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徐誌摩作品選的主題

徐誌摩作品選的主題

我有壹個愛人

(1)寫作時間和發表報刊不詳。在手稿的最後,標註著:“26日,午夜”。與原稿不同的是,第三行“晶瑩”是“明亮”;第四種行為是“我愛他們的毅力”;第六行“清晨”是“侵晨”;第九行“山溪邊”是“溪邊”;13行“魂”是“魂”;17行“冰激”為“冷激”;第20行“心痛”的意思是“悲傷”。

在《我有壹份愛》中,抒情主人公的戀愛對象是“天上的星星”。星星在天空中閃爍,照耀大地,卻沒有感情。把“天上的星星”作為戀愛對象,本身就說明了星星在壹般人眼裏不是自然現象,對星星的描述也不僅僅是純粹的客觀描述。這顆星是詩人眼中的個性化的星,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星”的藝術形象兼具自然屬性和情感屬性。

有人仰望星空,寄托內心的鄉愁;有人形容在奶奶懷裏數星星,回憶童年的純真。徐誌摩描述的是,在“冬天的黃昏”裏,在“灰色的早晨”裏,在“曠野的草”裏,星星是晶瑩的。這是詩人對自然景物的審美模仿,是“這壹個”詩人的獨特模仿。詩人接受了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但這種思想的覺醒只是讓他對現實更加不滿。當時國家的混亂局面讓他覺得自己過著灰色的生活(蒲風的話),個人愛情的受挫尤其讓他痛苦。國事家事,“人生的冰激柔情”,把他那顆充滿浪漫夢想的詩意的心,變成了“破碎的靈魂”。然而,和很多浪漫主義者壹樣,他的理想屢遭挫折,卻依然無法追求。他永遠不會平庸,他會在灰色的人生(gray life)中“唱壹首野蠻、大膽、令人恐懼的新歌”。與他同時期的詩歌《灰色人生》相比,寫的是灰色人生,但強調的是對現實的揭露和反抗,暴怒而粗暴,風格沈重而停滯,實在是“野蠻”、“大膽”、“駭人”。在《我有壹份愛》中,群星晶瑩,營造出壹種輕盈、空靈、靜謐、神聖的意境,與詩人陰郁、沈悶的人生經歷形成對比,這種對比也是兩者的契合點。

在晶瑩的星光中,詩人看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得到了“懷中”、“歡喜”和“華燈初上和南針”。這道光撫慰了現實生活的壓抑和苦悶,對理想的歌頌比對現實的揭露更重要。在這首詩中,詩人對群星的審美模仿,毋寧說是他自己的理想、思想和感情的審美照片。他創造了壹個獨立的純美的藝術境界來與現實生活抗衡,並以此作為安慰和激勵自己追求生活的堅定信念。在詩的最後,詩人唱道:“無論生活是虛幻還是真實,/大地存在還是消失-/天空中總會有星星。”這是壹首理想的生命之歌。在這裏,詩人對生活的追求與水晶般的星光相互交融,表達了詩人執著的愛和堅定的信念。

這首詩藝術地體現了徐誌摩詩歌的特點。形式上,不如追求變化的自由,或者力求簡潔統壹。前者更適合表達激動人心的思想。所以這首詩的前三句,放得有條有理,節奏簡單,講真的時候,就改成錯綜復雜,自由變換的句子。但所有的工作和變化,分散有序,東拼西湊。這首詩往往在愛情的激動中略帶沈郁,表現了詩人感受滄桑的內心。這種矛盾的情緒在對比中尤為突出:比如在第二、三、四季中,把現實生活和天上的星星在視覺上、戰術上、精神上進行對比,現實生活越黑,星星越亮越好;星星越亮,現實越黑暗。詩人對生活的苦悶,對明星的愛更深。徐誌摩是壹位浪漫主義詩人。他信奉“愛、美、自由”,對愛情、人生、社會都抱著美好的理想,希望這三者能在同壹個人生中實現。正如梁實秋所說:“誌摩的樸素信仰,換句話說,就是‘浪漫的愛情’...這種愛總是遙不可及,總是以追求的狀態存在,總是被視為壹種非常神聖和高尚的東西。”《我愛天上的星星》這首詩就是這樣壹種愛。無論是理解為對特定人物的愛,還是對人生理想的愛,都是壹種神聖而熱烈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