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整體把握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母子之間的深情,母子之間的愛,這樣的親密和親密。為什麽小孩子那麽快樂,那麽天真,那麽活潑,那麽可愛?因為他沐浴在母愛中。愛是溝通。孩子收到母愛,想著怎麽回報。他想到變成壹朵金花,這樣他的媽媽就可以聞到花香,看書而不傷眼睛。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麽作者把孩子想象成壹朵金花?
我們中國人喜歡把孩子比作花,印度人也是。泰戈爾把孩子想象成壹朵金花,聖樹上最美的花,贊美孩子的可愛。金黃色折射出母愛的光輝。人愛花,花也造福於人,這是孩子想要回報母愛的象征。泰戈爾的想象力真的很新穎,很精彩。
2.為什麽孩子要變成壹朵金花,壹次次瞞著媽媽?
看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麽,就能理解他的願望了。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什麽,成為壹朵金花。他們可以看著他們的母親工作,讓他們的母親聞花香,並把它們投射到他們母親閱讀的地方。孩子知道母愛的付出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希望母親表揚他,而是要求母親過上更溫暖的生活。所以他就撒嬌了,就是瞞著他媽。
為什麽媽媽見面會說“妳這個壞孩子”?
如上所述,媽媽哭著說:“兒子,妳在哪裏?”可想而知,失去孩子的母親有多焦慮。這種焦慮的情緒壹定是與時俱增的。壹旦見到她,她又驚又喜,自然會責怪孩子。
給媽媽的紙船
第壹,整體感知
這是遠在他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他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對親愛母親的深情頌歌。
波濤洶湧,狂風大作,遊輪在顛簸中駛向壹個陌生的國度。漂洋過海,離開萬裏,要多久才能回到媽媽的懷抱?雖然美麗壯闊的太平洋在船外,孤獨憂郁的詩人卻無心欣賞眼前的奇景,眼裏含著淚水,正在聚精會神、執著地把紙船疊好,然後壹只只扔進海裏。雖然風高浪急,紙船被浪打濕粘在船頭,但她依然不死心,每天不停地折,希望有壹只永遠流浪到日夜思念她的媽媽身邊。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詞很多,但這首詩有其獨特之處。詩人帶著童真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遊戲世界中找到了壹個中介——壹只紙船,並用它來拓展自己的感情。在詩的第壹、二節,我寫了“折紙船,拋紙船”:“我從不拒絕扔掉壹張紙,/我總是留著它——留著它”,說明詩人這次出門遠行才這樣做,而是思念母親很久了。《折成極小的船》表現了疊放紙船的數量和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詩人“把紙船從船上扔到海裏”後,“有的被風吹到船的窗口,/有的被海浪打濕粘在船頭上”,把精心疊好的紙船扔進海裏後,馬上寫出了令人心碎的結果,暗示讀者漂洋過海到達母親那裏其實是不可能的,給人壹種悲觀絕望的感覺;但詩人依然是“不氣餒每天疊加,總希望壹個只能流到我想讓它去的地方”,方便我媽!俗話說“真誠使石開”,詩人的願望能實現嗎?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表達思想的唯壹途徑。只有這樣,詩人才能排遣悲傷,才能充分表達刻骨銘心的思念。在第三節中,詩人非常想念他,以至於他想象:“母親,如果妳在夢中看到壹只非常小的白色小船,/不要驚訝它會無緣無故地做夢。”如果紙船漂不到母親身邊,就進入她的夢裏吧!“這是妳心愛的女兒,眼裏含著淚水。/萬水千山,請它載著她的愛與愁回家。”點出主題,感情達到最強烈的狀態,讓人感到失望。這是全詩最精彩的壹筆。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以物傳情,賦予了紙船特殊的意義。紙船象征著漂泊的孤獨,思念母親和祖國的心,詩人純潔美好的願望。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麽妳淚流滿面,傷心欲絕?
如果壹個人有過長期離開母親的情感經歷,就能深刻體會這首小詩的感受。壹直在我媽身邊,習慣了,感情鈍化了。壹旦離開,我就遠離了在千山的母親,想念母親的味道是最難受的。有了這段經歷,我們就能理解她的“悲傷”和她的眼淚。
2.用紙船表達感情有什麽好處?
