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是城市的名片。
2001的秋天,我去了西歐九個國家很長壹段時間,無論走到哪裏,對它的感受都非常強烈。
沈陽北站廣場
我訪問歐洲的第壹站是意大利,那裏鮮花盛開。從米蘭到羅馬,從佛羅倫薩到水城威尼斯,妳可以看到很多妳已經很熟悉的名畫和雕塑:羅馬教堂裏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雕像,拉斐爾畫室裏的耶穌和聖母;佛羅倫薩米開朗基羅廣場的大衛雕像和博物館裏達芬奇的傑作《聖母院》...歐洲文藝復興三大大師及其代表作在意大利家喻戶曉,向我們介紹時,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真誠的自豪。
在法國巴黎,文藝氣息似乎更濃。來到聖母院,妳會想到維克多·雨果和他的敲鐘人卡西莫多,還有吉普賽女人埃斯梅拉達。坐在咖啡店裏,喝壹杯濃濃的法式咖啡,妳會想起喜歡咖啡的巴爾紮克和他舉世聞名的《人間喜劇》...
在充滿田園風味的奧地利,帶著敬佩的心情去過每年舉行新年音樂會的維也納金色大廳的人,總會去城市公園看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的銅像,施特勞斯的圓舞曲也成為了維也納的壹張特殊名片。奧地利西部的小鎮薩爾茨堡以音樂家莫紮特而聞名。每年,這裏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音樂節。這座古典音樂的聖城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音樂愛好者。壹個只有幾十萬人口的小鎮,每年能吸引2200萬遊客,也不能說借助了莫紮特的名氣...
曲阜孔廟大成殿
當我從歐洲回來的時候,壹些報紙讓我寫壹些遊記,我不禁想到了名人和城市之間的這種有趣的關系。應該說,壹個有著豐富文化積澱的城市,孕育著城市中的文化名人,而名人壹旦產生,反轉必然會提升壹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當然,這不是我的發現。科學歷史觀壹直認為,人類在其特定的自然條件下,在經濟和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創造經濟文化奇跡的同時,還會出現壹些在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傑出人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名人”。他們推動了歷史前進的車輪,也必將為本地區和世界的發展註入新的動力。
歐洲如此,中國也是如此。只是人們司空見慣,往往視而不見。
山東曲阜,不是壹個大都市,卻因為產生了儒家最神聖的老師和創始人孔子,而在全世界華人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如今孔子學院已在世界各地建立,可見其影響力之廣。
長江三峽巫峽和西陵峽之間有個小鎮叫秭歸,交通不方便。不過,20年前初去秭歸旅遊時,從香溪河經七裏峽到樂平裏,還是遇到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路人。樂平裏是世界文化名人、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以《離騷》和田文的藝術魅力,崇拜者前來祭奠聖人是合情合理的。
孔子
從隋唐開始,城、地、山、水都因人而出名,這是眾所周知的。武昌蛇山,位於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因唐代崔豪的壹首詩《黃鶴樓》而聞名天下。古城南昌的黃鶴樓是唐高宗元年重建的。年輕有為的王波壹口氣寫完了《王騰館序》。這壹時期的名句“夕陽寂寞齊飛,秋水* * *天壹色”震驚四地,王騰亭以此序成名;洞庭湖附近的嶽陽樓,原是三國時東吳大將魯肅為鍛煉水軍而建。雖然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多次修建,但名聲平平,直到與西夏作戰的“小樊老子”範仲淹寫下名著《嶽陽樓記》,才被千古傳誦。文化名人對壹個地方和理想城市的傳播和宣傳作用,也可以從這些例子中看出。
