
(1)這首詩的前四句從哪三個方面給了李白的詩很高的評價?
(2)“渭北春樹江東暮雲”對聯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用的是什麽樣的表達?
解析:第壹個分題考查“詩寫了什麽?”題目有兩個要點,壹個是“哪三個方面”,壹個是“什麽樣的高評價”。所以回答問題的時候壹定要從這兩個方面來回答。從《無敵詩》可知,第壹方面和高評價側重於“地位”,從《思無群》可知,第二方面和高評價側重於“思想”②詩歌的思想意趣灑脫;(3)詩歌風格,清新淡雅。第二個分題要求回答“表達的是什麽思想感情”,關鍵是把握題目中漏了“壹”字的意思。答案可以起草為:表達雙方的渴望:作者思念好友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運用了場景中的抒情與情感的表現手法。
突破方法
第壹,從“點”和“面”入手,挖掘詩歌的意義
作為高考古詩鑒賞的標準化題目,壹般遵循文學鑒賞的基本規律,即詞離不開句,句離不開篇。因此,“點”和“面”應該是我們欣賞古詩的可行方法。這裏的“面子”是指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這裏的“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的“關鍵點”:
關鍵詞:指詩中最生動的詞語,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通常是動詞或形容詞,如李白《天津的風暴》中的“滾”和“吼”2011。
關鍵句:指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容或感情的句子,通常是抒情的或議論的。如王昌齡《芙蓉客棧與辛棄疾別離》中的“玉壺中有壹片冰心”,顯示了作者的遠大誌向;朱的《讀書的感覺》中說,人要從書中汲取營養,充實和完善自己。這類詩在詩歌中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說是詩歌中的關鍵句。抓住這些句子,我們就能快速準確地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態度。
詩歌標題:許多詩歌的標題對詩歌的類型和內容起著重要的提示作用。如《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中的“送別”二字,表明該詩屬於“送別”詩;另壹方面,《出碉堡》《去部隊》說明這類詩應該是“邊塞”詩。把這點說清楚了,我們的回答就有針對性了。2011山東《詠山泉》詩中的“山泉”是什麽性質的?當詩人提出“吟詠山泉表現了什麽樣的感情”這個問題時,我們可以結合吟詠詩的內容特點,寫出“從容自然、清高自持的品格”這樣的回答。相反,如果忽略題目,我們有時可能會因為思考而盲目回答問題。
意象:意象是情感對象,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是情感思想的載體。在中國的古詩詞中,很多意象往往包含特定的含義,如:散漫,往往包含忠誠;梧桐常顯苦澀;殘月往往意味著分散;柳,表達離別之情,也包含挽留之意。平時備考加強這方面的知識積累,在考試中以詩歌的意象為切入點解讀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能收到滿意的效果。比如2011重慶古詩詞鑒賞第壹(2)題:“指出‘殷對是神’。
註:高考古詩詞鑒賞題中出現的所有信息都應視為有效信息,包括筆記。註釋壹般是與詩的內容有關的解釋或提示,如題目、作者、朝代、寫作背景等。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在解決我們的問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遼寧卷2011回答“請從畫面、真實場景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來欣賞這首詩。”我們不能忽視註解的作用,因為註解(①畫的收藏者方正,生平不詳,畫冊,分頁裝裱;②北宋僧人、畫家惠崇,擅長畫雁、鵝、鶴、水鄉風光)不僅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詩題的內涵,還能準確區分詩中的畫景與實景。
第二,借助表達技巧,揣摩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壹些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態度主要是借助壹些特定的表達技巧來表達的,如比喻、典故、對比等。因此,掌握詩歌中的表現技巧,分析其表現特征,也是欣賞詩歌的有效方法。比如江西卷2011:指出“人乞祭妾”這句話反映了什麽樣的思想背景?《人乞祭妾》用的是“齊人有妻有妾”這個典故。這個典故描寫了齊人毫無人格尊嚴,吃著別人獻祭的食物而沾沾自喜的醜惡狀態,與介子推寧願燒了也不做官的氣節形成鮮明對比,最後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拷問。
實踐吧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在戴天山拜訪道士不是壹件好事。
李珀
在狗叫聲中,
桃花露濃。
樹深見鹿,
妳聞不到下午的鐘聲。
野竹蒼翠朦朧,
飛泉掛藍峰。
沒有人知道去哪裏,
擔心兩三棵松樹。
有人說這首詩的主角是李白,也有人說這首詩的主角是道家。妳同意哪種觀點?請告訴我妳的理由。(來源:中國報紙高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