詩歌抒情總是依賴於某種意象。作者在太平洋的小船上無法與母親交流,但幻想的紙船可以承載她的愛與憂愁回家。紙船很幼稚,適合表達孩子的心態。
實踐說明
仔細閱讀這兩首詩,直到妳能背誦為止。然後舉行朗誦比賽來評判獲勝者。
大聲朗讀要仔細反復的指導,比如“妳去哪了,妳這個壞孩子”“我不告訴妳,媽媽”。讀好這段對話不容易,需要反復教,就像唱歌壹樣。
理解以下詩歌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1.“妳去哪兒了,妳這個壞孩子?”
“我不告訴妳,媽媽。”那是妳和我當時想說的。
2.媽媽,如果妳在夢裏看到壹只小白船,
不要驚訝它會無緣無故做夢。
這是妳心愛的女兒萬水千山含淚折的。
求他把她的愛和悲傷帶回家。
這個題目要求學生了解他們對兩首詩中相對含蓄的詩句的想法和感受。指導解題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形象與意境、情感與意義。
1.我媽找了孩子很久,很著急,很擔心。當她看到孩子時,她又驚又喜。她罵孩子二話不說就走了,這讓她很著急。
至於我,我這麽有魅力,能為我媽做點好事我就開心了,還得瞞著我媽,讓她琢磨不透。
2.這些詩表達了女兒對母親深深的愛,表達了思念母親的痛苦和悲傷,在太平洋的小船上呼喚母親。希望她媽媽能想到她離家後的感受。
三△這兩首詩借助壹個具體的意象表達了對母親的愛。請用這種方式寫壹段話或壹首詩來表達妳對父母的愛。
為了使學生明確這種做法的要求,他們必須借助圖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我應該使用什麽圖像?這要註意兩首詩中的想象。泰戈爾想象著“我變成了壹朵金花”,冰心想象著紙船漂洋過海送親情,兩人都想象著壹種表達對母親的愛的方式。我們也可以想象另壹種方式來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
第四,課後讀冰心的星星和泉水,朗誦表現母愛的詩詞。
可以先看《文學名著導讀》,再找本書看。
教學建議
壹、引導學生自己讀《金花》,把握孩子的小願望。
發人深省的問題可以設計為:
——“我”為什麽要成為壹朵金花?為了好玩?和媽媽玩捉迷藏?為了實現我的小願望,給媽媽帶點快樂?
——“看妳工作”“妳會聞到花香”“把我的小影子投在妳的書頁上,就在妳讀書的地方”,都是為了什麽?
第二,引導學生自己讀《金花》,重點是文末含蓄的詩句。
可以討論:為什麽母親反而責怪孩子?還叫“妳這個壞孩子”?什麽語氣?孩子為什麽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很多好事?
第三,引導學生自己閱讀《紙船》,重點是“眼淚”和“悲傷”
母親愛女兒,女兒愛母親。很容易理解,但“眼淚”和“悲傷”才是難點。如果妳理解他們,妳就能理解思念的感受和痛苦。由此,我們可以理解詩人為什麽異想天開,要在太平洋放壹只紙船,“乞求他把她的愛和悲傷帶回家”。
第四,教學設計
識字和寫作
躲:不要讓人知道。
禱告祈求上帝保佑。
顏(y m 4 n)
②《金花》
1.閱讀。
2.說說整體感覺。
3.內容討論。
(1)作者為什麽把孩子想象成壹朵金花?
(2)孩子為什麽要做壹朵金花?為什麽要瞞著媽媽?
(3)為什麽母親看到孩子會說“妳這個壞孩子”?那是什麽語氣?
4.再讀壹遍。
(3)紙船
1.閱讀。
2.說說整體感覺。
3.內容討論。
(1)折紙船為什麽在流淚?為什麽除了愛還有悲傷?
(2)為什麽要借紙船來抒發感情?