金玉福主編的三海系列。
有了這樣的基本認識,我把目光投向了這片我們賴以生存和成長的沃土——沈陽。沈陽位於祖國的東北部。因為是天下第壹關萬裏長城山海關以東,“這個疙瘩”又叫“關東”。當時地廣人稀,多民族聚居。在災荒之年,這裏往往是山東、河北人“東去”的目的地。但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人們有了壹種偏見,就是東北人“好弓馬”“文學差”。至今有人說“這裏文化積澱不厚”“文化土層貧瘠”,等等。
真的是這樣嗎?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歷史學家、文化學者金毓夫先生就認為這種說法不正確,是“誣告我在先”。他指出,我的遺產是“文采橫溢,當我鶴立雞群”,而且“對我來說,首先是有清晰明確的文字,但我不知道如何保存它們,這是壹種恥辱。”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金先生壹生致力於東北歷史文化的研究,編著了《東北通史》、《渤海國長誌》、《奉天通誌》、《宋遼金史》、《遼海叢書》等書籍,向世界展開了壹幅東北歷史文化的長卷,雄辯地展示了東北歷史文化的輝煌。
金毓夫先生在《三海叢書出版的緣起》中說:東北“綿延三千年,中後世文人學者輩出”,其作品“脫穎而出,自有其言”。新中國成立後,文物考古文史研究成果進壹步印證了金先生70年前的壹系列判斷。
圖騰崇拜古已有之,中國素有龍的故鄉之稱。但是,真正的中國義龍,中國第壹村,並不是在中原發現的。紅山文化的重大考古發掘證實,中國龍最早發現於遼河流域。遼河文化及其研究將中國文明史提前了壹千年。
說到沈陽,1973施工時發現的新樂遺址,以及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雕刻精美的細煤紋飾、炭化木雕等。,表明新樂文化達到了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的更高水平,將沈陽的歷史向前推進了2000多年,也就是7000年前東方文明的壹線曙光在這裏升起。
早在1965年,沈陽西南邊緣鄭家窪子就發現了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匕首墓,證明此地是多民族世代雜居、創造青銅文化的地區之壹。
沈陽新樂遺址
在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沈陽也是壹個有吸引力的存在。漢代偉大的歷史學家、“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沈陽早在2300年前就開始建城了。秦凱,戰國時期著名的燕國人,寫下了這段輝煌的歷史。《匈奴傳》的記載包含——
趙武靈王也變得俗不可耐,穿著胡服,學騎射,北破森林,令人生厭。
修築長城,世世代代,在背陰山下,到最高點。而在雲中,戴軍的雁門。後來燕有賢開秦,胡為其質所信。回攻東湖,東湖壹千多裏。秦武陽,秦王,被凱的孫子荊軻刺死。燕還修建了長城,從陽到襄平。放顧、漁陽在前,右北平、遼西、遼東諸郡拒胡。
秦凱是燕國的壹位英明的將軍。他壹度優於東胡,深得胡人信任。回到燕國後,燕王命他率軍攻打胡,大獲全勝,使東湖去了千裏之外。顏修築了從棗陽(今河北省)到襄平(今遼寧省)的長城,設置了遼西、遼東等五郡,防止東胡再次入侵。遼西和遼東兩縣,就是今天遼寧的地方。秦始皇滅燕統壹中國後,保留遼東郡。西漢沿襲秦制,又設遼東郡,共十八郡。位於今天沈陽境內的後城就是其中之壹。守城,顧名思義就是保護的意思,就是保護和守衛的意思。渾河北岸的高地上建起了壹座城墻厚實、城堡高聳的古城,古稱神水。因侯城而得名,突出了其軍事防禦特點。
