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德國的習俗是什麽?

德國的習俗是什麽?

德國習俗:德國的擇偶方式

今天,德國的年輕男女有各種各樣的機會接觸。他們通過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介紹,或者在舞會、旅行等文化活動中認識,然後經過壹段時間的戀愛最終決定結婚。他們享有充分的戀愛自由,這與現代西方國家並無二致。但是,在擇偶方面,德國有壹些有趣的習俗。

1.老橡樹

在布裏德格來姆,都道森林裏有壹棵著名的老橡樹。人們稱之為“老橡樹月”。關於這棵老橡樹有壹個美麗的傳說。相傳600多年前,壹位王子在與敵人的遭遇戰中遇險,被壹位美麗的少女所救。王子和女孩壹見鐘情,結下良緣。為了報答女孩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裏種下了這棵橡樹。後人羨慕王子的奇遇,紛紛來此觀看,希望能巧妙地認識對的人。確實有壹些男女通過橡樹傳遞愛情電波,在樹下舉行婚禮。久而久之,老橡樹扮演了“長者”的角色。每天都有壹封寫著“都道森林布裏德格來姆橡樹區D-2420號”的情書被郵遞員投進老橡樹的洞裏。這些信是公開的,每個人都可以打開。等待在“月老”身邊的年輕男女通過閱讀它們來尋找他們的如意郎君。如果找到了靈魂伴侶,可以溝通壹下,約個時間見面。據說,超過5000名年輕男女通過橡樹結婚。現在老橡樹的故事越傳越遠,以至於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為了尋找配偶,都給老橡樹寄情書。每年這樣的情書多達800封。

2.象棋是為了生活

在柏林的西南部,有壹個叫希喬貝克的小鎮。數百年來,這裏的人們壹直非常熱衷於象棋活動,甚至連執勤警察的帽徽也被設計成棋盤圖案,教堂的塔尖上還安裝了棋盤來指示風向。當人們早上起床時,他們可以看到當地官員在他們的棋盤上帶著官方文件去工作。這裏的人從小就學習下棋,學校有“象棋班”幫助孩子從小學習下棋。正是因為這種棋藝習俗,女孩擇偶時,男方棋藝的高低成為主要條件。壹個年輕人在向女孩求婚之前,必須先和女孩的父親競爭。如果小夥子贏了,會受到姑娘家人的熱情款待,婚姻就有了保證;如果年輕人輸了,那我很抱歉,但婚姻要等到棋藝提高之後。

3.白樺樹送去深情

德國波恩,小夥子通過贈送白撣子樹這種詩意的形式,表達了對心愛女孩的愛慕之情。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夥子都會在4月30日或5月1日的午夜,砍下壹棵枝葉柔嫩的小白樺樹,放在姑姑家的陽臺或院子裏,通過翠綠的小樹表達深深的愛意。在這個季節,波恩的街道上、庭院裏、陽臺上都可以看到小白柳。有些漂亮的女生會同時在院子裏種幾棵白樺樹。這種情況下,女生會喜出望外,而送白樺樹的男生只能耐心等待女生的回復,不能催。壹旦得到女孩的認可,小夥子就可以再給女孩壹枚寶石戒指,女孩會用親吻的方式感謝她,並接受求婚戒指。過了壹段時間,雙方確信彼此相愛,就互贈銀戒指表示訂婚。結婚時互贈金戒指,表示他們的愛情像金子壹樣純潔。

4.電影擇偶

在德國,婚姻管理部門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年輕人解決婚姻問題,其中壹種方式就是以電影廣告的形式幫助壹些“待嫁”的女孩解決婚姻問題。女生在片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華,尤其是做飯、縫紉、打掃房間等家政特長。壹個很普通的女孩,通過攝影師和導演的高超處理,往往是壹個很可愛很完美的女孩。這些電影被帶到由孤獨的男人和幾個女人組成的孤獨的心協會放映,單身男人可以從電影中選擇他們心愛的配偶。好看的電影往往會給人留下很好的第壹印象,但很多人在見到真人後,覺得自己並沒有電影中的人物那麽理想。

