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人們喜歡收集古代歷史和家譜的信息。他模仿15世紀的英語詞匯和拼寫,假裝是15世紀布裏斯托爾修道士詩人托馬斯·羅利寫的,並聲稱在布裏斯托爾的聖瑪麗-拉德克利夫教堂發現了羅利的手稿,於是公之於眾,取名“羅利詩歌”。
查特頓虛構了壹個名叫威廉·坎寧的人物,他是布裏斯托爾的商人,後來成為了布裏斯托爾的市長。《羅利詩集》是壹系列以坎寧為中心人物的故事傳說。其中,主要詩歌有《布裏斯托爾悲劇》(又名《查理斯·博丁爵士之死》(1772)和壹首優秀的慈善歌謠(1777)。最好的壹首詩是查特頓在1768年寫的,當時他還不到16歲。比如歌者的詩歌,很有力量,有中世紀詩歌的韻味。
此外,查特頓還寫了諷刺詩《叛教者威廉》(1764)和喜劇歌劇《復仇》(1770)。1769年,查特頓將《羅利詩集》中的幾首詩寄給了英國著名學者、作家霍勒斯·沃波爾。霍勒斯·沃波爾非常欣賞這些詩,真的認為它們是15世紀的作品。後來,霍勒斯·沃波爾把這些詩給詩人托馬斯·格雷看,格雷立刻認定它們是偽造的。霍勒斯·沃波爾把它們還給查特頓,並停止了與查特頓的通信。
查特頓於1770年來到倫敦,試圖在壹本雜誌上發表他的《羅利詩集》。他在倫敦孤苦伶仃,窮困潦倒,卻不願借錢,也不願乞討,最後絕望地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