在歷史上,秦武陽,秦凱的孫子,比他的祖父更有名。公元前228年,強大的秦軍滅了趙國後,入侵燕國。燕太子丹為了抗蚩,邀請遊俠荊軻刺殺秦王。荊軻武功高強,膽識過人,決心冒著生命危險為此付出代價。當他帶著武將秦武陽和壹把塗了毒的匕首,以獻燕國地圖的名義來到秦鹹陽。當時秦王急於攻打燕國,聽說有人獻圖,就趕緊安排召見荊軻。然後,驚險的壹幕出現了。荊軻正拿著地圖指示秦王觀看時,突然從地圖上抽出壹把閃著寒光的匕首,刺向秦王的心臟。秦王嚇得魂不附體,但還是小心翼翼地躲開了。經過壹番掙紮,荊軻當場死亡。所謂“見匕首畫窮”的典故也從此流傳開來。
雖然秦凱沒有他的孫子秦武陽那麽有名,但他是沈陽開國史上的第壹功臣。公元21世紀,在沈陽紀念建城2300周年之際,沈陽市政府決定在渾河北岸豎立秦凱銅像。雕像揭幕的那壹天,大理石基座鋪上綠蔭,四周綠蔭環繞,渾河沿岸的壯麗景色將秦凱雕像襯托得富麗堂皇。如今,秦凱將軍雕像已成為新時期沈陽的壹處風景名勝。
秦凱將軍雕像
建城後,沈陽地處遼河流域的中心,使其在中國復雜的歷史環境中展現出壹幅非常鮮明的歷史畫卷。漢族、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眾多少數民族活躍在這個舞臺上,上演著驚心動魄、變幻莫測的歷史劇,各種引人註目的角色紛紛登場。他們不僅為沈陽的發展和歷史文化寫下了不朽的篇章,而且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如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以沈陽為首都在赫圖阿拉崛起的清朝開創者,都是著名的君主;秦朝以後,在沈陽執政、統率軍隊的東漢遼東巡撫耿逵,在東漢安地鎮等待城關的“關隊長”陳產將軍,公孫度、公孫康父子,遼東在金朝與高句麗抗衡的鮮卑首領慕容暉、慕容穆父子,直到清朝開國元勛範文程最先提出”。與這些軍事家、政治家同時出現的,還有漢末遼東三大著名文學家:管寧、畢沅和,清代壓倒三江的翰林學士,遼東三傑宣、榮文達、方,韓曉闖、苗潤碧和曉風。
清代翠生書院是當時在關外享有盛名的沈陽最高學府,也是文人名士的聚集地。院址位於天佑門(小南門)衙門東側。我特地來這裏尋找書院的舊跡,可惜,滄桑已變。上世紀初,它被帝國主義和俄國侵略者的入侵摧毀,昔日的繁華早已蕩然無存。但我知道,這裏不僅有以大理寺邵青為官的才子王爾烈,還有道光年間的秀才、著名詩人劉文林,同治年間的秀才曾佩琦,欽差大臣殷果、李維時、尚賢等當時的著名秀才。
說起晚清遼沈著名詩人劉文林,我突然想起壹件委屈。道光十九年(1839),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兼兩廣總督,赴廣州堅決禁煙。劉文林以新學者的身份赴港,受到林則徐的高度重視。先任廣東省平遠、福建省昌樂縣知府,後調任海南省文昌縣。他經歷了鴉片戰爭的全過程,在他的親身參與下,在文學史上第壹次用詩歌反映了這壹歷史事件。戰前,庚子年,他在《廣州雜役十五絕句》中傾吐心事:“成沖為南鎮,背山望河。從五樓往上看,莫庚終於被漢王降服了。”鴉片戰爭爆發後,他直接記錄下來,並在《八情》中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毒物遍布大海,刑之深意在於防微。”他寫道,他支持林則徐禁鴉片:“烽火年年照海江,千隊扶榮源。殺人最痛苦,師無定法。奪地只是賊的立功。千火把人家毀,洋船揚帆,珠江多彩夢。回頭看,又要回到大災難。”他悲傷地描述了鴉片戰爭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劉文林在壹百七十多年前創作的這些愛國詩篇,表達了這位愛國詩人強烈的愛恨情仇,收錄在他的詩集《仙橋詩》中。然而,鴉片戰爭後,由於個人的挫折,劉文林不得不放棄官職,回到遼寧,在翠生書院講學。他壹生詩書相伴,憤世嫉俗,憂國憂民,使他的《仙橋詩》未能廣泛流傳。即使在20世紀50年代,文學史家阿英(錢杏邨)編纂《鴉片戰爭文學集》時,最早反映鴉片戰爭的詩歌《劉文林》也未被收入詩集。不能不說留下了遺憾。
晚清翠生書院
上世紀90年代,我寫《遼寧文學概論》的時候,在沈陽很多圖書館和大學資料室翻找了遼寧的古代文學書籍。包括劉文林《仙橋詩選》在內的許多珍貴書籍,年初印刷時只有木刻版和銅版,近百年來壹直沒有再版。應該說,繼承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發揚本土特色文化,是壹種遺憾。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當我們認識到這壹點時,重視文化古籍的整理,對遼寧和沈陽地方文化的發展和建設是十分有益的。
