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自來水筆費」?說白了,其實相當於現代的“稿費”。古代文人為他人寫詩、作畫、得壹篇文章所收取的稿酬,俗稱自來水筆。古人講究,讓賞顯得沒文化沒教養。向人要錢不符合他們學者的身份。畢竟古代“萬物皆下品,讀書卻高。”
潤筆費是文人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如果他們仕途不順,賺不到當官的錢,潤筆費就是他們為數不多的生活來源之壹。我們現在可能認為古代文人只是把潤筆費作為額外收入,其實不然。比如小學、初中、高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韓愈為別人寫的墓誌銘,而且都要求背誦。現在想起來很心痛,但不要小看韓大人寫的墓誌銘:
“三十多年了,名聲在外。丁公後牌,誌隧表,壹字之價,金如山。”
這是人們對韓愈墓誌銘花費金額的評價。雖然真的很誇張,但有學者估算,韓愈《平淮西貝》的花費金額相當於今天的40萬元,可見這是壹個發財的好機會。。
到了宋代,朝廷好像很重視金筆費,宋太宗專門撥款給宮廷文人的金筆,這差不多就是我們現代的年終績效獎金了。
但是,水筆費的多少,肯定是要看人的。如果妳出名了,人們肯定會搶著和妳做生意。像韓愈這樣,對這麽高的自來水筆費眼紅的人不在少數。劉查作為韓愈接見的客人之壹,不懂禮儀,卻嘲諷韓愈賺死錢。可見,高昂的自來水筆費用會讓人眼紅。但古代的學者大多沒有名氣,只是花幾個小錢跑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