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小學古詩詞教學方法初探

小學古詩詞教學方法初探

導讀:小學語文教材選的很多古詩詞,立意高遠,構思新穎,語言清新,趣味性豐富。在教學中,我體會到要善於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品味古詩詞,分析古詩詞的語言,發掘古詩詞的趣味,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收古詩詞的精華,發掘古詩詞的真諦,豐富學生,做到“聰明”。

小學古詩詞教學方法1。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壹)教學方法枯燥,缺乏美感。

現在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古詩詞的時候還是用“講解題目,認識詩人”。解決難詞,翻譯整篇文章;這樣的順序,整個過程流於形式,平淡無奇,缺乏美感。課堂上,老師為了讓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含義,盡量做到淺顯透徹。雖然通俗易懂,但無形中削弱了詩歌的美感,導致課堂氣氛沈悶,學生提不起興趣。此外,學校還缺乏課外實踐活動,對校園古詩詞文化建設漠不關心,使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古詩詞的啟迪和美化。

(二)學習方法單壹,缺乏靈活性

古詩詞的學習,由於小學生覺得枯燥、晦澀,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依賴古詩詞的翻譯。其實,古詩翻譯只是幫助學生感受詩意、欣賞詩歌、品味詩歌的壹種方式,而不是學習古詩的主要方法。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體會到詩歌的美,靈感和創造力大打折扣。

(三)角度偏差,缺乏趣味性

目前很多老師的教學角度是不正確的。自從新課標明確指出背誦古詩詞的數量後,很多老師采取了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大量背誦,大量寫作,以達到“量”的積累。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從而失去了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更不用說受情緒的影響了。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研究

(壹)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非常正確。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提前準備壹個準確的教學設計是很有必要的。壹個準確的教學設計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課堂輕松高效。我經常使用的是課前提前引入背景教學,以講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這個寫作背景,這樣既能增加學習的樂趣,也是積累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

比如,在學習《靜夜思》的過程中,我簡單地向學生介紹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壹是為了引起學生上課的興趣,二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詩人在詩歌中的思想感情。李白寫下了這首聞名中外的詩《靜夜思》。

(二)利用壹點時間教學生古詩詞。

通常在學生晨讀的前幾分鐘,我會安排學生背誦壹首詩。第壹,通過閱讀和背誦,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其次,學生的記憶力在早上更好,所以不受其他事情的幹擾,記憶效果更明顯。利用早上的黃金時間,引導學生在三五分鐘內朗讀和背誦壹首新的古詩詞,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壓力,又能讓他們盡快進入學習狀態。這確實是壹個多管齊下的方法。而對於詩歌的選擇,要盡量選擇壹些經典的標題。通常我會選擇300首唐宋詩詞和壹些主要詩人的重要作品的標題,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的詩詞,還有李煜、李清照的詩詞。而且在初始階段,詩歌的選擇往往比較通俗易懂,語言節奏也比較優美,用來增強學生閱讀和背誦詩歌的興趣。

(三)註重記憶和積累

1.讓學生熟悉它。

平時教古詩詞,總覺得不知如何下手。對於小學生來說,妳想讓他們理解單詞、詞、句的意思嗎?還是只是大聲朗讀?經過查找資料、實踐和反思,發現古詩詞閱讀教學自始至終都應該是“讀”,以“讀”、“論”、“評”等板塊靈活穿插,直至成為背誦。壹、閱讀:讀出正確的讀音,認識生詞。首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學習,讀出正確的讀音,理解每壹首詩;二是看:圖文結合,圖片就懂了。看課本,基本上所有的古詩都有插圖。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結合詩歌,幫助學生理解壹些詩詞和作者想表達的壹些情境。

三是討論:通過閱讀探索合作,了解感受。在教學中,要改變教師壹言堂的現象,給學生積極探索的時間,讓他去嘗試理解和領悟古詩詞的文字和韻味,增強對古詩詞朦朧的理解。長此以往,孩子自學古詩詞、理解詩詞的能力會逐漸加強。第四是念經:主動展示,深情誦讀。通過讀、讀、討論,讓學生對古詩詞爛熟於心,然後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以“詩對詩”、“詩對詩對龍”的形式反復背誦,達到熟讀、背誦的境界。

2.閱讀和寫作來加強記憶

古人強調學習要“眼對眼,口對嘴,手對手”,也就是說,僅僅多讀書並不能達到積累古詩詞的目的,妳還必須在讀書的同時下功夫。“記性好不如文筆差”,也是這個道理。在古詩詞教學中,大多數學生應盡量及時默寫下來,以更好地達到用古詩詞陶冶情操的目的。

第三,結論

總之,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古詩詞在我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古代藝術殿堂,引導他們發揮無限的想象力,體驗古詩詞的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哲理美,讓學生在對古詩詞的熱愛中去欣賞和學習,從而縮短古詩詞教學的距離,產生美。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首先分析了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具有壹定的現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