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玄學、清談盛行,士族以能談玄學為雅,甚至以平平安安處理國家大事。東晉玄言詩的盛行,是老莊玄學與山水理論交融的產物。鐘嶸《詩品》說玄言詩“平而道德”,“無理,無味”。直到東晉後期陶淵明田園詩的出現和南朝山水詩的興起,這種不良詩風才得以改變。
西晉詩歌創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總的來說,缺乏現實內容,重視形式美。《文心雕龍·銘》詩說是“取詩始,柔於建安”,文《情集》也說“身情控天,逐條愈盛”。
南朝文人詩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詩的興起,鮑照七言、雜樂府詩的發展;以謝朓為代表的“千古體”標誌著格律詩的開始。梁陳時期,出現了宮體詩。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長篇情歌《喜州曲》。南朝民歌在內容上有壹個相似的特點,就是幾乎都是情歌。詩小,五言四句,四句解釋;多寫大膽熱烈的愛情;語言清新自然;大量使用隱喻和誇張,尤其是雙關語和隱語;語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風格柔和優雅。
北方文學在五湖十六國和北魏初期衰落,樂府民歌除外。貢獻突出的是北朝民歌,代表作有《敕勒歌》和《木蘭詩》兩部。北朝民歌的藝術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體裁多樣,除五言外還有四言、七言、雜言;語言通俗、樸實、渾厚;表達直白,風格粗獷豪放,與南朝民歌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