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兩句壹曲兩淚,是賈島寫完哪首詩後對自己的評價。
“三年壹曲兩淚”的兩句話,是賈島在他的作品《詩題後》中完成兩句詩後的自我評價:“獨走池底數樹”。這首詩表達了賈島在創作過程中的艱辛和對作品的深情。賈島苦思三年,才想出這兩首詩,背的時候忍不住淚流滿面。如果他的作品得不到知己的欣賞,賈島甚至考慮退隱故鄉,不再寫詩。這體現了賈島對藝術創作的執著和對詩歌價值的深刻理解。賈島(779-843),唐朝範陽(今河北涿州)人。自名“碣石山人”。唐代詩人被稱為“詩奴”。早年出家,沒有名字。據說他在洛陽的時候,有壹道命令,禁止和尚下午出門。賈島怨詩,韓愈發現他的才華,成為“詩人”。後來受韓愈教導,參加科舉考試,但未能考中第壹名。唐文宗被排擠,貶為隨州昌江郡(今遂寧市大英縣)主簿,故稱賈昌江。會昌初,唐武宗被從周浦思倉轉移到壹戶人家,但他沒有病死。賈島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還寫詩。他的詩大多寫在荒涼寂寞的地方,擅長五律,強調文字和表達的錘煉。與孟郊齊名,後人形容其詩風為“薄於郊”。有長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