德國習俗:德國出生的習俗。

德國人口年出生率始終是世界最低的,戰後人口增長主要依靠移民。在這樣壹個出生率低的國家,壹個家庭多進口幾個孩子,真的是壹件大事。其實早在女人懷孕的時候,就會受到各方面的保護。有許多習俗和習慣是為了保護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健康成長。在德國符騰堡州的農村,孕婦是非常受尊敬的客人。她可以進別人的果園摘水果品嘗,她可以在隔壁桌吃飯。那裏的人們認為孕婦的到來象征著新生和豐收。另外還有壹些習俗:孕婦晚上不要出門,怕黑暗中的巫鬼傷害胎兒;孕婦不能看醜的東西,怕寶寶以後長得醜;孕婦不能走十字門,也不能走晾衣繩下面,否則會造成難產,傷害胎兒。雖然這些習俗充滿了封建迷信,但也可以看出人們對孕婦的關心。在以基督教為主的德國,父母在新生兒出生前就已經為他找到了教父教母。孩子壹出生,家裏人就和教堂約好,由牧師或神父給孩子洗禮。

①教父和教母

在德國,新生兒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很久就會在親戚朋友中尋找教父教母。因為教父教母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寶寶的父母在選擇上非常謹慎。孩子的父母在給孩子選擇教父教母的時候不壹定要選擇壹對夫婦,但是要誠實可靠,受人尊敬,有信譽。當然,首先要征得自己的同意。壹般被邀請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都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是壹種榮譽,願意承擔這個責任。認教父教母的初衷是在宗教信仰上幫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責任不僅限於宗教。他們可以讓壹個孩子出生後有很多長輩關心他的成長,在他有困難的時候照顧他。如果父母雙方在孩子未成年時早逝,教父教母必須承擔將他撫養成人的義務。

(2)新生兒洗禮

洗禮是接受基督教時舉行的壹個重要儀式。基督教認為,生來有罪的人,必須經過洗禮去除汙垢,變得純潔,才能被接納為基督徒,才有資格進入天堂。受洗的人不壹定是嬰兒。耶穌成年後接受了“施洗約翰”的洗禮。但在基督教國家,絕大多數人在嬰兒時期就由父母洗禮。嬰兒的正式命名和洗禮是同時進行的,所以洗禮也叫“命名儀式”。寶寶父母在教堂定下日期後,會發請柬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壹般只邀請密友,數量不會太多。嬰兒受洗時,教母抱著它,站在教堂裏聖壇前的“聖水盆”旁。孩子們的父母和其他人聚集在周圍,牧師或神父朗讀《聖經》中的相關章節,背誦規定的禮儀,帶著孩子,用手蘸聖水水滴在孩子頭上,說:“我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義給妳洗禮。”然後,多說兩句祝孩子們長大後熱愛人類,侍奉上帝,洗禮就結束了。洗禮過後,自然要慶祝壹番。嬰兒的父母會舉行午宴或茶會,邀請牧師或神父、孩子的教父教母、親友參加。被邀請者應該給孩子們帶些禮物,比如玩具、衣服、兒童圖畫書等等。教父教母的禮物照例比較貴。在巴伐利亞州,洗禮那天,教父不僅要在胸前佩戴迷叠香,還要把迷叠香放在嬰兒的搖籃裏。據此,這種芳香的藥草可以祛病辟邪,教父用它來表達愛意。同時,他會在教子的尿布或枕頭下放壹些錢,作為孩子未來婚姻的本金。有的教父給孩子送書,送筆,希望孩子聰明勤奮。現在流行的禮物是給壹個男孩壹個銀色的小啤酒杯,給壹個女孩壹條項鏈或者壹個銀色的咖啡杯,上面刻著孩子的名字和洗禮日期。在巴伐利亞農村,有壹個孩子洗禮晚餐的習慣,就是吃完飯桌子上要有吃剩的面包,還要打包壹些食物,讓客人吃完飯帶走。給男嘉賓帶香腸和烈酒,給女嘉賓帶蛋糕和糖果,給教父送禮物,以示生活富足,綽綽有余。在德國,洗禮用的蠟燭要精心收藏,這對孩子的壹生有著特殊的意義。據說點燃洗禮蠟燭可以化邪為吉,消除壹切疾病。在德國的壹些農村地區,這壹古老的習俗仍然被虔誠地遵循著。在德國,女性生完孩子可以得到壹年的假期,但是可以自己請假,也可以夫妻雙方都請假六個月,這樣就可以共同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

