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站著。沒有悲傷和快樂的手勢,
壹半在塵土中,
壹半在風中飛舞;
壹半在陰涼處,
半沐浴在陽光中。
很沈默,很驕傲。
從不依賴,從不尋找。
如果有來生,會化作壹陣風。
瞬間可以變成永恒。
沒有感傷的情懷,沒有感傷的眼神。
有壹半在雨中灑脫,
他們中的壹半在春天旅行;
孤獨,孤獨地遠行,
帶走所有模糊的想法,
不曾錯過,不曾愛過;
如果有來生,做壹只鳥,
穿越永恒,沒有迷路的煩惱。
東方有熾熱的希望,
南方有溫暖的巢穴,
把夕陽趕回西邊,把芬芳喚醒北邊。
如果有來生,
我希望每次我們見面時,
可以變成永恒。
擴展數據
關於三毛《寫給自己》中收錄的詩詞,網上有壹個傳言。
原文不是壹首詩,是壹段話。出自邱瓊的小說《此生所作皆已》,原載於茶添香網站。
後來被互聯網人加上,類似於《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這首被謠傳是泰戈爾的詩,其實是集體創作。
三毛(1943-1991年65438+10月4日),女,原名(毛)平(後改名),中國現代作家,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人。1943出生於重慶,隨父母移居臺灣省。
1967去西班牙留學,然後去了德國,美國等等。1973定居西撒哈拉沙漠,嫁給荷西。1981回臺灣後,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辭去教職,專註寫作與演講。
三毛的作品感性真實,沒有過多的粉飾,卻展現了生活的本來面目,生活的智慧和情趣。她的作品裏,沒有花花月月,卿卿我我,還有壹般愛情作品裏描寫的唧唧喳喳的話。即使她在《婚姻》中寫了婚前與荷西相戀時的生活,也只是寫了他們如何在寒風中坐在西班牙公園的長椅上,思考如何解決溫飽問題。
三毛經歷了陰郁的少女時代和多災多難的青年和中年,這使悲傷成為她作品的基調。這種對痛苦的敏感壹直保留在三毛的性格中,並對她以後的寫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她用善良、悲傷、憐憫的目光關註著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所以作品中的臺詞總是充滿了悲傷之美。比如在《啞奴》中,三毛成功地為我們刻畫了壹個生活在深重苦難中,沒有人身自由,卻充滿愛和智慧的黑奴形象。
在他的文章中,三毛畫了很多人物和風景的速寫。她寫的總是原始自然,沒有任何人工雕琢。三毛刻畫的人物也是通過素描人物的外貌和語言來再現真實的人物。三毛立足於生活現實,在許多方面表現了人物矛盾統壹的性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的作品充滿了抒情的色彩。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她的文字總是透露著女性的柔美和細膩。沙漠中的酒店描述了和外籍丈夫荷西壹起吃中餐的樂趣: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並沒有成為他們和諧生活的障礙,反而成了夫妻倆快樂的源泉。
《婚姻》記錄了她與荷西在沙漠中倉促成婚的戲劇性過程,各種荒唐與莊嚴的婚禮儀式交織在壹起。?
資源百度百科-如果有來生百度百科-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