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別太守吳歸鄉》、《遇信差進京》、《涼州亭夜宿判官》、《涼州亭夜宿判官》、《三月九日思長安故裏》、《左閣禦史送杜甫書》、《與高適、薛植同遊濟州》、《光明宮早謁見大臣賈芝詩》、《山居二泉》、《春夢》等。
知識擴展
岑參(公元715~770)南陽濟陽(今新野縣)人。又與高適並稱“高岑”,後因是歷史上的巡撫而被稱為“岑家洲”。唐代邊塞詩人最傑出的代表。?
岑參出生於壹個官僚家庭,早年喪父,刻苦讀書,讀史書經學。20歲時,他向天子贈書,希望得到官職,但未能如願。天寶三年(744),中進士,被授予領府兵曹參軍權。曾兩次從軍為邊塞,先任高仙芝幕府侍郎,後於天寶末年赴北庭任馮長青判官。他的邊塞詩大多寫於此時。
蘇宗在德第二年(757年)回到東方,被杜甫等人推薦補缺。大歷元年(766),入蜀。當初是我們劍南西川的使節杜洪憲,後來擔任嘉州刺史。大歷三年(768年)罷官,但東歸受阻,居蜀。大歷四年(769)年底,死於成都。
岑參的詩流傳甚廣,影響深遠。早期的詩大多寫的是風景,旅行,給予解答,送行,感嘆意外的職業。其中,寫風景的詩優美動聽,如《深秋山行》、《高關古扣趙政坤》、《高關草堂初封爵》等。《胡家之歌送顏真卿賀龍》等送別詩也是優秀的抒情詩。
岑參的邊塞人生經歷極其豐富,也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詩人。這些詩氣勢磅礴,充滿了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其邊塞詩的代表作有《下西洋》、《送別西征馮將軍輪塔歌》等。
他的詩集是杜闕在岑參去世30年後編輯的,共有8卷。後來,陳鐵民、侯、劉開陽還為《岑參集》和《岑參年譜》作了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