(4)閱讀比賽
(5)家庭作業
“討論與實踐”(2)和(3)是可選的。
相關數據
壹.作者簡介
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出生於地主家庭。留學英國。1921年,在桑蒂尼蓋登建立了壹所國際大學。用孟加拉語寫作,壹生創作豐富。早期作品有詩集《暮光之城》、《晨歌》和劇本《和尚》、《國王與王後》。從1903開始,發表了《小沙》、《沈船》、《戈拉》等長篇小說,《莫吉多塔拉》、《郵局》、《夾竹桃》等劇本,詩集《吉檀迦利》、《月牙兒》、《園丁集》、《飛鳥集》等多部短篇小說。他對英國殖民統治下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婦女的悲慘境遇表示同情,譴責封建主義和種姓制度,描寫帝國主義和官僚的獨斷專行,也反映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與正統印度教的沖突。詩歌有清新的風格,有民族的風格,卻又神秘感傷。他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歌曲《人民的意誌》,1950被定為印度國歌。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選自《辭海》修訂版1999)
二。冰心前1923(李存光)
冰心(1900—1999)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祖籍福建長樂,1900年6月5日出生於福州。
冰心的父親是壹名思想開明的海軍軍官。小時候,她在山東煙臺待了七八年。冰心對大海印象深刻。在她早期的作品中,她經常深情地描寫大海。冰心年輕時閱讀中國古典小說,大量翻譯外國作品。七八歲的時候,她嘗試用白話文和文言文寫小說。1911年,全家回到南方福州;次年,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院。1913、隨家人去了北京,第二年秋天進了教會學校北滿女子中學。我在這裏學到了壹些新知識。“同時,由於基督教的影響,我形成了自己的‘愛’的哲學”(《冰心全集》序言)。1918,冰心以學醫為目的考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次年學校並入燕京大學);後來他改變初衷,轉入文學。他以1923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藝術系。
冰心屬於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湧現的第壹批現代作家。她是最著名的女作家之壹,也是文學研究會的重要成員。
五四的浪潮把冰心從狹隘的家庭和教會學校中席卷了出來。她參加罷工、遊行、集會和街頭宣傳活動,熱心閱讀《新青年》、《新潮》等雜誌,發表過壹些宣傳文章。在新思潮的鼓動下,1965438+2009年9月以冰心為筆名發表了第壹部小說《兩家人》。小說通過對比描繪了兩個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表明了改善家庭生活對事業的必要性。此後,她發表了揭露社會、家庭和女性生活問題的“問題小說”,如《當妳孤獨無助和貧窮的時候》、《去中國》和《莊紅姐姐》。這些小說表現了冰心對封建勢力和社會現狀的不滿,但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軟弱憔悴。當眼前的問題做完後,冰心抓住記憶中活躍的東西,寫出了描寫下層官兵生活的小說,比如《魚》和《壹個不重要的士兵》。“五四”高潮後,冰心“退到狹隘的家庭圈子裏,去描寫和歌頌階級社會所不可能的‘人類之愛’”(《冰心小說選集》序言)。超人、吳等。都是以“愛”為哲學來理解生活的作品。
同時,她寫散文。《笑》發表於1921,委婉地表達了對生命的熱愛,在新文學運動初期被視為具有典範意義的“美文”。1922,往期發布。這組散文描述了童年留下的壹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從1919年冬天開始,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她不時用幾句話記錄下自己的“零碎想法”。後來在早報“新文藝”專欄發表,1923發表為《星星和泉水》。這300多首無題格言警句自由詩,以自然和諧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感受和對人生哲學的思考,贊美了母愛、人間之愛和自然。它們篇幅短小,文筆優美,寓意深遠,表現了女性作家獨特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在五四新詩界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巨大的影響。1923年秋,冰心到韋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
