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呂堅從宜昌到襄樊、沙洋、恩施前線三年,再溯江而上到重慶,到昆明,過廣州,轉香港。他終於在1948的早春越過封鎖線,進入晉冀魯豫解放區。期間,先後擔任文聯昆明分會、港澳分會理事,《昆明掃報》文學副刊主編,文學生活顧問。他還和別人合編了壹系列“風雨詩”。早期詩歌,馮默、陸丁先後編輯《入戰場》、《夜詩》並自費出版。1943年,陸健將五年創作的新詩作品匯編成《人民民間工作者》手稿出版。詩人在後記中寫道:我壹日不死,我的聲音壹日不啞。我會學著貼近人心,繼續我的歌唱。如果我明天的聲音能融進人們的心裏,融進大地的巨大聲響,讓我有更充實的人生,那麽詩集《人民的民工》就是前進過程中的壹個起點。“把詩還給人民!”這是呂健當時及以後詩歌觀念的核心。
在這種觀念的推動下,呂健創作了大量以抗戰、鄉土文化、民主進步為主題的詩歌,其中《大隊回來了》、《創作》、《草芽之歌》、《我的家鄉有壹座山》等成為名篇。
值得壹提的是,陸健從65438到1946在香港從事文化活動。早在他去香港之前,他就在1944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文聯昆明分會常務理事、《昆明掃報》副刊主編,與聞壹多、楚圖南關系密切。隨著日本投降,國民黨當局追殺進步人士,呂健只好在6月1945+01和新中國劇社秘密去了香港。
在香港,呂健成為廖承誌發起、範長江和夏衍主持的《華商報》副刊《熱風》的主編。在香港,呂健不僅創作了《熱風》,還擔任了文學協會理事、《文學生活》雜誌詩歌顧問、《中國詩歌》編委。當時的進步報刊不時能讀到呂健的詩,他後來的詩集《奮鬥》由新民出版社1948出版。這本書遠銷東南亞,在新詩界影響很大。