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有情節,有場景,但情節很小,場景也固定在壹個背景上。這壹幕,有特寫。劇情是壹個人在雪地裏的不同表現,場景有雪,十壹個人的場景,壹個人的場景。詩歌通過暴風雪中十個人與壹個人的對比,突出了暴風雪中“壹個人”的獨特性。此人是詩人的肯定和希望,他的表現令人欽佩,堪稱能抵禦各種打擊的精神楷模。
這位詩人在2000年21世紀初寫了這首詩。在中國社會大變革時期,各種思想並存,世俗主義、實用主義、庸俗主義、金錢至上的價值觀處於絕對優勢,而人文精神被邊緣化,完整人格被輕視,文化精神正在衰落。這首詩可以說是這壹時期中國社會中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所處環境的典型寫照。李尚朝是壹個具有理想主義人格精神的詩人,這也是他自己深刻的體驗。
詩中環境惡劣:漫天飛雪,讓人分不清東南西北。這種環境對每個人都是壹種考驗,它象征著壹種世俗化傾向的文化背景。在這種背景下,大部分人都會改變。詩人說他們是“傾”和“十倒”,其中“十”是多數,“壹前”是壹。還有,大多數人在這種環境下都是弱者:“十個人看見了臥倒的草”;而有幾個人是明確而堅定的:“壹個人看見壹棵站著的樹”。正如另壹位詩人在上世紀90年代寫的那樣,“別人掙錢就彎著腰/我們寫詩就直著腰”。然而,幾年之後,情況就不太壹樣了。在風雪裏,少數有獨立人格的文化人無法左右所有人的傾斜姿態。他只能努力保持自己的形象:“壹個人站著像多年前的火/雪花,壹句話也不說。”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在這個貧窮的時代做壹個詩人,就是要在吟誦中探尋上帝隱藏的痕跡。正因為如此,詩人才能在壹個全世界都沈浸在黑夜中的時代表達自己的聖潔。”這種詩人的形象可以在李尚朝找到。他在90年代初就有壹個詩意的觀點:“我知道堅持壹個理想很難,就像活著壹樣。”但是他已經堅持了十幾年了。這是壹個詩人難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