由此,我還想到了另壹位著名的沈陽名人,唐穎。
2005年秋天,我去江西采風,來到瓷都景德鎮。在景德鎮陶瓷文化博物館,我看到了被景德鎮奉為神的“沈濤”唐穎的半身像。金元素被刻在雕像下面。
養心堂導演做的。
秦明任命鄭濤為江西巡撫。
外交部長兼內政部助理部長
沈陽唐穎雕像
1682—1756
唐穎是清代抗幹全盛時期的全才。他寫書說自己是“沈陽唐穎”,沙尚赫的《沈陽唐叔子先生傳》開篇就說唐穎是“關東沈陽人”。唐穎自己說:“英國人也是關東沈陽人。天下虧欠國家,從龍到孫,調至內務府。”唐穎於清康熙二十壹年(1682)出生於沈陽,自十六歲起壹直在養心堂。雍正六年(1728),內政大臣袁外郎赴江西督陶役,乾隆八年(1743)出鎮督陶役。他在景德鎮待了十五年,苦心鉆研陶瓷技藝,編著了《葉濤圖說》,繪制了二十幅圖,對景德鎮的制瓷技術做了科學的總結和記錄。它是壹部非常重要的陶瓷技術專著和歷史文獻,流傳到日本和歐洲,是陶瓷技術史和世界文化發展史上公認的不朽之作。從中受益匪淺的日本陶瓷圈,尊他為“陶瓷之神”。
唐穎不僅是推動清代陶瓷業發展的傑出陶藝家,而且擅長詩、畫、書、篆刻,尤其是戲劇創作。他的詩文被收錄在《道蓮新語》中,他的書法大部分被人們收藏。他為景德鎮佟彬寺“風火仙人”題寫的瓷匾“遊淩濤寺”至今保存在景德鎮陶瓷文化博物館,成為不可多得的珍品。他為景德鎮戲班寫戲,既有傳奇,也有雜劇,收錄了《古柏堂傳奇》中的17種* * *(又名《燈月閑》)。其中,梁山好漢宋武、張青、孫二娘以赤誠之心投梁山,明朝皇帝鄭德微服私訪酒店調戲我女兒所寫的《梅隴鎮》,已被多部戲曲改編,在當今戲曲舞臺上演。這樣壹位名人在中國文學、戲劇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是沈陽的驕傲。可惜的是,今天的沈陽人對這樣壹個在歷史上有巨大貢獻的人知之甚少,文化界有些人甚至壹無所知。這說明我們對沈陽傳統文化的宣傳是多麽的薄弱,是時候補課了。
稀世珍寶:唐穎在景德鎮霍峰石現寺青花瓷匾上的題詞
2006年6月,胡錦濤同誌在全國文學代表大會和作家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壹部社會發展史,既是人類生活繁衍、創造財富的物質文明史,也是人類文化積澱、傳承的精神文明史。人類社會的每壹次飛躍,人類文明的每壹次升華,都鐫刻著文化進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植根於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沈陽決定編纂出版壹套沈陽歷史文化叢書,是踐行這壹精神,適應沈陽文化發展的及時之舉。我之所以選擇寫《沈水格吟》,是因為我想把沈陽歷代名人傳唱的詩詞收集起來,集中呈現給讀者,讓讀者通過這些色彩斑斕的詩詞,進壹步了解沈陽的歷史風貌、文化傳統和人文積澱,把沈陽兩千三百年的歷史文化串聯成壹幅充滿歷史感的影像畫卷,讓讀者在了解沈陽過去的同時,更加自信地展望沈陽的未來,為建設和諧美麗的沈陽做出努力。
近代歷史上,沈陽有很多仁人誌士,為了祖國的光明未來,為了沈陽的壯麗輝煌,英勇奮鬥。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英雄、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將軍創辦東北大學,寄托了當年青年學子的希望。在他緊張忙碌的軍旅生涯中,他曾數次造訪東北大學,與同學見面,並發表演講鼓勵他們進步。他曾向東北大學的學生贈送詩歌-
在大好河山的晚霞中,
中國人民肩負著沈重的負擔。
這個人只是聞到了雞肉的味道,
壹刻也不要放松
是的,為了實現幾代人的夢想,我們任重而道遠,不僅要“聞雞起舞”,還要鞭長莫及!
張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