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壹次,哦,勞蕾爾,又壹次,
哦,褐色的桃金娘和綠色的常春藤枝,
我會采摘妳未成熟的綠色果實,
用粗糙的手指,在成熟的季節之前,
違心撒葉子!
痛苦的義務、悲傷、不幸。
強迫我打亂妳的季節;
萊賽達斯在壯年時就去世了,
年輕的利斯達斯沒有離開他的同伴。
…………
走吧,是從朱府王座下湧出來的。
聖泉中的繆斯姐妹,
讓我們開始吧,請大聲彈弦。
不要拒絕,不要回避:
希望溫柔的繆斯也能如此。
良言祝福我命中預定的骨灰盒,
把他送走,請轉向我,
請給我壹個平靜的壽衣!
…………
唉!擔憂不已
壹首被鄙視的牧羊人的歌,沈思
推敲無用的詩有什麽好處?
…………
但是壹旦我們想要得到公平的回報,
想要爆發出耀眼的光輝之火,
盲目的復仇女神馬上就來了,
用可惡的剪刀剪掉纖細的生命。
福玻斯的回答還在我們耳邊回響:
“別誇了!榮譽不是塵世的花朵,
也不是用金銀在世界上炫耀,
沒有通過口頭廣為流傳,
傳到天上,拜朱福所賜。
眼神清澈,有權威的證明和判斷;
請期待妳應得的神聖榮譽,
就等他對壹切做出最後的判斷吧。"
阿圖斯泉,榮耀之水,
蘆葦在漫長的邱明河上歌唱,
當年的曲調有更高的情感;
但是現在,讓我的牧羊人笛子繼續。
請聽海洋大使的話,
他是海神尼普頓派來的。
他問海濤海上的陰風:
溫柔的青春註定了怎樣的災難?
…………
明智的沈峰給了他們壹個答復:
沒有風從他的地牢裏跑出來,
那天氣氛很安靜,波浪像鏡子壹樣平。
美麗的潘諾佩正在和她的姐妹們玩耍。
致命的是不忠實的三桅船-
建造於日蝕期間,在兇兆中航行—
將妳神聖的頭顱沈入大海。
德高望重的劍河之神緩緩而來,
他穿著皮鬥篷,戴著蘆葦帽。
織著暗淡的圖案,邊緣似乎是
血紅色的花,鐫刻著悲傷。
他問,“誰帶走了我最親愛的後代?”
最後來最後走的人。
是加利利湖上的向導;
他帶著兩把沈重而不同的鑰匙。
(金鑰匙開啟,鐵鑰匙立即關閉)
他搖了搖皇冠下的卷發,嚴肅地說道:
“年輕人,我真的很舍不得妳,我真的很想。
帶著壹大批貪婪的人,為了壹個妳,
他們闖入並爬進了牧羊人的地方,
他們不關心其他任何事情,
只熱衷於爭奪牧羊人的宴會,
沒想到,被邀請的貴賓都被擠到了壹邊。
他們只是胡說八道,但他們根本不知道。
除此之外,我沒有學到任何關於如何握杖的知識。
作為壹個忠誠的牧羊人,起碼的手藝!
這有什麽關系?為什麽要學?他們仕途有成;
當他們高興的時候,他們吹破蘆笛。
刺耳的音調奏出貧窮和浮華;
饑餓的羊擡起頭,但是它們吃不到東西。
只喝冷風毒霧,
使他們病入臟腑,傳播瘟疫;
更兇猛的狼,隱秘的爪子,
天天吞羊,卻不作聲;
但雙手握柄的武器壹直守在門口。
準備好接受毀滅性的打擊。"
回來吧,阿爾方斯;嚇人的流水
聲音已經停止;回來吧,西西裏的繆斯
喚醒深山峽谷,從中采摘。
1000種顏色的科巴納瓦鈴蘭。
…………
天使,回望故鄉,慈悲為懷;
海豚,讓不幸的年輕人漂回來!