(李存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三,對金花的雙重解讀(劉·)
《金花》篇幅短小,寓意豐富,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月牙兒集》的代表作。寫的是壹個想象——“如果我變成壹朵金花”(第壹句),由此生出想象——壹個神奇的孩子和媽媽“捉迷藏”,形成壹個耐人尋味的畫面,展現親情,展現人性的美好與神聖。這樣的圖片可以從各種角度來看,並試圖找出各種意義。
乍壹看,我們看到的是壹幅孩子們玩耍的畫面。圖中的中心人物是“我”——壹個聰明可愛的孩子。心血來潮,“我”變成了壹朵金花,壹天陪媽媽玩三次。第壹次玩,媽媽祈禱的時候,我悄悄打開花瓣散發香味;第二次玩,我媽念《羅摩衍那》的時候,我在我媽念的那壹頁投下了自己的影子。第三次打,我媽拿著燈去牛棚的時候,我突然跳到我媽面前,打回了原形。“我”消失了壹天,但我壹直和媽媽在壹起。“我”很幼稚,但我保守了我的秘密,他媽媽卻不知道。最後她媽媽問“我去哪了”,他說“我不告訴妳”,這是壹個驕傲而善意的“謊言”。細節上,“我”的奇怪行為隱藏著對母親的依戀:散發香味是對母親依戀的秘密表達;在母親讀的那壹頁投下陰影,是對母親的遮擋,是對母親依戀的隱秘表達。簡而言之,“我”是在用孩子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感情。
作品雖短,但情節完整,情節發展有浪。人物性格在劇情發展中展現:“我”天真活潑,聰明狡詐,天性善良;母親安靜、虔誠、善良、慈愛。善良和仁慈是母子性格的主旋律,而“我”的“狡猾”和母親的“欺騙”與主旋律旋律不和諧,產生壹些微妙的變化,產生強烈的興趣。
至此,我們已經領略了這首詩豐富而有趣的詩意。但是,如果泰戈爾的詩歌創作僅限於此,那就不是偉大的作家泰戈爾;泰戈爾優於壹般詩人的地方在於,他能在壹般詩人的感情和思想止步的地方走得更遠更深,進入妙悟和“忘我”的境界“詩在精神中吸收,會枯竭,會增添輕蔑”(嚴羽《滄浪詩話》)。如果我們越來越深入到金花,我們會發現更令人驚訝的東西。
擺在我們面前的,竟然是另壹幅神仙圖。畫面的中心依然是“我”——壹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這個精靈擁有無所不能的神性。當它動了心思,就變成了壹朵金花;金花在印度的聖樹上盛開。詩人詠此花,內在蘊含著對上帝的虔誠,營造出宗教氛圍。此外,我母親是壹個虔誠的宗教人士,保持著冷靜安詳的性格,這也給她的詩帶來了壹點宗教氣息。精靈可以上上下下,可以隨意搖擺,可以隨意跳舞,可以隨意開花,可以隨意散發香味。最後我動了心,又變成了壹個人。它所做的事情具有無限的自由,這絕不是任何人體所能比擬的。當然,它不僅具有神的能力,還具有神的品格——也就是上面所說的善良和愛。既然這種善良和愛來自小神——來自疾風沙塵的天界的小神,那它就是神秘而崇高的。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這首詩的主題和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就是贊美上帝。原來詩人宣揚的是具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宗教情懷增強了詩歌的感情,宗教思想增強了詩歌的主題。
後壹幅圖的意義值得更多的關註。大多數人只能真正寫出孩子的嬉鬧和與母親的親密;只有泰戈爾能寫出被人格化的神靈的蹤跡和心理,而且像流水壹樣輕盈、巧妙、自然。他寫東方詩歌,寫東方文化的神秘和寓意。在這壹點上,他的詩歌也與西方詩歌大相徑庭。雖然歷史上西方詩壇受到過宗教思潮和情感的影響,但進入現代社會後,這些思潮和情感逐漸淡化和異化。沒有壹個著名詩人見過像泰戈爾這樣對上帝如此癡迷的信仰,把贊美上帝作為詩歌創作的主題。因為泰戈爾生活在壹個佛教為國教的國家,他是壹個東方文化培養出來的詩人。縱觀泰戈爾的散文詩,處處都能感受到濃厚神秘的宗教氣息。詩中常有神仙的“鱗爪”。雖然沒有指明神的名字,但“妳”、“他”、“她”等指示代詞通常表示或暗示要贊美的神。因此,可以說,贊美上帝是泰戈爾詩歌創作的基本母題,也是《金花》的深層主題。
