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首詩主要以遺憾開頭,以喜悅結尾,惋惜“誤墜塵網”和“久居牢籠”的苦悶和痛苦,欣喜終於“歸園”“回歸自然”的安逸和喜悅,真實地表達了詩人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和對隱居山林的無限向往和喜悅。
“無適韻,性愛秋山。”所謂“風俗適韻”,無非是詩人從未學過的那種迎合世俗、雜耍應酬、爭取機會的情態和技巧。作為壹個真誠坦率的人,他的天性似乎與淳樸的鄉村和寧靜的大自然有著內在的聯系,所以他愛秋山。前兩句透露出作者清高、孤傲、超然的個性。看透官場之後,他執意離開,對官場的黑暗不滿又絕望。它為全詩定下了基調,同時也是壹個伏筆,這是詩人進入官場後最終辭職的根本原因。
“誤墜塵網,三十年。”生命往往是最後的手段。作為官家子弟,進入仕途是通常的選擇;作為熟讀儒家經典的知識分子,想要在社會上獲得成功,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力組織;只是為了養活壹個小家庭,維持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我們不得不違背自己的“韻”和“性”,在官場上奔波。回過頭來看,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的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走了三十年”是“十三年”的錯誤。從陶淵明開始做官到最後隱退,正好是十三年。這句話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意味深長。詩人像壹個有著深厚友誼的老朋友壹樣向農村感嘆:“唉,這壹別就是十三年!”“心中有無限的感慨和眷戀,但寫的時候還是藏起來了。
“籠中鳥戀老林,池中魚失源。”雖然是“誤入塵網”,但還是動情了。這兩句話重點說的是當官的心情,從上面轉述,語氣流暢,沒有隔閡。因為兩個相似的比喻和對仗句的運用,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
“南開荒歸園”,“拙”回應“少不適合俗韻”——因為不懂得鉆營招數,不如守住自己的愚笨,不必勉強混跡人間;《歸園田》回應了“自然愛丘陵”——如果妳有這種天性,妳就跟著它走,這樣這種生活就會自然舒展,得到妳想要的。開頭寫的沖突在這裏解決了。
“方宅十余畝,茅草屋八九間”是展現主人生活簡樸的簡筆畫。然而,雖沒有雕梁畫棟的宏偉,但屋後有榆樹柳蔭,堂前桃花梅花爭奇鬥艷,平淡華麗變得有趣。
“村子很遠,伊壹市場有煙。”溫暖,是模糊的,村落相隔甚遠,所以模糊,就像中國畫家畫遠景時,常常勾上幾筆筆墨。伊壹描述著緩緩升起的煙霧。這兩句話描述的景色給人壹種平靜安詳的感覺,仿佛這個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幹擾。
“狗在深巷子裏叫,雞在桑樹上叫”壹下子把這幅美麗的田園畫卷活了過來。這兩句是套用漢樂府裏的“雞鳴”壹句,“雞鳴高上樹,狗吠宮中”。但詩人從來沒有炫耀自己學識的意思,只是隨手可得。他沒有寫蟲鳴鳥鳴,而是寫了壹個很普通的雞鳴犬吠,因為雞鳴犬吠是農村環境中最有特色的,也是與整個畫面最和諧統壹的。《老子》中所謂的“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百姓老死不相往來”是不是也滲透進去了,就不好說了。從詩歌語境本身來看,這兩筆缺壹不可。恰當地表現了田園生活的風味,卻壹點也不破壞寧靜的意境,沒有嘈雜煩躁感。對比王績的名句“蟬使林靜,音宮山更靜”,眾所周知的所謂“以動寫靜”,未免太過講究和費力。
“家居清凈雜,虛室多閑。”Dusty指的是世俗的雜務,虛擬的房間是安靜的房間。作為壹個官員,總有很多自己不想做的蠢事,很多無聊的應酬。現在我已經擺脫了他們所有人,在壹個安靜的住處過著悠閑的生活。但是,最讓作者開心的不是在這裏的悠閑,而是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我在籠子裏待久了,我回歸自然了。”自然不僅指自然環境,也指自然而不失真的生活。這兩句話再壹次呼應了開頭的“壹點也不俗韻,自然愛秋山”,同時又是點出“歸園”主題的筆。但這種呼應和指向,壹點也不覺得勉強。全詩,從官場生活的激烈無聊,到美麗的田園風光,新生活的喜悅,自然流露出壹種解脫的感覺。這樣的結局既精致又符合邏輯。
這首詩最突出的是描寫景物——描寫園田的景物,用線描的方法把遠近景物交叉起來,生動多彩;其次,詩中多處使用對偶句,如:“陰後檐上,羅塘前。”還有運用對比手法,將“塵網”、“牢籠”、“花園洋房”進行對比,從而突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和對自然的熱愛;無論什麽語言都是清晰清新的,就像白話文壹樣簡單。這首詩呈現了壹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是為呈現這個意境服務的,不求表面之美,所以詩顯得很自然。簡而言之,這就是通過藝術追求和藝術努力達到的自然。
原文
桂田源居齊壹
陶淵明
很少有人不入鄉隨俗,他們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我溜進了仕途網,已經離開賽場十幾年了。
籠中的鳥常常依戀過去的森林,池裏的魚向往過去的深淵。
我想在Minamino開荒,保持我對田野的謙卑。
房子周圍是十畝左右的土地,茅草屋的茅草屋。
柳樹掩映屋檐,桃樹掩映院前李烈曼。
溫暖(ài)遠離人民村,伊壹市場有煙。
巷子裏幾聲狗吠,桑樹被公雞叫了壹聲。
院子裏沒有灰塵雜物,安靜的房間裏有些舒適和悠閑。
長期被困在沒有自由的籠子裏,我今天終於回到了森林。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 ~ 427),東晉詩人、詞作家、散文家。壹個潛伏的、鮮明的人物,私人的寧靜的節日。旬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出生。金淑和宋恕都稱他為陶侃的曾孫。他曾在江州任過祭酒大典,在貞郡參軍,與彭同在。後來他離職退休,離開了事業。擅長詩歌和散文。詩歌往往描寫農村風光和他們在農村的生活,往往隱含著對骯臟的官場的厭惡,不甘隨波逐流的精神,對和平社會的向往;還寫了自己對生命短暫的焦慮,以及順應自然,快樂的生活理念,更有哲學的成分。它的藝術特色既平淡又明亮;語言簡單自然,但相當簡潔,風格獨特。有陶淵明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