德國風俗習慣:德國臨終安慰和葬禮安排

在德國的萊茵河地區,至今還沿襲著壹個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古老習俗:喝臨終酒。當壹個人快死的時候,他必須喝壹口陳酒。據說這酒是聖酒,可以喚醒死者,驅散病床周圍的招魂惡魔,讓垂死的人得到安寧。人死之前,家屬會點燃洗禮燭、聖餐燭、聖光燭,同時點壹根大紅燭,放在死者身旁。首先,他們會用燭光祝福死者。二是為逝者照亮天堂之路。

在德國民間傳說中,鏡子被認為是魔鬼的工具,是死亡的隱蔽處。魔鬼利用鏡子的反射能力來打擾人們。所以人在臨死前要用布遮住鏡子,讓逝者安詳地擺脫塵世的罪惡,升上西方的極樂世界。在德國南部山區,人死了,家人要打開窗戶,揭開屋頂的磚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死者打開壹條通往另壹個世界的通道,因為他們相信人離開凡間後會生活在另壹個世界。通過這些臨終安慰,人們可以讓逝者安詳離去。

葬禮

在西方基督教國家,葬禮通常在教堂舉行。如果家裏有人去世,首先要和教會約定葬禮的日期,並以適當的方式通知親友。另外,身體要用清水洗,他們認為清水有無窮的力量。它能凈化人的身體、心靈和靈魂,驅除邪靈。人來到世間受洗,離開人世也要洗身,洗去世間壹切罪惡。

在教堂舉行葬禮的那天,親戚朋友們帶著鮮花或花圈陸續來到教堂。首先由牧師或神父主持追悼會,參加葬禮的人按照事先的安排唱聖歌,奏哀樂,祈禱,宣讀殯儀館提供的逝者生平。教堂葬禮只是整個葬禮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在墓地舉行。只有死者的家庭成員、近親和密友參加。——朋友參加完教堂葬禮就可以走,不用去墓地。在德國,土葬是主要的葬禮,親朋好友看著棺材埋在預先指定的墳墓裏。人們聚集在墳墓周圍,為死者祈禱,希望他安息,靈魂升天。受邀參加親友葬禮時,唯壹能送的禮物就是鮮花。可以送壹束束鮮花或者用鮮花做成的花圈(德國人不用紙花做花圈)。在花的絲帶上寫上死者和哀悼者的名字以及“安息”和“永別”等題字。

在德國(甚至整個西方國家),參加葬禮最需要註意的就是盡量穿黑色衣服。男士應該戴不帶花的黑色領帶。如果沒有黑色的衣服,他們應該穿深色的衣服,避免明亮的衣服。同時,在葬禮上要保持肅穆和安靜,千萬不要大聲喧嘩和大笑,否則會被認為是對葬禮的不尊重,同時也顯示出我們的教養不足。整個葬禮自始至終都沈浸在肅穆的氣氛中,沒有出現捶胸頓足、號啕陶、痛哭流涕的場面。除了安靜的抽泣聲,大多數人都在沈思,默默地為死者送行。與人們表情肅穆、衣著暗淡相反,德裕的墓地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墓園四周樹木蔥郁,以常綠松柏為主。溫暖的季節,百花齊放,鮮花不僅代表著人們對逝者的緬懷,也是對生者的慰藉。每當人們想起逝者,就會去墓地掃墓,獻花,靜靜地停留壹會兒,表達哀思。

葬禮之後,還有壹段哀悼期。雖然這幾年這方面的要求已經不那麽嚴格了,但是作為壹個剛喪偶的女性,在丈夫去世後頻繁的打扮和社交,難免不會被人詬病。壹般來說,要求剛喪偶的女性穿簡單淡雅的顏色。除小型聚會外,不得參加舞會、宴會和場面熱鬧的大型娛樂活動。親戚朋友也要註意,不要邀請她參加喜慶的聚會,在哀悼中過平靜的生活。對有增值夫婦的男人要求沒有對寡婦那麽嚴格,但也要求他在壹定時間內穿著得體,避免參加聚會和社交。