當然,我們可以僅從世俗的、世俗的主題來解讀這首詩,但那畢竟是膚淺的,不符合泰戈爾詩歌的本義期待;如果借助我們對宗教感情和思想的理解來解讀(雖然我們不以此宣揚宗教),作品的意義就會變得深刻而深刻,我們幾乎可以把握詩人的感情和思想。
(選自《中小學教材教學》第9期2001)
四、冰心《送紙船母親》(範伯群、曾華鵬)的創作背景
1923初夏,冰心以優異的成績從燕京大學畢業,獲得“菲特菲”榮譽學位金鑰匙。並接受了燕京女子大學的姐妹學校——美國韋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準備赴美留學。這個勤勤懇懇探索人生的學生兼作家,如今正站在人生新航程的起點上。她說:“為了生活,我已經自告奮勇,揮淚作這壹次‘弱遊’!.....我要從現在開始走上偉大的人生之路!.....所以不要難過,我親愛的媽媽!我用血淚推開了神秘的生命之門。因為巨大的代價,我會從現在開始接受生活,享受生活。”冰心遠離家鄉的漫漫征途和他的“虛弱之旅”是為了探索文學的寶庫,用手中的金鑰匙打開生命奧秘的大門。然而,對於這位女作家來說,她為這次遊學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那就是在她女性細膩而敏銳的神經上承受著難以承受的負擔——忍受著讓她靈魂顫抖的離別之痛。所以,冰心當時的散文和詩歌所表達的離別之情,給我們留下了描寫離別之痛的最細致、最真實、最悲涼的篇章。這段時間,這個融音樂與美的家庭,在父母兄弟之間,當面做出了“最自然”的強顏歡笑,都是那麽“自欺欺人,互相安慰,咽下無數眼淚……”只是壹個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哥哥和孩子的壹段小聲對話:“姐姐走了,我們家就像丟了壹顆珍珠!”父親背後的嘆息,母親強忍的淚水,我用告別的名義拖延和朋友的時間。因為剛入門就覺得難過,所以哥哥姐姐們都不敢默默坐在壹起。有時他們圍著大荷花缸跑來跑去,互相潑水取樂,用這種與年齡不相稱的狂歡來掩飾內心的痛苦。總之,離別讓這個家的壹切都變得不正常。“這幾個月來,我們曾經為對方亮過心,卻又心軟又難過,不敢揭這層紙。”但說到離別,我反常地裝作什麽都沒發生:“我居然笑了!我說,“我們走吧!”就像對著空氣說話,聲音似乎來自空氣。我聽了很震驚。我誰也沒看,就拉開窗簾出去了。”“只是這樣淡淡而倉促的告別,既不感人也不悲壯,白白浪費了這幾天的心力!“冰心在長期過著這樣“不真誠”的生活後,離開了家人。那是8月3日,1923,她乘普京列車南下。直到火車緩緩啟動,我在車上看《中國文學史》時,才看到書頁空白處寫著幾個大字:“別忘了曉曉”,這是她最小的弟弟冰姬的筆跡。這就露出了薄薄的紙,讓她死壹般沈重的心感到非常難過。
冰心於8月5日抵達上海,稍作休整,於8月17啟程赴美。她在《送小讀者·通信7》中告訴她親愛的孩子們:
17年8月的壹個下午,五顏六色的紙帶從約克郡郵船無數的窗口飛出,被遠遠地拋向岸邊。送別的人抱著他們的時候,我的心是多麽的飛揚和哀痛啊!
無數告別的人,在最遠的河岸,只是捧著這最後斷絕的音符,把這個龐然大物,承載著最重的悲傷,飄走了!
1年8月9日抵達日本神戶,8月21日遊覽橫濱。這短暫而漫長的船上生活,讓冰心日日夜夜徘徊在海洋女神的懷抱裏。她常常站在籬笆旁看著:“藍極綠,凝為壹體。夕陽的金光,像壹條蛇,直接從地平線上,到別人站的地方。從天空到船前的水面,從淺紅到深綠,變成了幾十種顏色,壹層壹層,壹個接壹個。-孩子們,我討厭我不會畫畫。文字是世界上最沒用的東西,我寫不出這種空靈奇妙的景象!”這波光粼粼的海浪勾起了冰心童年的回憶。在潮水中,珍愛的童心和曾經的玩伴活躍在她的大腦中樞。所以,在船上,冰心“已經完全回到了小時候的處境,轉圈扔沙袋,樂此不疲……”在這個“愛的哲學”的三大支柱——母愛、童心和自然中,只有“童心”和“自然”巍然屹立在他面前,而這三大支柱中的“母愛”在離家的生活中已經被奪走了。沒有了這個重要的支柱,冰心覺得整個靈魂有了壹種無法控制的傾斜。為了擺脫這種苦惱的狀態,哪怕是減輕十分之壹的負荷,她在船上寫下了《憂郁》、《紙船》等詩篇。在雨中遊覽橫濱,加上靈魂不平衡的傾斜,使她在船上病倒了。她在《憂郁》中寫道:
夢裏的母親
在我生病時安慰我,
傾訴地熱人的情話——
醒了幾次,
藥杯不在我手裏。
海風勢不可擋,
燈還亮著,
我的心
多麽憂郁啊——什麽也沒有!
