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初中愛國主義認知現狀及改進措施”這句話有問題嗎

“初中愛國主義認知現狀及改進措施”這句話有問題嗎

目前,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癥結在於:

壹是學校愛國教育工作者政治地位低,工作跟不上時代。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學校分管愛國主義教育的學校黨支部書記、副書記的職務降為支持和協助校長做好行政工作,無權也沒錢組織學生愛國活動。有些分校成為學校的附庸,甚至成為負擔。支部所轄的團支部、少先隊教育工作者地位不能確立,工作積極性不高。他們要開展活動,辦理手續,發展會員,審批。同時,作為學校分管愛國主義教育的黨支部書記、副書記,大部分學校都是行政任命的退休老同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幾十年的風雨,他們的精力和體力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人們觀念、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使他們無法與時俱進。

第二,中考和高考的激烈競爭擠壓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空間

自2000年高校擴招以來,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在600萬左右,幾千人競爭壹個公務員職位的情況屢見不鮮。面對激烈的社會就業競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只要取得好成績,其他什麽都不在乎;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考個好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學校為了迎合社會,只能專註於600分的升學考試,名校率,壹本率,而歷史和語文課的愛國主義教育被淡化甚至缺失。壹切活動都要以學生成績為中心,發揚“白加黑,五加二”的奮鬥精神。形成了“天下熙熙,皆為分;天下熙熙攘攘,皆有分。學校愛國活動無從談起,學生愛國意識淡薄,社會道德和價值取向扭曲。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說:“因為缺少壹種信仰,壹種追求,壹個精神支柱,我們培養出來的這些人都變成了軟體動物。”

第三,黃金周對愛國主義教育載體的影響。

五四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是愛國主義教育最直接、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材。國慶節的本質是“國慶日”,旨在加深民族感情,強化民族認同,鞏固政治合法性,努力營造民族認同,激發國民愛國熱情。這兩個特殊的節日是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載體。然而,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五四青年節和國慶節成了學生放假娛樂的狂歡,或者是家庭出遊、瘋狂購物的狂歡;要麽是電子遊戲,要麽是熬夜。雖然達到了發展經濟的目的,但強化國家認同、激發愛國情感的目的卻大打折扣。

四是各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源沒有得到挖掘和利用。

德育的重點之壹是愛國主義教育。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絕不是空洞呆板的,而必須能夠激發學生了解歷史,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自然就能真正了解中華民族的苦難,得到更直觀的感受。從歷史文化中尋找愛國主義的支撐,愛國主義教育變得平易近人,平易近人,可愛可信。然而,這種具體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由於經費和安全原因,逐漸被學校放棄。學生生活“刀光劍影,戰鼓號角響。”對歷史的冷漠會把人變成壹個自由無根的存在。發展的結果是痛苦的:我們的孩子正在忘記歷史,我們的孩子正在背叛歷史。

年輕人的智慧就是國家的智慧,年輕人在地球上,所以國家在地球上。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如何建設靈魂的希望工程,用愛國主義凝聚人心,鑄造青少年的“中國之魂”,培養壹代有愛國情懷、報國誌氣、報國之旅的人才,是我們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筆者認為,要搞好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壹,提高學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質,抓好課堂這個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

學校愛國主義教育要想活,就要舞好學校黨支部的帶頭作用。努力把思想活潑、方法新、年富力強的教師選拔到德育領導崗位,組織愛國主義專題培訓,讓他們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學校行政領導也要充分認識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每年撥出專項經費支持分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廣泛動員全體教師認真理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形成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意識;把課堂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戰場來抓,結合學科特點,找準切入點和結合點,有機、適度、自然、和諧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比如語文課,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長征》、《闖關東》、《我的長征》等電影,讓學生深刻體會長征的偉大精神。比如歷史課,歷史教學不能是簡單枯燥的歷史知識的教學。現行歷史教科書中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內容非常簡略。老師有責任就此事件補充課外材料,讓學生以史為鑒,不忘國恥。學校要把愛國主義作為各級各類教學評估的必備評價因素。

二、充分挖掘當地愛國主義基地資源,因地制宜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真實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展示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鬥的壯麗詩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豐功偉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影響力。是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是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雲南作為紅軍長征戰鬥過的地方,留下了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如焦坪渡口、龍街渡口、碩桔紅軍渡口、石鼓渡口、虎頭山戰役紀念館、劉佳戰役、會澤水城紅臺等...面對這些寶貴的資源,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再走壹遍長征,讓他們體驗“天若火,水如銀”的戰鬥環境。感受“紅軍都是鋼鐵漢子”的樂觀精神;可以組織烈士遺屬、專家學者、民間收藏家講述紅軍過雲南的故事,給學生長征的知識、心靈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心靈的啟迪。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這些學生身邊的教育資源,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突破口和基點。只有讓愛國主義教育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紮根於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沃土,學校愛國主義才有堅實的基礎和厚重的根基。

第三,結合事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的學生在和平的環境中出生和成長。長期安逸的生活往往會沖淡他們的憂患意識,讓年輕壹代的愛國情懷走下坡路。針對這種情況,學校要有意識地利用壹些重大的國際國內事件,如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神舟八號載人飛行、俄羅斯投票反對涉敘決議等,在學校組織壹系列活動,如專題報告、學生發言、集體討論等,既能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新穎性和吸引力,又能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使學生正確看待形勢,形成正確的立場和態度,增強民族觀念,受到啟發。

第四,利用傳統民間節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其實是壹種民族認同感。我國有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內容非常豐富,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例如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端午節是賽龍舟的日子,中秋節是團聚和收獲的日子。我們應該從傳統文化中,從生活現實中,從民俗中了解中華民族的特點。通過旅遊尋根、祭祖、讀家譜等活動,讓年輕壹代感受到強烈的民族認同感,進而激發愛國主義精神。學校應該開設壹些傳統文化和民族風俗的選修課,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領略傳統民俗的博大精深,點燃他們深深的愛國熱情。在學校教育中,如果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開發和利用太少,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就會失去基礎,成為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