德國的風俗,了解和認識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對於去德國學習、工作或者旅遊的人來說,是壹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什麽都不知道,難免會鬧出笑話,或者給自己帶來不便。入鄉隨俗,這是真理。但是怎麽才能好好相處呢?這個需要提前了解。

*遵守紀律,保持整潔*

德國人非常重視規則和紀律,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地方,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德國人永遠不會碰任何明令禁止的東西。在壹些人看來,很多時候,德國人幾乎是不靈活,不變通,甚至有點不講道理。但仔細想想,這種“不靈活”是很有益的。沒有紀律,哪有秩序?沒有規矩,沒有正經?

德國人非常註重幹凈整潔。他們不僅註重保持自己小環境的幹凈整潔,也非常重視大環境的幹凈整潔。在德國,無論公園、街道、劇院還是其他公共場合,壹切都幹凈整潔。德國人也非常重視服裝。上班穿工作服。雖然下班回家可以隨便穿,但只要有客人來訪或外出活動,壹定會穿得很整齊。看話劇或者歌劇的時候,女性應該穿長裙,男性應該穿正裝,至少是深色衣服。參加社交活動或正式宴會時更是如此。

*守時愛沈默*

德國人很守時,約定好時間,沒有特殊情況,從不輕易改變。德國人被邀請到別人家或外出拜訪朋友時,會準時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等待或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是不禮貌的。如果因為特殊原因不能按時赴約,會向朋友道歉,請求原諒。

德國人更喜歡安靜的生活,但除了特殊場合,他們不喜歡噪音。比如,很多人雖然在城市工作,卻定居在農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城鎮,為了安靜。甚至那些住在城市裏的人也非常註意他們房子周圍的噪音。比如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不能玩樂器,不能大聲喧嘩。如果要在晚上聚會,要提前向鄰居說明情況,請他們諒解,盡量安排在周末,盡量不要制造噪音。否則,被打擾的鄰居會非常生氣,可能會親自抗議,有些人甚至會要求警察介入。

*真誠待人,講究禮儀*

總的來說,跟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大的麻煩。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是。無論他們能做什麽,他們都會馬上告訴妳這是可以做到的。凡是他們做不到的,都會明確的告訴妳“不”,很少裝腔作勢,或者給人模棱兩可的答案。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程度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很多西方國家類似,德國人更註重禮儀。見面的時候,不管是認識還是不認識,不管是在路上,還是在辦公室、酒店、電梯等地方,都是互相打招呼,說“妳好”。在餐館吃飯時,妳也應該向已經坐下的顧客點頭致意。真的是“禮貌對禮貌,禮貌對很多人”。朋友們互相握手問候,道別時也是如此。很久沒見的很好的朋友,見面或者分開很久都可以互相擁抱。在正式場合,仍有男士親吻女士的手,但不壹定要親吻手背。在交際過程中,大多數人常以“先生”或“女士”(也稱“夫人”)開頭的“您”和姓氏作為敬語。只有朋友、親戚、年輕人互相稱呼“妳”和名字。對女性來說,不論婚姻、年齡,都可以稱之為“某某女士”,但對已婚女性,要以夫姓稱呼。

禮物在德國也很受重視。當被邀請去別人家時,他們通常會帶禮物。大部分人帶花,有的男嘉賓帶壹瓶酒,有的人帶壹本有意義的書(或者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迎賓時(如車站、機場等地)和探望病人時多送花。當祝賀別人的生日、節日或婚禮時,妳可以寄賀卡。送禮物的話,要以實用性和意義性為原則,而不是價格。禮物要提前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在收到禮物後會立即打開,並向送禮者表達謝意。

在德國等西方國家,進門、進電梯、上車等很多場合都是女性優先。男人要幫女人打開車門,掛衣服,讓座。女士對此只說“謝謝”,並不覺得尷尬,也不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德國人在與人交談時,非常註意尊重對方。不要問別人的私事(如女性年齡、收入等。),而且不要取笑在場的人。交談時,不要和隔著餐桌坐得很遠的人說話,怕影響別人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