《憂郁》是根據壹個夢改編的:“那天晚上我夢見我媽來了,摸著我的額頭說,‘很熱——吃點藥吧。“她讓我拿著藥杯喝。我認為藥是黃水。我壹下子就喝完了,但我在夢裏以為是橙汁。醒來時聽到圓窗外海風呼嘯,翻了個身又睡著了。第二天燒退了。”這種思念的母親病了,因為她康復的夢,成了詩。這些感傷的詩句,被建成壹個臨時的腳手架,代替被抽取的梁柱,以保持心靈的平衡。《紙船——給母親》也是在太平洋的船上寫的。詩的立意是把對母親的思念寄托在童心未泯的天真行為上:她折成許多小紙船,扔到海裏,有的被風吹到船裏,有的被海浪打濕,粘在船頭,但她還是高興地折成紙船扔了:
媽媽,如果妳在夢裏看到壹只小白船,
不要驚訝它會無緣無故做夢。
這是妳心愛的女兒含淚折的。
萬水千山,請它把她的愛和憂愁帶回家。
冰心在國外的三年,因為遠離母親,常常沈浸在母愛的記憶中。所以她在這三年裏為母愛而歌,這在她這壹時期的作品中占了很大的篇幅,使冰心成為世界文學中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壹。當然,冰心不僅用淒美的文字謳歌了母愛,還寫了她作為航海家的女兒在大海中與風浪搏鬥的故事,並以勝利者的驕傲自豪地說:“大海證明了我的確是父親的女兒。”這些話裏,也透露出壹個“磨刀霍霍向敵人”的鬥士的豪氣。去鄉下之前,她爸爸對她說:“妳橫渡太平洋都暈船,就不配做我的女兒!”"因此,當她聽說風暴要來的時候,她感到了壹種"無名的喜悅",就像壹個初出茅廬的自信戰士,躍躍欲試,躍躍欲試。當她看到同伴們在搖擺的海船上互相倚靠;當她口中默然,面上冷清,思緒飛掠而過,如劍下龍宮赴宴般登上了船的頂層甲板。冰心說:“就像女神下海召宴;也像是給敵人磨壹把劍。對手是壹個有名的健康人,但他有幾分勝算。“這種寫法雖然在她去中國寫的章節裏不多見,但也是獨壹無二的,在女性的風韻中透露出壹種英氣,與表現母愛的文采略有不同,風格和諧。
(選自《冰心的故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版)
動詞 (verb的縮寫)《送紙船的母親》(潘松德)賞析
1923初夏,冰心從燕京大學畢業。同年8月17,她從上海乘坐郵船約克郡號赴美留學。8月19抵達日本神戶,8月21遊覽橫濱。從寫作時間來看,這首詩是詩人在訪問橫濱後的第六天,在繼續駛向大洋彼岸的海輪上寫的。
波光粼粼的海浪,洶湧澎湃的潮汐,復活了詩人熱愛大海的童心;綠色的海水和飛翔的海鷗讓詩人再次接近自然。在從吳淞口出發後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愛”的哲學三大支柱——母愛、童心、自然,此時只有“童心”和“自然”能夠復活和再現,而“母愛”因為遠離母親而無法靠近。所以詩人特別想念母親,甚至因為想念母親而生病,因為在夢中見到母親而康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深情。
詩的第壹節以他幼稚的行為——折紙為舟開始,說他拒絕在海船上拋棄壹張紙,壹直把它折疊成壹只小船,扔進大海。看似平淡的絕句,為感情的爆發做鋪墊。第二節描述了從船上扔出的紙船的下落。“有的被風吹到船上的窗戶裏,有的被海浪打濕粘在船頭。”所有這些歸宿都不符合詩人的真誠願望。她“總是希望壹個只能流到我想讓它去的地方。”為此,她“仍然不氣餒,每天折疊。”由此可見她欲望的強烈和真誠。至於紙船預計流向何處,詩人在這壹節並未說清楚,因而引起懸念,耐人尋味。詩人自然明白紙船不可能流向母親,於是詩的第三節翻出新意。詩人夢見在他母親的夢裏看到壹只白色的小船。如果這種想象還是壹般的話,“不要奇怪它無緣無故做夢”就說明了詩人想象的奇特。那麽,為什麽不讓媽媽對船的夢感到驚訝呢?詩人用“死以示誌”的方法。在詩的結尾,他指出,想象中進入母親夢境的紙船,是她含著眼淚折的。她祈禱紙船將她對母親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傷感帶到她身邊。這個結尾是全詩的高潮。
懷念母親的感情,寫起來比較抽象,容易空洞模糊。這首詩立意新穎,詩人運用了托物抒情的手法,所以感情的表達生動、具體、含蓄、深刻。此外,這首詩的線條很長,語調緩慢,與對母親長久的思念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