別哭了,悲傷的牧羊人,別哭了,
妳哀悼的萊賽達沒有死,
…………
上層世界的所有聖徒都向他問候,
所有莊嚴的隊伍,親愛的朋友們,
他們歌唱著,光榮地行進著,
永遠抹去了他眼中的淚水。
現在,利塞達斯,牧羊人不再哭泣;
從現在開始,妳是海岸的守護天使,
成為妳無限的回報,將是親切的。
危險風浪中的流浪者。
笨拙的男孩這樣唱給林川聽,
安靜的晨光在灰色的檀香中熄滅了;
他用手指摸了摸笛子的笛眼,
用熱切的思想演奏多裏安牧歌;
現在夕陽拉長了所有的山影,
現在夕陽已經進入了西灣。
他終於站了起來,收緊了他的藍色鬥篷。
明天我們將奔向新的森林和草原。
(柏菲譯)
註意事項:
繆斯·狄維思是眾神之王朱福的女兒,出生在奧林匹斯山腳下的聖泉中。
明丘斯河: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家鄉的河流。
潘諾佩:海中的仙女。
劍橋大學所在地。
聖彼得,耶穌的門徒,原本是加利利湖上的壹艘船。他掌管天堂之門。
愛德華·金應該是個牧師。
余嬌慧。
古希臘四大方言區之壹。
做出贊賞的評論
《利塞達斯》是彌爾頓早期詩歌創作的巔峰之作,是壹首主題嚴肅、風格悲涼的田園挽歌。全詩既有清教主義的嚴肅,又有人文主義的優雅。既傾註了個人的感情和利益,也批判了教會的腐朽墮落。因此,它在英國挽歌史上占有非常高的地位,與雪萊的《阿多尼斯》、丁尼生的《哀集》、阿諾德的《塞克斯都斯》並稱為“四大哀詩”。
彌爾頓在序言中說,這首詩是為了紀念“壹位博學的朋友”而寫的挽歌。這位朋友就是彌爾頓在劍橋大學基督學院時的同學愛德華·金。金和彌爾頓壹樣,篤信宗教,學識淵博,被視為優秀的牧師。他們的興趣和理想非常接近。他們都熱愛文學,寫了壹些好詩。兩人甚至在接近的時間裏進行了壹次跨海之旅:1937年8月,金赴愛爾蘭任教,中途遭遇海難,不幸溺水身亡;也是在這壹年,長期研究文學的彌爾頓萌生了環遊歐洲大陸的想法,並在第二年付諸實施。金和自己有著相似的人生軌跡,但最終都遭遇了厄運,這無疑會引起彌爾頓對自己命運、人生意義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因此,在《利塞達斯》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彌爾頓對他朋友英年早逝的哀嘆,還有彌爾頓在哀嘆背後的深刻思考。難怪有人認為《挽歌》要找的是彌爾頓,而不是金子。
挽歌的標題“Lisedas”(“最好的風笛手”)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壹個美麗的牧童的名字,也是古典牧歌中經常出現的牧羊人形象,所以彌爾頓悼念他的好朋友。按照西方田園傳統,牧羊人是詩人;在基督教教義中,牧羊人代表牧師。這兩種意義都符合彌爾頓和金的身份。事實上,彌爾頓用牧羊人的雙重含義來描述分別是牧羊人和詩人以及牧羊人和牧師的利斯達斯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並構想了牧師和詩人利斯達斯的最終命運。
挽歌由11小節組成。第壹節是前奏。詩人以“牧羊人兼詩人”的身份出現在田園詩般的環境中,向三棵常綠植物講述了利斯達斯不幸溺水的故事,以及他想為死去的朋友歌唱的願望。詩首出現的三種常綠植物具有象征意義:月桂樹與太陽神阿波羅和繆斯女神有關,代表詩人的榮耀;桃金娘與愛神阿芙羅狄蒂有關,代表不朽的愛情;常春藤與酒神狄俄尼索斯有關,代表永生。隨之而來的綠色“果實”和黃色“葉子”意味著詩歌不夠精致。彌爾頓借此機會表明,雖然他本打算關起門來研究文學作品,積累夠了再寫詩,但老友的去世迫使他提前爬上桂枝,用稚嫩的詩句安慰死去的朋友。
在第二節中,詩人求助於繆斯女神(從奧林匹斯山腳下的聖泉中誕生的九位文學女神),請她們為死去的朋友歌唱。同時,詩人也把自己的家當成“牧羊人”。他希望以後有人為他寫詩,平靜的語氣下是對詩歌榮譽的期待。
