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現當代文學三十年》第壹章是《文學思潮與運動》。

《中國現當代文學三十年》第壹章是《文學思潮與運動》。

1911的辛亥革命宣告了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結束,為中國的社會變革創造了基本條件。1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中國民族工業乘機發展,新興社會力量壯大,為新文化、新文學運動提供了物質階級基礎。更直接的原因是,隨著科舉的廢除和學校的發展,新文化教育發展起來,造就了壹大批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獨立開放意識的新知識分子,他們成為新文化新文學運動中的生力軍。

新文化運動本質上是壹場尋求中國現代化的啟蒙思潮。

胡適的《文學改良論》提出了“寫作八事”,也引發了意象派詩人龐德觀的詩歌要靠具體形象的思想,提出了寫“具體”、“能造成贏得人們註意的生動形象”的“新詩”。

文學革命的發起人還通過翻譯作品引進外國文學思想,給與世隔絕的中國文壇吹來壹股清新的現代氣息。比如《新青年》引用易蔔生的特別號等等。

主要分為以下幾年:10。

編號1 10,1917~1927。

第二年是10,1928~1937六月。

第三個是7月10到9月1937。

首先,是白話文的全面推廣;其次,是外國文學思潮的廣泛湧入和新文學社團的氛圍,呈現出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成果;第三次文學理論建設初見成效;四是創作成績顯著。

受不同文學思想和藝術方法的影響,不同創作傾向的作家聚集成文學社團。這對文學的發展意義重大,使具有初步理論自覺的思想落到了實踐中。

文學研究會成立於1921 1,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蔣百裏等為發起人。刊物有《小說月刊》、《文學旬刊》、《詩劇月刊》等。倡導:文藝在開心的時候被當做遊戲,或者在失意的時候被當做消遣的時代,現在已經過去了。我們認為文學是壹種作品,也是壹種非常重要的關於生活的作品。他們以生活和社會問題為主題,特別關註社會黑暗的揭露和灰色生活的詛咒。新舊沖突的書寫總體上傾向於19世紀俄國和歐洲的現實主義,也借鑒了自然主義,重視和強調現場觀察和真實描寫。

創造社。1921於6月在日本東京成立,成員包括郭沫若、郁達夫、陳誠吳芳、田寒木田等。當時都是在日本留學的學生。刊物有《創造雜誌》、《季刊》、《創造周刊》、《創造日》、《創造月刊》、《洪水》等。他們的文學主張是必須忠實表達內心要求,註重文學之美。通常,文學創作的直覺靈感是尊重文學的審美功能的。

新月社,1923由胡適、聞壹多、徐誌摩、梁實秋等人在北京發起。成員基本都是短期在美國留學的留學生。他們接受的外國文學思潮的影響是非常復雜的,他們在思想上傾向於自由主義。

其他活躍的文學社團還有“語絲派”,其成員有周作人、錢、林語堂、劉半農、孫伏羲、俞平伯等。註重社會批判和文化批判,說話隨便,也叫屌絲風格。

在新文學的早期理論建構中,當時的先行者是有陪伴意識的,文學革命反映了歷史發展趨勢,白話文必然取代文言文的正宗地位。

而胡適卻把這種* * *知識理論化,形成壹種人們可以接受的觀念,並加以推廣。活的文學隨時可以取代死的文學,文學的生命完全取決於用壹個時代的活的工具來表達壹個時代的情感和思想。

周作人要求新文學要以人道主義為導向,觀察、研究和分析社會中的“人生問題”,特別是底層人民的“非人生活”。作者必須是嚴肅的,非戲謔的。人文主義是特指個人主義的人類本位主義。作家只有實現自我,占據人的位置,才能談人性,才能為人。

平民文學的主要區別是文學精神的區別,文學精神指的是它的普遍性、真誠性和男女在悲歡離合中的反應。

後來1920,1,周作人作了《新文學的要求》的演講,指出生活派的流弊,容易講功利,以文藝為基礎的工具變成了舞臺上的說教。所以在1923,周出版了批評文集《我的花園》,既強調了對創作個性的尊重,又表達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反對把個人當作藝術的藝術派,反對把藝術當作生活,提倡生活的藝術派。

1921年6月,周作人發表了壹篇題為《美文》的文章,真正在理論上確立了文學散文的地位。以抒情敘事為主體的藝術散文式的審美雜文被置於壹些小說、詩歌、戲劇的位置。。

文學創作的潮流和趨勢,第壹,是理性精神的表現;其次,是感傷情調的流行;第三,是追求個性;第四,它是壹種創造多種方法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