接下來,詩人回憶起了過去和利斯達斯壹起度過的美好時光。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牧羊人的生活,實際上是對彌爾頓和金校園生活的隱喻。作為劍橋大學基督教學院的優秀學生,他們從早到晚孜孜不倦地學習,利用業余時間培養自己的各種才能。然而誌同道合的Lisedas已經壹去不復返了,昔日的歡樂與今日的孤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進入第六屆詩歌節後,詩人提出了“牧羊人兼詩人”利塞達斯面臨的問題:利塞達斯忠實地投身於詩歌,卻得不到繆斯女神的青睞。這樣做值得嗎?在他看來,為了追求詩歌的榮譽,顯然是值得的;但是,在追求榮譽的過程中,突然死去,會放棄自己所有的努力,非常不值得。命運捉弄人,不如模仿當代的俠客詩人,寫壹些容易上手又通俗的愛情詩。彌爾頓在這裏用了“我們”這個詞,顯然是把利斯達斯的厄運和自己的生活聯系在壹起,“盲目的復仇女神”的形象強化了命運乖戾無常。失去朋友的悲痛和情感上的恐懼在短短幾行詩中表露無遺。但是,火衛壹(太陽神阿波羅)告訴他,榮譽並不局限於人間,只有善於觀察的神朱庇特才能判斷壹個人能否獲得終極的榮譽——“天上的榮譽。”火衛壹的打斷似乎預示著像萊賽達斯這樣勤奮但年輕的詩人會在天堂得到公平的回報。彌爾頓壹掃之前困擾他的恐懼和猶豫,堅定了他投身詩歌的理想。
這段關於榮譽的嚴肅文字顯然超越了傳統牧歌的規範,於是詩人立刻向古希臘羅馬牧歌的象征——阿耳忒彌斯泉和明丘斯河發出呼籲,請求他們讓他繼續吹奏牧笛。在第七首詩的備用部分和第八節詩中,相繼出現了三個異教人物和壹個基督教人物,表達了他們對利塞達斯之死的關註和哀悼。第壹個是海洋使者。他問海浪和大風給溫和的利斯達斯帶來了怎樣的災難。第二個是睿智的風神,他指出利斯達斯的厄運來自於他所乘坐的被詛咒的三桅船。第三個是尊敬的劍河之神(比喻劍橋大學),他對利斯達斯的死深表哀嘆。最後壹個是聖彼得,耶穌的門徒。在傳說中,他是天堂的守門人,掌管著打開和關閉天堂的兩把鑰匙。詩人在這裏使用了迂回的寫法,將他稱為自己最初的“加利利湖的向導”,以便與他詩歌中的壹系列水意象聯系起來。與前三個異教人物相比,聖彼得的話可謂冗長,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信仰傾向。詩人借聖彼得之口,道出了“牧羊人和牧師”利斯達斯所面臨的問題:好的牧師遭遇厄運,無法完成自己神聖的職業,壞的牧師卻長壽,危害社會。壞牧師道德淪喪,貪得無厭,對人的生死視而不見。他們可恥的面孔是當時大多數聖公會牧師的寫照。最後,聖彼得說惡人終有惡報,壞牧師終有天罰(“雙手握柄的武器”)。彌爾頓在這裏猛烈抨擊了英國聖公會的頹廢和墮落,也表達了他激進的清教主義。
後來,詩人又壹次向象征田園的河神和詩神繆斯呼籲,喚醒深山幽谷中的各種花朵,好讓自己寄托哀思。他還祈禱天使來檢查利斯達斯被殺害的海域,並呼籲海豚將利斯達斯的屍體運回。
在第十節中,詩人描述了“詩人兼牧師”利塞達斯的最終命運:利塞達斯沒有死,而是升到了天國,獲得了永生,成為了那片海的守護天使,在那裏他被殺死了。他不僅獲得了詩人的“神聖榮譽”,還獲得了壹個好牧師的獎賞。
最後壹節是結尾。詩人作為旁觀者,表明文章是壹個“笨拙的少年”寫的,他只是用筆記錄。這其實是挽歌的套路。最後兩行不僅在歌曲的結尾留下了韻味,也暗示了彌爾頓未來的創作方向。《少年》抖落象征希望的“藍鬥篷”,“奔向新的樹林和草原”,表現了彌爾頓告別舊詩風,走向新詩風的決心。其實彌爾頓壹直對自己之前的詩不滿意,在這首詩的開頭提到他的詩歌技巧也不夠精致。他理想的詩歌應該是以崇高的風格描寫嚴肅的題材,為社會寫詩,而不是為了寫詩而寫詩。在以後的詩歌創作中,彌爾頓實踐了這壹理想,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壯麗的詩篇。
總的來說,Lisedas既保留了田園傳統,又融入了個人的沈思和政治傾向。全詩構思精巧,形式靈活,充滿神話典故,異教和基督教的意象和諧莊重,充分體現了彌爾頓的學者風範。《麗絲達斯》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挽歌。
(蔡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